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是刘慈欣科幻评论随笔集。
一看就不像是受欢迎的作品,科幻作家最受欢迎的肯定是科幻小说,至于随笔当然交给散文家来写。
事实上,这也不算是一本很出色的作品。
我也是几年前买三体三部曲的时候随手买的,不知道是为了凑单,还是因为折扣比较低,反正就是一个添头。
不过,身为科幻的爱好者,就冲着刘慈欣的名头,我也应该翻开了看看。
另外,几年前,刘慈欣因为企业界的追捧和雨果奖在媒体上名声大噪时,发表了一系列有趣的演讲,也让人对他的随笔有点期待。
这本文集还挺杂的,收录大刘大部分非小说文章,从他作为新人作家开始的评论与随笔,到知名作家的博客文章和各种序言。
内容也异常庞杂,尤其是刚开始他还年轻,也不出名,写起文章来真是东拉西扯,自由随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一点架子。读起来很有意思,当然,也有一些不但有趣也有价值的思想。
刘慈欣说他小时候看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父亲知道后不但没有把书没收,还对他说:这叫科学幻想小说。
他很惊讶,一直以为书中的故事是真的。问道:这里面都是幻想?
是,但有科学根据。父亲回答。
这三句简单的对话,奠定了刘慈欣以后科幻创作的核心理念。
刘慈欣的写作历程也很曲折。
他是1963年出生的,78年就写了第一篇短篇科幻小说,投稿了,却石沉大海。之后的二十年里,断断续续地写作,期间也有过长时间的中断。
1985年他从华北水电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
最艰难的时候(91年)也试图用更迎合市场的科幻赢得发表机会,比如《中国2185》《超新星纪元》。当然,没有发表成功。不过后来《超新星纪元》却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不过,在意识深处,却仍在坚守着那篇疆土,坚持着传统的科幻理念。
一直到1999年,他36岁,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鲸歌》。被认为是科幻创作的开端。
作为新人作家,他那时候的想法很多,当然也是因为寂寞——他的工作单位在太行山深处渺无人迹的水电站里。
有些文章谈中国的科幻历史,谈80年代独特的中国式科幻,谈自己用程序造出了一个电子诗人,还有大把电子诗人写的奇奇怪怪的诗歌。
当然,还有图书推荐,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步》的推崇。
他说:
刘慈欣的的《三体》也曾给我类似的感受,读完这部小说的那一天晚上,我忍不住走出家门,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不停着思索着什么……
好吧,如你所见,《最好的宇宙,最糟的地球》这本随笔集,若非科幻爱好者或刘慈欣的粉丝,没必要去读。
不过,《三体》,更准确的说《地球往事》三部曲,值得你一读再读,读完后会让你的思想更深刻、更广阔,也许在某天晚上,你也会偶尔抬头望一眼星空。
(全文完)
《三体》这本书作为刘慈欣的代表之作,其中的故事情节引得全世界的书友欢呼不断。而《三体》这本书中,三体人利用了什么技术锁死了地球的科技发展呢?
