22千瓦变频电机启动两分钟自动停了,变频器上显示SPI 什么意思?

22千瓦变频电机启动两分钟自动停了,变频器上显示SPI 什么意思?,第1张

SPI故障代码一般是表示:变频器输入端缺相,比较常见的故障原因是:变频器缺相检测电路故障,或电源中的谐波太大,导致的变频器误报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

1、检查变频器的电源是否正常;

2、检查变频器的电源接线是否正常;

3、如果排除以上两种可能性,那么,就是变频器的缺相检测电路故障或谐波导致的变频器的误报警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一、变频器谐波

变频器谐波是变频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输入电源用大功率二极管整流(或晶体管/逆变模块)进行逆变;在其逆变过程中,在输入输出回路产生的高次谐波; 变频器谐波对供电系统、负载及其他邻近电气设备产生干扰。通过傅立叶级数对谐波的分析表明,任何周期性变化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整数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

变频器谐波是一个周期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变频器谐波的幅值大小和谐波相对于基波的相位关系都是影响这个周期量的重要因素。通俗地说,基波频率是50HZ,那么谐波就是频率为100HZ、150HZ、200HZN50HZ的正弦波。

变频器谐波

二、变频器谐波产生机理

1、变频器输入端谐波产生机理

变频器的主电路一般为交一直一交组成,外部输入380V/50Hz的工频电源经三相桥路不可控整流成直流电压,经电容滤波及大功率晶体管开关元件逆变为频率可变的交流电压。在整流回路中,输入电流的波形为不规则的矩形波,波形按傅立叶级数分解为基波和各次谐波,谐波次数通常为6n±1次高次谐波,其中的高次谐波将干扰输入供电系统。如果电源侧电抗充分小、换流重叠角"可以忽略,那么n次高次谐波为基波电流的1/n。

2、变频器输出端谐波产生机理

在逆变输出回路中,输出电流信号是受PWM载波信号调制的脉冲波形。对于GTR大功率逆变元件,其PWM的载波频率为2-3kHz,而IGBT大功率逆变元件的PWM最高载频可达15kHz。同样,输出回路电流信号也可分解为只含基波和其他各次谐波。

1、测量脉冲宽度、PWM占空比、信号频率
有的时候,我们想看看我们的单片机输出的脉冲宽度是多少,抓到波形后,逻辑分析仪的软件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脉宽的测量。
方式一:把鼠标放在波形处,直接通过信息栏读出。如下图所示,鼠标放在波形的高脉冲部分,在右侧的信息栏就显示高脉冲宽度:1005005ms,高低脉冲一个周期宽度:20089ms,占空比:500276%,频率:49778
方式二:使用时间标签进行一段波形的时间宽度,通过时间宽度计算得出脉冲宽度、占空比、频率等信息。使用时间标签的优势是可以一次性测量很多脉冲的总时间宽度,如下图所示。通过鼠标点击右侧的T1、T2、T3时间标签,可以直接放到波形上,右侧会直接显示T1、T2、T3时间标签当前所在位置的时刻,以及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值。T1-T2的时间差值是:20089ms,T2-T3的时间差值是:401672ms,T1-T3的时间差值是:602562ms。
通过逻辑分析仪是不是可以显而易见的把MCU的引脚波形信息观察出来,当然,这些如果使用示波器也都可以测量,不过逻辑分析仪可以测量更长时间,下面来一个绝大多数示波器做不到的功能讲解。
2、标准协议解码器
逻辑分析仪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协议数据解析。我们刚才测脉宽、占空比那些,都是停留在原始信号位级别上,我们经常调试标准通信的帧数据和包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发现通信有故障或者问题,要查找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逻辑分析仪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我们调试串口通信,如果用示波器一般只能显示出波形来,要自己根据波形一个一个计算,而且如果一次收发很多个字节,要一个一个写下来可累死了,这个时候逻辑分析仪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下图波形解析数据所示。这是一个9600波特率的串口通信数据帧,直接将十六进制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自己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哪里出的问题。
简单解释一下,串口通信左边是低位,右边高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大家可以在波形上看出,带白点的位置都是数据位,不带白点的要么是起始位,要么是停止位,或者是字节中间的时间间隙,你还需要趴在示波器面前一位一位的数吗?
再来看看IIC的数据解析波形,绿点表示起始位,红点表示结束位,0x90是器件地址,后续为数据,有了逻辑分析仪,读写EEPROM还用愁吗?
最后看看SPI协议数据波形,通道0和通道1分别是MISO和MOSI,通道2是CLK,通道3是EABLE,数据直接可以得出,SPI通信读写了什么数据,一目了然,对于调试程序,解密数据是不是很有用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550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