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程序猿结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两个程序猿结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第1张

两个程序员结婚,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我的两个同学就是程序,而且他们两个人竟然结婚了,记得他们的一些趣事,真的是非常的有意思。

都是知己。

其实这两个同学一直就关系特别的不错,而且还学的专业一样,后来他们从事的工作行业都一样,都是干工程师的,都是网络计算机工程师。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在一些语言表达上,表达方式上完全的相似。

有的时候完全感觉他们两个人都是知己,而且经常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说一两个字,他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真的是非常的少,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传达却是非常的快速。

我从一个外人来看,感觉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完全就可以用代码来解决,有的时候说一个字,对方就可能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愿,真的是好神奇。

有种同性恋的感觉。

这两个程序呀,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们的个人习惯,真的是非常的相似,个人作风也是非常的相似,甚至穿着打扮都有的时候比较相似,所以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两个同性恋在一起,真的有点儿尴尬,不过人家两口子过的日子却是非常的幸福。

两个程序员结婚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程序员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他们能够在一起也是一个缘分,如果能够好好的把握住这次缘分的话,肯定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创造更加美满幸福的快乐。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而且正是由于这些共同的语言,使得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使得他们两位非常的般配。而且他们的生活过得也是非常的欢乐,有意思。

北大毕业,是学霸,是才女,不算稀奇。

稀奇的是,本硕研读日语的才女毕业后赴日本,做起了毫不相干的程序员。

回国后,又从零开始接触游戏商务,从第一次洽谈,到一年洽谈300多个研发团队。

最近,她还解锁了新爱好,空中舞蹈和路冲。

她叫何庆,雷霆游戏战略商务主管。

学霸、老师、翻译、程序员……都是她多样的面孔。回到最初的面孔,学霸,14岁就读高中的何庆会这么评价自己:

“每次被人叫学霸,我都开玩笑说我不是学霸,是‘学神’,比较会琢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阅读全文大概需要 15 分钟

更多精彩内容,可拉至文末观看视频

01

少女即“学神”

在湖南岳阳,何庆爸妈搬入的新屋里,有一个专门的空间展示女儿大学时代的成就。大大小小奖项摆一块,可以贴满客厅一面墙。

“爸妈喜欢留着这些,我毕业那会应该已经扔了一部分。”

谈及成绩,何庆的表述里八分洋溢着自信,两分是听到他人赞赏时的羞涩。

何庆有个姐姐,两人上过同一所小学,老师们经常会搞混这两个孩子,后来他们才意识到姐妹俩有巨大差别—— 姐姐聪明,踏实;妹妹也聪明,但学习不咋上心。

在大学室友看来,何庆是个十足的“网瘾少女”,别人在自习室挠头温书,她可以在寝室追一下午番剧。

对于种种”学习不上心“的评价,何庆坦然接受。

“除了上网,我还办社团,参加各种活动,的确没怎么去过自习教室。”

本科时玩的社团

即便如此,她的成绩也是一路高歌。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年级一二名;到了大学,连续四年绩点和综测都是第一,大三就有了保研北大的资格。

用网络段子的话说,她就是平时看似吊儿郎当,考试却总能出类拔萃的“学神”。

唯一让何庆在学习领域折过戟的地方,是高中。

快14岁那年,何庆接到了爸妈递来的一张传单,上面是一所民办中学的招生信息。

这所中学会考察并招收全国各地成绩优异,但家境不算好的学生,给他们优质的教育,上大学后还有助学金扶持。

这可把爸妈乐坏了。

一来,女儿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二来,也可以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于是,小女孩就被安排上了从湖南到广东的绿皮车。

“我还记得出发前,我在家忧心忡忡地纠结,我爸妈在家门口开开心心地放鞭炮庆祝。”

何庆去的中学,叫国华纪念中学,位于佛山顺德,如今已经拿下佛山市和广东省一级学校的称号。

在高手云集的学校,何庆罕见地在成绩上吃亏了。第一次年级考试,88名的结果,让女孩瞪大眼睛,愣了几秒。

“怎么有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天外有天吗?”