三体人是刘慈欣所写小说《三体》中第一个与人类接触的外星文明,而三体人为寻找到一个新的生存家园,便开始了向地球的星际迁徙移民侵略之旅,而三体人在距离地球还有几光年的时候发现,按照他们现在的速度前进,在到达地球之后,地球上的人类将会发展出很可能比他们还要强大的科技力量,于是便发动了一颗质子来锁死地球的科技发展。
那么三体人所发射到地球的质子,又是凭什么能够锁死了地球的科技发展呢?这里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人类的科技发展凭借的是什么,在远古时期,人们生吞活剥猎物,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改变则是由于一个原始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火焰,那么凭什么火焰能够燃烧呢?为什么石头不能被火焰燃烧?这里就涉及到物质的构成。
而现在人类科技能够不断进步,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清晰,知道了怎么去更好的使用这些新发现的微观物质,并且将其运用到人们的生活科技上。而小说《三体》中三体人所发射到地球的质子,它拥有自己的一套智能程序,能够时时刻刻监控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在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将人们引向一个错误的答案。
而人们失去了对微观物质的探索之后,就只能对现有的科技水平去炒冷饭,而非研究出新的物质。所以人类才会在与三体军队的第一次对战里,就被三体新人发射出的水滴完全击溃。
如果你想要客观地评价刘慈欣,我们至少要对相关刘慈欣的许多方面有所了解,至少需要:完整地读过刘慈欣80%的作品;对刘慈欣同时期的国内科幻作家有所了解;对其他科幻作品,特别是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的作品有所了解;阅读过基础文学理论和批评书籍等等方面,才可以来客观的评价一个人,无论你看了一部作品,还是1000部作品,你自然都可以评价。但是你吃的菜品越多,你评价的质量自然越高。你看的科幻类型越多,你的专业素养越高,你对作品的分析才越客观。你的评价也越值得被重视。我阅读了较多的相关于刘慈欣的作品,对此我浅浅说一下对刘慈欣的一些了解,于我的个人观点。
一、毫无疑问,他是一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人,他在作品中提出了太多从来没有人提出的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全反射,来隐藏自己。他曾说过,最好的科幻小说,就应该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三体》中有一段描写机器人刺杀罗辑的段落,我猜想大刘大概照抄了当时媒体对于送餐机器人的描述,但这一段,显然是写漏了,看看现在的波士顿人形机器人,真要改造成杀人机器人,结果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太轻松,由此可见,刘慈欣对于人工智能的判断是略有不足的。应该客观评价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
二、有才华,他非常善于思考,同时逻辑又非常的清晰,他能够将自己的科幻小说写的那么令人难以忘记。
刘慈欣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刘慈欣为了创作常年隐居,除了上班工作下班创作,偶尔在论坛里跟网友们进行互动,其他的时候他基本上不与人进行交流,这也给了他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思考的余地。他写的小说连奥巴马都非常喜欢,奥巴马看过他的作品之后,他还私下里发邮件给刘子欣想要接下来的作品,结果刘慈欣以为是假的就直接删除了,最后才知道是真的,也是很有戏剧性的。他本人在生活上还是一个比较随意而且很幽默的人,从他的谈吐来说也是非常有趣的。才华横溢,创作独具匠心。
三、大刘的机智和坦诚、有趣、懂浪漫,创作以自己的生活作为依据,有科学依据,用心沉淀进行创作。
刘慈欣所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在故事情节中,他把现实世界跟虚构的世界进行了部分的相融合,不仅具有基础的科学知识,还有很深的文化素养,逻辑非常的明晰,所以思维必须要严谨所说的一些理论知识也必须有据可查,不能够过大夸大其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自己创作一些东西,但是哪有那么多成名的人呢,只要自己用心沉淀进行创作,相信最后还是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的。刘慈欣写了WG,写了黑森,他说这只是排列组合,这个说法暴露了理工科的底色。大刘非常有趣,他写过三体程序,写过做诗的软件,还有小号事件。刘慈欣应该是个很浪漫的人,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人,他的生活中又是那么的幽默风趣。
总结
在那个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支撑刘慈欣梦想崛起的,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与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同样密不可分。因为科幻小说的创作,除了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想象力有关,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深切的关联。可以说,科幻小说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良好体现。刘慈欣的创作是充满想象的,他把思维从地球延伸到了外天空,从个体的生存,探究到天体的共生,但是他的创作又是充满现实主义情怀的,也让每一个飘渺的心淡然安稳。有充满想象主义的浪漫,但又有立足现实的清醒,这就是刘慈欣,也是刘慈欣的文字。我们不做没有梦想的咸鱼,也不要成为好高骛远的猫头鹰,只有把梦想过成现实,才能在现实中实现梦想。评价一个人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从多个方面来评价,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深入了解这个人,从各个方面,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