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簧重量的计算(公斤):
钢丝直径×钢丝直径×d簧总圈数×d簧中径×1.937÷100000
d力公式
F=kx,F为d力,k为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x为d簧拉长(或压短)的长度。例1:用5N力拉劲度系数为100N/m的d簧,则d簧被拉长5cm例2:一d簧受大小为10N的拉力时,总长为7cm,受大小为20N的拉力时,总长为9cm,求原长和伸长3cm时受力大小?
扩展资料:
结构分类
按受力性质,d簧可分为拉伸d簧、压缩d簧、扭转d簧和弯曲d簧,按形状可分为碟形d簧、环形d簧、板d簧、螺旋d簧、截锥涡卷d簧以及扭杆d簧等,按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冷卷d簧和热卷d簧。普通圆柱d簧由于制造简单,且可根据受载情况制成各种型式,结构简单,故应用最广。
d簧的制造材料一般来说应具有高的d性极限、疲劳极限、冲击韧性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等,常用的有碳素d簧钢、合金d簧钢、不锈d簧钢以及铜合金、镍合金和橡胶等。d簧的制造方法有冷卷法和热卷法。d簧丝直径小于8毫米的一般用冷卷法,大于8毫米的用热卷法。有些d簧在制成后还要进行强压或喷丸处理,可提高d簧的承载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簧
(1)d簧丝直径d:制造d簧的钢丝直径.(2)d簧外径D:\的最大外径.(3)d簧内径D1:d簧的最小外径.(4)d簧中径D2:\的平均直径.它们的计算公式为:D2=(D+D1)÷2=D1+d=D-d(5)t:除支撑圈外,d簧相邻两圈对应点在中径上的轴向距离成为节距,用t表示.(6)有效圈数n:\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7)支撑圈数n2:为了使d簧在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轴线垂直端面、制造时,常将\两端并紧.并紧的圈数仅起支撑作用,称为支撑圈.一般有1.5T、2T、2.5T,常用的是2T.(8)总圈数n1:有效圈数与支撑圈的和.即n1=n+n2.(9)自由高H0:\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计算:H0=nt+(n2-0.5)d=nt+1.5d (n2=2时)(10)d簧展开长度L:绕制d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L≈n1 (ЛD2)2+n2 (\) L=ЛD2 n+钩部展开长度(\)(11)螺旋方向:有左右旋之分,常用右旋,图纸没注明的一般用右旋.(12) d簧旋绕比;中径D与 钢丝直径d之比 1)d簧丝直径d:制造d簧的钢丝直径.2)d簧外径D:d簧的最大外径.3)d簧内径D1:d簧的最小外径.4)d簧中径D2:d簧的平均直径.它们的计算公式为:D2=(D+D1)÷2=D1+d=D-d 5)t:除支撑圈外,\相邻两圈对应点在中径上的轴向距离成为节距,用t表示.6)有效圈数n:d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7)支撑圈数n2:为了使d簧在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轴线垂直端面、制造时,常将d簧两端并紧.并紧的圈数仅起支撑作用,称为支撑圈.一般有1.5T、2T、2.5T,常用的是2T.8)总圈数n1:有效圈数与支撑圈的和.即n1=n+n2.9)H0:d簧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计算:H0=nt+(n2-0.5)d=nt+1.5d (n2=2时) 10)d簧展开长度L:绕制d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12) \旋绕比;中径D与 钢丝直径d之比\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