“屈辱感”在心底滋生,激发了少女的斗志,她决定要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在第二次考试中,她宛如换了引擎的赛车,从落后的名次中,一口气冲到了第四名。

自此,何庆在这里可以说稳坐前十榜单。最为精彩的一次发挥,在高考前的市模拟,她拿下了区第一的名次,并且和第二名之间有30分以上的分差。

成绩斐然,自然也会得到老师格外的关注。高考前,一位老师鼓励她:你是我们学校最有希望拿下省语文状元的人。这句话,让何庆有了个更大的目标——冲一冲满分作文。

然而,火焰烧得太旺,关键时刻却反噬了她。

“我的语文成绩反而拉了后腿,比我们班的全平均分还低,总成绩应该只考了省里 300 名左右。”

以往一骑绝尘的风光,转成了一种负累。就像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上失常,内心自然便有辜负感。

“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吧,也挺对不起父母。”

敏感之外,何庆更多的是惋惜。学生时代,她从一篇课文里,牢牢记住了北大,并把它当成理想的目标。很遗憾,她没有赶上第一班去北大的列车。

不过,“三年之期”一到,她还是圆梦了。

何庆来到中央财经大学就读期间,依然保持着绩点第一,在大三争取到了保研北大的资格。用本人的话说,算是”曲线救国“了。

在六年大学时光中,少女“学神”多了一个新身份,日语老师。

02

我的正能量老师

“我觉得‘五块老师’讲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技巧。”

“老师好像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正能量。”

脑子灵光,人有趣又励志,这是何庆带过的学生们高度一致的评价。

上大学后,何庆很少花父母的钱,学费生活费大抵都是自己兼职挣来的。

当时,正值网课兴起,她在线上兼职一些日语教学的课程,有了一个专属名——五块老师。

当老师的同时,她还多了项爱好——玩配音。

2013年前后,视频网站迎来了第一波浪潮,其中的代表便是土豆和优酷。

不少播主们都用视频记录生活,表达创意。在原视频上配音,成了快速走红的一个形式,成名案例诸如《搞笑漫画日和》。

彼时,何庆遭遇了一次因祸得福的“乌龙事件”。

她创办的社团报名了学校的跨年晚会。不巧,在晚会前夕,原定要唱歌的同学突然放弃,一时间没有人接替。

情急之下,何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唱歌比赛换成配音秀,并亲自上阵。

选取的情节,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在华府门前为一只小强痛哭流涕的片段。

不仅要一人分饰多角,还得拿捏好情感和星爷无厘头式的笑点,可谓一次重大挑战。

何庆上台后,一气呵成地用搞怪的声调、流利的语速、演绎了经典桥段。她一转身,聚光灯划过,瞬即响起阵阵掌声。

现场有学妹录下了这段视频,上传到了视频网站。随后点击量飙升,她成为了校园红人。

可比起意外的”走红“,更可喜的,是她发现了配音和日语的有趣之处——语言,在你的设计之下,可以把你想表达的情感传递给他人,甚至打动他人。

意识到这点后,何庆扎进了日语的世界中,她接连拿下了口笔译证书,翻译了四本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在诚品书店或还能看到其中一本。

同时,她也把自己学日语的快乐分享给学员们,还告诉学生额外的学习技巧。

“因为我是学生过来的,会从学生角度去想他们可能卡在哪里,怎样的学习方法更适合他们。”

教学之余,她和学生分享她每天的小金句,再配合一些她配音的趣事……在她讲述下,很多学生有了热情,也喜欢上了这有点不一样的老师。

哪怕何庆告别了老师这个身份五六年,在教师节,她还是能收到当年的学生发来的祝福。在那一刻,她可以幸福地说:

“能够做一个点燃别人内心火焰的老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本科和研究生都在研习日语的何庆,带着去异国他乡看看的憧憬,来到了日本。然而,在这里等着她的,却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职场阶段,让一个文科生,从菜鸟开始学编程。

