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调N卡的3D管理设置为最佳?

怎么调N卡的3D管理设置为最佳?,第1张

有一些刚入手N卡的玩家不会设置N卡,别着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玩家分享的N卡效果设置心得,在桌面上点击“属性”后,选择进入“NVIDIA控制面板”;(有些为桌面鼠标右键,d出的右键菜单内就有NVIDIA控制面板选项),选中“管理3D设置”之后开始设置:

1.“平滑处理-模式”,该选项是选择是否要在驱动中强行控制游戏反锯齿,若游戏本身有AA选项,则可选择“应用程序控制的”;若希望在驱动中强行设置,则应选“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

2.“平滑处理-设置”,该选项只有当选择了“替换任何应用程序设置”才能调节,2x、4x、8xQ、16xQ为MS取样,8x、16x为CS取样;其中MS取样性能下降比较大,CS取样在效果和性能上取得平衡点;此选项自己按照显卡性能选择;

3.“平滑处理-透明度”,该选项就是设置透明反锯齿模式,透明反锯齿模式可以实现非边缘AA,效果更佳;多重取样性能较高、画质稍弱,超级取样性能较低、画质较好,请根据对游戏画面要求选择;

4.“纹理过滤-各向异性采样优化”,该选项确定是否使用优化算法进行各向异性过滤,选择“开”可以提高一点点性能、损失一点点画质,选择“关”则可以保证最高画质;

5.“纹理过滤-三线性过滤”,该选项效果类似于“各向异性过滤优化”,可按照自己对画面要求进行选择。

ride4n卡程序设置方法:

1、打开NVIDIA控制面板,通过在桌面空白处点击右键,或右键点击任务栏NVIDIA图标进行打开。

2、左侧点击3D设置下的通过预览调整图像设置,点击使用我的优先选择,侧重于质量。

3、接着点击3D设置下的管理3D设置,有全局设置和程序设置,如果只想提高某些游戏或软件的性能,请选择程序设置,选择游戏或软件,对其进行优化。

4、全局设置,可以将三重缓冲区,各向异性过滤和垂直同步调整为关闭。将多显示器,混合GPU加速调整为多显示器性能模式。平滑中的灰度校正已打开,其他所有功能都调为关闭。

5、配置Surround、PhysX,默认即可。

6、调整桌面颜色设置,根据大家的喜好进行调节即可。

1、到NVIDIA显卡控制面板里面找到管理3D设置

2、选程序设置(就是这里最主要的)很多机友们都是更新完显卡就完事了,认为就万事大吉了。错了!大错特错!因为N卡是智能的,但是只能也是有限的,它总不能一识别到大GPU就让独立显卡工作吧?

3、选择程序设置,选添加。找到相应的程序以后点击,打开。选择完成以后点选高性能NVIDIA处理器。

4、最后一步点应用确认完成!

显卡(Videocard,Graphicscard)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显卡接在电脑主板上,它将电脑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让显示器显示出来,同时显卡还是有图像处理能力,可协助CPU工作,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对于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卡非常重要。民用和军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MD(超微半导体)和Nvidia(英伟达)2家。现在的top500计算机,都包含显卡计算核心。在科学计算中,显卡被称为显示加速卡。

核芯显卡是Intel产品新一代图形处理核心,和以往的显卡设计不同,Intel凭借其在处理器制程上的先进工艺以及新的架构设计,将图形核心与处理核心整合在同一块基板上,构成一颗完整的处理器。智能处理器架构这种设计上的整合大大缩减了处理核心、图形核心、内存及内存控制器间的数据周转时间,有效提升处理效能并大幅降低芯片组整体功耗,有助于缩小了核心组件的尺寸,为笔记本、一体机等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核芯显卡和传统意义上的集成显卡并不相同。笔记本平台采用的图形解决方案主要有“独立”和“集成”两种,前者拥有单独的图形核心和独立的显存,能够满足复杂庞大的图形处理需求,并提供高效的视频编码应用;集成显卡则将图形核心以单独芯片的方式集成在主板上,并且动态共享部分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因此能够提供简单的图形处理能力,以及较为流畅的编码应用。相对于前两者,核芯显卡则将图形核心整合在处理器当中,进一步加强了图形处理的效率,并把集成显卡中的“处理器+南桥+北桥(图形核心+内存控制+显示输出)”三芯片解决方案精简为“处理器(处理核心+图形核心+内存控制)+主板芯片(显示输出)”的双芯片模式,有效降低了核心组件的整体功耗,更利于延长笔记本的续航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969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