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一至周六教堂聚会的活动时间、内容和主题虽然各个教堂都不固定,但是主日礼拜是必不可少而且仪式相同的。他们进行主日礼拜的程序大致如下:
(1)序乐:目的是使会场肃静下来,准备开始礼拜。
(2)入堂式:请唱诗班、主礼人、牧师等人入场。
(3)宣召。
(4)唱诗。
(5)祷告,一般是先祝福并歌颂“主”。
(6)宣信。
(7)启应经文。
(8)本堂诗班献唱。
(9)读经:读《圣经》。
(10)证道:宣讲教义内容,讲述《圣经》、以及《新约》《旧约》等内容。这是主要内容,持续时间最长,一般都在40分钟以上。
(11)奉献:指为堂内捐钱。
(12)培训班献唱。
(13)祷告:为决志归主者与有病者祷告。
(14)堂务报告。
(15)唱诗:众人起立同唱。
(16)主祷文:众信徒共同朗诵。
(17)祝福:公众共同祝福主耶稣。
(18)阿门颂:众人起立同唱。
(19)退堂式:请唱诗班、主礼人、牧师等人退场。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个小时,参与人数多则千人,少则几十人。
拜师礼仪基本程序
主礼人宣布开始,推荐师、见证师、师者、各位嘉宾入席。
徒弟们入席。
徒弟宣读拜帖。
徒弟向老师行大礼并斟茶拜师。
师者为徒弟们颁发证书。
最后感谢师者、推荐师、见证师及现场各位来宾。
相声界拜师礼仪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第三,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俗语有云:“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而拜师礼就是尊师重道的最具体的展现,也是开启师徒关系的最重要的见证。以下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拜师礼仪,欢迎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尊师重道,注重拜师礼仪。
中国拜师起源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尊师重道,注重拜师礼仪。俗语有云:“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而拜师礼就是尊师重道的体现,也是师徒结拜的见证。中国拜师习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传授学术的规制影响,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并由其演化而来。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至现代,中国相声界、书画界、中国的中医药、传统艺术等行当仍采取拜师从业、传授技能的方式拜师仪式。
旧时学徒拜师礼仪
旧时,凡学手艺、学生意、从艺等,必先拜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为四个程序。
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投师帖子。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四送拜师礼,请师父喝酒。
学徒一般为三年满师,学徒期只发鞋袜钱,没有工资。平时还得做师傅家什活,吃饭时应给师父筛酒盛饭,师父动筷后方可吃饭,师傅吃好也须放筷。端午,重阳,过年徒弟要挑节尊师,春节拜岁、结婚见礼,师傅均在父母之前。出师后,徒弟要办出师酒送上礼金酬谢师傅,并一生保持与师傅礼尚往来。
古人以为,家鬼依木不依墓,封建时代,仕宦之家死了人,在治丧期间,就要通过成主的仪式,建立一个木制的牌位,以便让死者的神魂依附于上,留给后代奉祀。一般三年之后将木主牌位即放进家族的宗亲龛内,确定死者在宗祠里的地位。
最早的成主仪式,只由点主官写主牌,并不用点主。演变到后来,族人会从亲友中请一德高望重者,在已写好的某某之王位的王字上加一朱点,成为主字。后来演变的越发繁琐,一些有钱人家,尽可能请大官、大士绅等点主。
点主时,必须有两名有地位、有功名,但比点主官稍逊色的襄主官,分陪左右。此外,还要请几名有威望、懂点主礼仪的人担任司仪,主持赞礼。
写主在点主之前进行。题主官正襟危坐在书案旁,孝子要向他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将主牌奉上,依旧跪于案前。执事在一旁伺候笔墨,题字官以工笔正楷书写。主牌是檀香做成的,下有须弥座,前有雕花栏杆,座上是牌位,外套有雕孔的立罩,分内函、外函。
内函,亦称函中。外函后面中间成一槽状,为了合入内函之用。一般奉祀人多是孝子,所以中间就写:
皇清故某官某公讳某字某之神主(此为父位)。或:某公配某封某氏讳某字某之神主(此为母位)。内函两边写亡人的生卒年、月、日、时,甚至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葬于某处某山某向某分,也一一写上。最下边还要写上奉把人的名字,如孝男×××奉祀。
外函木主都用白粉徐刷,故亦称粉面。孝子奉把父亲,上书:皇清显考某官某府君某讳某号之神主;孝子奉把母亲则书:显妣某封某府某氏之神主。妻子奉祀丈夫称先夫。写时均将主字少写一点,成为王字。
题主官将主牌写好后,交于孝子。写主就这样完成了。
主代表亡者神魂,点主是将亡者招回,是光宗耀祖的大典,为丧事中的喜事。因此,点主时,所有孝属均脱去孝衣,换上吉服。
被请的点主官、襄主官均于先期到约定的地点,丧家派人前往迎接,讲究的还要有如下排场,有开道锣一对,素红云缎大伞一对,绿扇一对,全执事四对,肃静、回避虎头牌各一对,如意亮轿一乘等。由鸣主等候。届时,由丧家派出礼宾四人、六人至八人以及前引官、大赞、襄赞、副赞等陪同孝子前往迎接。
当上述迎请行列到达后,首先鸣锣,由前引官、礼宾人员、大赞、襄赞等引孝子登堂,向点主官、襄主官三叩首,然后,展读事先用白纸红签写好的《请题主帖》。
一切就绪,由大赞宣布点主仪式开始。点主官、襄主官端坐在桌旁,孝子将主盒捧到桌前,由左襄主官接住,揭去青纱、红绸,打开主盒,将主牌放在桌上。
再由孝子将笔递给左襄题官,左襄题官递给点主官,点主官大笔一挥在内外函神主的王字上各加一点,将笔递给右襄主官,右襄主官重新染墨,递与孝子,如前面的程序一样,点主官第二次点主,谓之黑笔增辉。
最后,将笔用鸡血润一润,在两函神主的主字上,再加一点,谓之盖主。鸡血即吉血,可以避邪。
点主完毕后,由右襄主官,将主牌放入主盒,红绸在上,黑纱在下,用五彩线扎紧,由孝子捧回灵堂或安主所,即谓安主。
孝子出堂复位仍要对点主官,襄主官三拜九叩。最后由点主官向神主致词,赞美死者生前的功绩。点主就完成了。
点主及晚还要举行晚奠,举行三献礼,由讲书官、讲经官朗读《论语》有关问孝的章节,再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一讲孟懿子问孝,二讲子游问孝,三讲子夏问孝。其后,再讲《孝经》里的选段;再由歌诗童唱一段《哀悼歌》。最后宣告礼成。
点主的具体仪程及细节,因时,因人,不尽相同。例如:最早客居京师的南方人,有在墓前点主的,有在家点主的,有的礼仪繁琐,有的则较简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