03

半年,编程从入门到熟练

日本许多企业有个规矩:在offer上不会明确告诉你入职后的岗位。

它们会设定一个“研修期”,用半年左右的时间,让新员工们尝试各个项目,在最终考核中根据成绩决定员工的岗位归属。

何庆要入职的是一家日本小有名气的软件公司,如果没有这个规定,怎么看她都该是销售岗位的不二人选:专业上,商务日语出身,懂商务交流基础;兴趣上,玩配音,做社团,口才和社交能力俱佳。

日本入职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何庆有生以来,最用功去学习的时间。

开发课题可谓苛刻。

任务,是从零开始编译一个系统;导师,只会回答你是或否,不会有任何的建议;同事之间,不许交流,独立完成。

“令我崩溃的,不是系统报错,而是一个小白真的看不出来错在哪,要怎么改。”

一句话形容,每天上班,都像是在高考考场上答题。

她反复破防过。

在日本,何庆会在音频平台开设账号,专门有个栏目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她生日那期,她看似正常在讲述她在日本工作的心路历程,却隐隐带着哭腔。

她也顽强挣扎过。

她要比别人学更多代码知识,但公司不允许用拷贝资料。她索性用了最原始的办法——抄书,把自己笨拙敲下的一行行代码,如数抄到纸上,再向国内的朋友请教。

为此,她欠下了一屁股人情债,曾经有个朋友苦笑着吐槽:“她抄代码是很励志啦,但我要测试,不还得我自己亲手一行行打上去。”

在崩溃与挣扎的边缘,她却始终没有想过,要逃走这件事。

“我告诉自己,我学翻译的,程序也是语言,现在只是把翻译给人听的话,翻译给机器听而已。”

研修期间,何庆逐渐培养出了不同于文科生的另一种思维方式。一打开屏幕,敲击键盘,满脑子只剩下对系统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如何进行逻辑运算。

这是一种极其耗神的智力活动,也是一次次快速修正认知的过程。程序的灵性就在于,一有Bug,它会即时反馈。

习惯了这种反馈,再修正,人的逻辑力、思维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比起这些,最终的考核,或许只是一天当中,你做了一件小事,得到了一个正常的结果。

虽然,这个结果与自己最初的设想,偏差了许多。

研修期考核结束后,何庆就接到了通知:恭喜你通过考核,成为我们开发部门的一员。日专毕业生,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程序员。

谈及这份工作,何庆更多的还是收获。程序员锻炼了逻辑思维,还让自己有了对工作流程化管理的意识。

若要说苦恼,最苦恼的一点就是,她的交流能力在一点点流失。

“我比较崩溃的一件事情是,发现日语表达能力下降了,后来我发现中文好像也不太会说了;因为我不怎么需要跟人交流,除了领导,就是电脑。”

同时,在日本生活,也有各种不便。

每天早上,都在逼仄的车厢里被挤得透不过气来。

公司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港区,周遭没有便利店和快餐店。如果你不幸下班晚,错过了末班电车,可能就得咬咬牙,不顾约600rmb的价格,打车回家。

“当时我想过,我要回国的话起码我可以享受三种自由——打车自由、水果自由和网购自由。”

