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的情况下,STM32CubeMX软件上对DEBUG功能是禁止的,如果没有在这里打开SWD,那么在生成的工程代码中,就会在HAL_MspInit函数中,加入禁止SWD的语句。
上桥臂PWM输出,下桥臂常闭。你要是做电机的话这个就会好理解了。
用库函数不是有个TIM_CCxN配置的函数。给TIM_CCx配置一个CCR的值。把互补通道这个关掉就好了。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对脉冲宽度的控制。
STM32 的定时器除了 TIM6 和 7。其他的定时器都可以用来产生 PWM 输出。其中高级定时器 TIM1 和 TIM8 可以同时产生多达 7 路的 PWM 输出。而通用定时器也能同时产生多达 4路的 PWM 输出,这样, STM32 最多可以同时产生 30 路 PWM 输出!
本实验是利用 TIM3 的通道 2,把通道 2 重映射到 PB5, 产生 PWM 来控制 DS0 的亮度。
TIM3_CH2 默认是接在 PA7上面的,而我们的 DS0 接在 PB5 上面,可以通过重映射功能,把 TIM3_CH2映射到 PB5 上。
stm32f103rc与stm32f103ze程序互通。RC是中等容量的芯片,ZE是大容量芯片,引脚兼容,用KEIL工程改一下就可以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缩写为STM)是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6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隧道针尖的结构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尖的大小、形状和化学同一性不仅影响着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的形状,而且也影响着测定的电子态。针尖的宏观结构应使得针尖具有高的弯曲共振频率,从而可以减少相位滞后,提高采集速度。如果针尖的尖端只有一个稳定的原子而不是有多重针尖,那么隧道电流就会很稳定,而且能够获得原子级分辨的图像。针尖的化学纯度高,就不会涉及系列势垒。例如,针尖表面若有氧化层,则其电阻可能会高于隧道间隙的阻值,从而导致针尖和样品间产生隧道电流之前,二者就发生碰撞。制备针尖的材料主要有金属钨丝、铂-铱合金丝等。钨针尖的制备常用电化学腐蚀法。而铂- 铱合金针尖则多用机械成型法,一般 直接用剪刀剪切 而成。不论哪一种针尖,其表面往往覆盖着一层氧化层,或吸附一定的杂质,这经常是造成隧道电流不稳、噪音大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的不可预期性的原因。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对针尖进行处理,一般用化学法清洗,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及杂质,保证针尖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