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一”中的那个PC,实际上指的是r15;
你提到“二”中的那个PC,指的是当前取指的地址,也就是output给i-cache的值。
ARMv8-A提供了31个64位的通用寄存器,始终可以访问,并且可以在所有异常级别访问。 在AArch64执行状态下,每个寄存器(X0-X30)都是64位宽度。 宽度增加有助于减少大部分应用程序中的寄存器压力。
每个64位通用寄存器(X0 - X30)也有一个32位的格式(W0 - W30)。
32位W寄存器构成相应的64位X寄存器的下半部分。 即W0形成X0的低位字,W1形成X1的低位字。
从W寄存器中读取时,忽略对应的X寄存器的高32位并且保持他们不变。 写入W寄存器将X寄存器的高32位设置为零。 因此,将0xFFFFFFFF写入W0会将X0设置为0x00000000FFFFFFFF。
特殊寄存器
除了31个(X0到X30)个ARMv8-A核心寄存器之外,还有几个特殊的寄存器。
在AArch64中执行时,对于每个异常级别,异常返回状态将保存在以下专用寄存器中:
下表按异常级别标识特殊寄存器:
异常级别的特殊寄存器
程序调用标准(PCS)还定义了一个专用的帧指针(FP),通过可靠地展开堆栈,它使调试和调用关系图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零寄存器
零寄存器的名字暗示着什么。
零寄存器忽略所有对它的写 *** 作,并且所有对它的读 *** 作都返回0.您可以在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指令中使用零寄存器。
堆栈指针
堆栈指针(SP)是一个指向堆栈顶部的寄存器。 选择使用的堆栈指针在某种程度上与“异常”级别是分开的。 默认情况下,发生异常时会为目标异常级别选择堆栈指针(SP_ELn)。 例如,发生EL1异常时选择SP_EL1。 每个异常级别都有自己的堆栈指针。
但是,当在AArch64中,异常级别的不是E0时,处理器可以使用下面中的任何一种:
SP不能被大多数指令引用。 但是,一些算术指令,例如ADD指令,可以读写当前的堆栈指针来调整函数中的堆栈指针。 例如: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C)保存当前的程序地址。 它不能被数字引用(就像通用寄存器文件的一部分一样),因此不能用作算术指令的源或目的地,或作为加载和存储指令的基址,索引或转移寄存器。
那些可以读取PC的指令是那些具有计算PC相对地址功能的指令(ADR,ADRP,字面加载和直接分支),以及在链接寄存器中存储返回地址的“分支并链接”指令(BL和BLR)。 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唯一方法是使用分支,异常生成和异常返回指令。
使用计算PC相对地址的指令读取PC时,读取的PC值是该指令的地址。 与ARMv7-A不同,不存在4或8字节的隐含偏移量。
异常链接寄存器(ELR)
异常链接寄存器保存要在异常后返回的地址。
https://developer.arm.com/products/architecture/a-profile/docs/100878/latest/registers
ARM A系列寄存器的情况
这是寄存器的总表,下面是CPU的各个模式,上面的纵轴就是寄存器组。
CPU在运行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寄存器?
想象CPU是一个圈一直在运转,然后寄存器里面有大量的指令,这些指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程序在计算我们的程序,我们的程序一般是放在内存里面的,它从内存里面把这些程序读进来之后,在运行,但是如果现在这个程序在运行时异常,那么就要进行CPU状态的切换,除了状态切换之外,当前的一些数据结果需要进行一个保存,但是如果要把这个结果存到内存去,内存并不稳定并且很慢,所以就要想办法能不能找到一个临时空间保存一下,这就是为什么会诞生寄存器。
设置寄存器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去控制和达到效率,ARM体系为了很好的去控制CPU,设定了哪些寄存器?
User纵轴上的十三个寄存器称为通用寄存器,R1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寄存器,也叫做SP,就是占指针的寄存器,就是指向某一些占空间,R14是LR,就是连接寄存器,它肯定是去连接某一个地方。R15是PC,这是程序计数器,这是CPU在每一个空间切换的时候的计数器,最下面那个也就是APSR或者CPSR,PSR就是程序状态寄存器,A代表应用程序状态寄存器,C代表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
在往下就类似于R17,只不过它叫做SPSR,S就是以保存程序代表寄存器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为存储状态寄存器,通过这些我们大概把寄存器了解了。
那么这上面分为通用的,那么下面就是特殊寄存器,从横向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在USR模式下面,这样寄存器挺全的,但是USR下面没有SPSR,就是没有存储状态的寄存器,然后FIQ快速中断模式下面面是共享R0到R7,意思就是这些模式下的R0到R7它们与USR模式下的R0到R7是共享的,这样如果存储一些数据在R0到R9下面,突然发生异常,切换到另一个模式,那么我们就应该要想办法把这个存取一下,因为另一个模式可能也要往这里面写东西,那么写之前就应该把USR模式下的先保留一下,到时候退出解决后在还原回来,所以我们要一个R0到R7这块寄存器是共享的,同样FIQ后面几个模式的R8到R12也是和USR共享的,只有FIQ是自己独有的,同样的我们在看到PC计数器也是共享的,还有SPSR也是共享的,但是SPSR每个状态都有自己独有的。
APSR应用程序的一个寄存器,它只在USR下面叫做APSR,其他模式下面叫做当前程序存储寄存器。
总结
1,R0-R12是通用寄存器,放通用数据然后每个寄存器都是32位的。
2,各个模式的R0到R12与USR模式是共享的(除了FIQ,R8-R12),PC,CPSR是共享的。
3,USR模式没有SPSR
SP:栈指针,存储栈地址,比如有个CPU,然后还有个外部资源也就是内存,我们想象CPU在程序跳转的时候在运行是最核心的ALU单元,然后外部资源存储着程序A和程序B还有程序C,实际上在CPU在读程序A的时候,可能下面的时候会跳到程序B单元,这个时候它可能不知道地址在哪里,那么这个时候就存储在SP这个寄存器里面,SP这个寄存器表示后面将要执行的程序。
LR:链接寄存器,存储于程序返回地址。这个链接寄存器主要用在函数A和函数B,A正在运行时,突然要调用B,那么就引了一个分支了,然后这个函数B去运行,运行完之后还是要返回到最初然后继续往下走,那么这个时候返回值应该要有个记录,这就是链接寄存器。
PC:程序计数器
APSR/CPSR:应用程序状态寄存器/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
SPSR:已存储程序状态寄存器。想象一个程序正在运行,这个程序当前状态正常,这个状态就先把它保存到CPS里面,这个时候突然发生异常,那么当前状态就应该变成异常,就把这个状态存到CPSR上面,但是异常处理完了之后,我们希望还是能够回到之前那个状态,但是这个时候当时的状态已经被清理掉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SPSR把原来那个状态保存,这样当状态在发生改变的时候,要还原就可以去SPSR里面读取之前那个状态,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类似有一个A的变量,给A这个变量赋了一个值,然后还赋了一个新值,但是又希望原来那个值要保存,所以有个变量B,然后把变量A赋给变量B。
原文链接: http://www.maiziedu.com/wiki/arm/registe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