何庆日本就职的公司周边

当年来日本,是怀揣着看看世界的想法;如今考虑到了个人发展,或许回国更适合自己。

在明天该何去何从的困惑前,她接到了来自国内的橄榄枝。雷霆游戏产品引入部总负责人亲自问她:要不要回国,加入我们。

04

做商务,不只是会社交而已

机会并非凭空天降。

由于研究生期间就读日语口译与同声传译专业,有大量练习和实战经验,日语培训、商业资料翻译、出版社书籍翻译、现场口译她都接过。

赚钱攒学费的同时,人脉也在慢慢积累。来到日本,她依然没有放弃这些副业。

那时,国内的游戏公司已经盯上了海外市场,但还没有专门的合作机构,许多商务洽谈都需要聘请翻译从旁协助。

与何庆合作过几次后,当时雷霆游戏产品引入部(现战略合作部)总负责人张少骞很欣赏她的谈吐和专业能力。

许多重要商谈,他都希望能带上这个得力助手。这之后雷霆游戏能与“开罗游戏”达成合作,何庆也功不可没。

合作期间,张少骞也不止一次地试探,何庆是否有回国发展的念头。终于,在2018年,何庆接受了提案,网上参加雷霆的面试,最终成为其中一员。

商务工作,也是未知的领域,对此何庆有过犹豫。对此,张少骞说了一句话:“我有信心,在一两年之内让你能够自己独当一面。”

何庆所在的商务团队合照

这句话,宛如强心针一般,笃定了何庆回国的决心。除了领导的信任,还有个关键的因素,也是何庆最看重的商务工作的一点,交流感。

可当程序员转身,成为商务后,第一道难关,却也发生在交流上。

上任不久,何庆就和负责人张少骞来到了一场宴会上,张少骞刻意走开,目的很明确,想看看她今晚能够靠自己结识多少来宾。

突如其来的考验,何庆有些猝不及防。

“当时我手里紧紧的拽着一堆名片,真是脚趾都要抠出一室一厅的那种感觉。我一直想:要不要去上去搭讪,我如果搭讪的话,我应该怎么去介绍,怎么样去跟人家交流,如果我没拿到什么名片,领导怎么想……”

犹豫和踌躇,导致当晚的确没什么战果,好在领导也愿意等待她的蜕变。

有了第一次的尴尬后,何庆再面对这种场合,她便慢慢总结出了心得——成功的商谈,绝不是你会来事,或善于社交辞令。

“我们真正要推销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背后的公司和产品。”

想清楚了这点后,何庆逐渐找回了那个在大学游走四方,意气风发的自己。半年内,她洽谈了81个研发团队,第二年数字增加到200多,后来突破了300大关。

如今,她可以在社交场合,落落大方地向陌生人讲述自己所在的公司,就像大学时她在舞台上一般自如。

那时她自信,是因为相信自己有天赋和能力,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如今她在商务洽谈上游刃有余,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并能和身后的团队及公司一起为合作伙伴提供价值。

除了信心外,她还谈到了做商务对自己最大的启发——了解对方的本意。

“商务合作,并不是为了签约而签约,得了解对方想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然后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地方。”

有的合作伙伴,双方开始一拍即合,却也会在中途因一些细节条款而遗憾散场;有的项目,你看好它的市场前景,满心期待地等着它上线,却也可能因种种因素夭折。

那些选择了与雷霆游戏一同前进的,最终被大家看见的,相比之下仅是少数。但每一个项目的上线,运营,都会给何庆带来一种守望成长的感动。

“我们团队谈过一个日本的项目,双方拉扯了半年才谈拢。虽然很遗憾,最终未能达成合作,但彼此也保持着联系,成为了好朋友。”

在何庆看来,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它让双方认可了彼此的价值,并且达成共识,也证明了:有效的交流能打通双方内心的桥梁,有存在的价值。

交流和沟通,被何庆看作商务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商务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你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成员想什么,也得去了解合作方研发组的想法,了解他们重视什么,又如何权衡双方的利益……”

或许连何庆自己都没发现的是,教学也好,交流也罢,她身上有一样永恒的特质:真诚沟通,无关对方身份,哪怕是机器。

最好的证明是,在领导力测试时,同事给自己打分最高的一栏,写着亲和力三个字。

而孕育出亲和力的过程,则反映着一个人,与孤独不断战斗的过程。

05

建立内心秩序,发现新的自己

来到深圳后1年左右,何庆突发奇想地想尝试跳钢管舞。

起因,她内心的孤独感,并没有随着回到国内而消退多少。

在东京,她感受过职场间的疏离。同事间保持着有分寸的礼貌与客气,会一起为不好笑的笑话举杯,却不会有人主动为你捡起落在地上的外套。

在深圳,她没有新的社交圈子,有时只能自己静坐在房间里,窗帘紧闭,黯淡无光。

两座大城市忙碌的节奏,同样冲击着漂泊者的内心。此时,何庆本能地告诉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来维持内心的平衡。

起先,她会养猫,家里10多只猫猫,瞬间让小房子布满了温馨。

偶然间,她又发现了一家私人舞蹈教室。

老板兼教练精通许多舞类,尤其擅长空中舞蹈。

舞蹈教室一角

优雅的舞姿,吊在半空的奇妙感,的确对何庆是个不小的震撼,但她心理依然有障碍。

她自小晕车,怕顶不住旋转的感觉而呕吐;此外,钢管舞也好,吊环舞也罢,人的身体脱离地面后,容易从半空跌落而受伤。

“也有很多人来了几节课,就选择放弃的;或者是上课的时候太痛,然后就直接就不来的。”

击溃她心魔的,是舞蹈教室内的的一句座右铭:Don‘t save your sexy for your old age(别把你最性感的一面留到年老后)。

教练告诉她,你现在是最好的年纪,有足够的体力,可以去挑战自己,释放自己,遇见最美的自己。

一番肺腑之言,让何庆决定,尝试这门新爱好。

钢管舞的练习,充满伤痛。刚开始那会,何庆的手臂上,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天天与膏药为伴。

最严重的一次,她不小心从半空摔下,下意识地用手撑地,造成了软组织关节挫伤。整个手无法活动,需要两三个月静养,直到现在还有些不便。

很多人好奇又诧异,伤痕累累,能换来什么呢?

答案,其实是当代人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在渴求的东西——内心的秩序感。

尝试把自己吊在半空中后,何庆感受到了空灵与松弛,仿佛挣脱了世间的约束,一心只想着如何让自己舒展。

“做这个会感到自由和放空,因为你非常的专注,你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只是想着说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这个动作怎么样做好。你完全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那是很享受的。”

不止如此,何庆会用手机录下自己每次跳舞的画面,每一次结束,她都会反复品味。一旦发现,自己可以多往上几公分,或是动作施展得更标准,她内心便有一种喜悦。

这一点点小成绩,不断给予她面对生活的勇气。

何庆休息日会泡在舞房,渐渐地,她也和一些常客熟络了起来。在工作日,她们有的是律师、教师、经理,但周末在教室,她们都是喜欢这类舞蹈的同好。

相处久了,便能像姐妹一般,在午后相约着去喝下午茶,或是吃晚饭。1年半下来,何庆慢慢搭建起新的社交圈子,刚来深圳时的不适感也逐渐消散。

舞蹈教室温馨的摆设

面对环境的多变,何庆感到生活失去掌控时,她会选择解锁新的自己,作为一种必要的修炼。

“可能因为我是天秤座吧,喜欢平衡,我希望工作做得足够好,也希望我的生活足够精彩。”

现在的她,喜欢给自己找各式各样的新乐趣,会想着什么时候参加一次正儿八经的钢管舞比赛;也会想着学滑板陆冲,很多事情她有了想法,就会立刻去做。

“我可能不需要三五年那么久去做规划,喜欢想到什么,当下就去试什么。应该说是在锻炼自己下决定吧,尽量让生活过得更有把握。”

在练陆冲的何庆

回顾何庆多面的人生,很多时候,她都是在独自对抗着变化。

13岁独自踏上去广东的火车,在封闭式管理下一个人学习;大学时,自己挣钱完成学业。到了日本,又是一个人在陌生的国度,对抗着孤独……

她却没有变得孤僻,还尝试着去走近更多人的内心。

而在对抗孤独中,为了适应不同生活而诞生的身份,也没有让她变得割裂,反而一步步成就了更多彩的自己。

看完何庆小姐姐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被触动到吗,欢迎来评论区和小G一起聊聊吧~

小G会在评论区抽2位走心的同学,送出游戏周边礼品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0987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