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x86 的 0 号中断,是针对“除数为零”而设置的。
那么,0 号中断,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再这么认真的学习这块内容,就没有实用意义了。
-------------------------
CPU 执行除法指令,确实是容易发生溢出。
一般来说,当被除数的高位,大于等于除数时,就会发生“溢出”。
如果你编写一个“不会溢出”的除法程序,这些问题,就都没有了。
参考下图:
在右图中,
被除数:1A 2B 3C 4DH,有 32 位数。
除数是:BL,仅有 8 位数。
商,是:32 位数。
按照图中的步骤,需要执行四次 DIV BL。
只要 BL 不为零,就绝对不会发生溢出。
按此思路,被除数的字节数,还可以增加,仅受制于内存的大小。
这就是说:这种除法程序,被除数,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
我们可以用中断类型码,在中断向量表中找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找到这个入口地址的最终目的是用它设置CS和IP,使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用中断类型码找到中断向量,并用它来设置CS和IP,这个工作是由CPU的硬件自动完成的。CPU硬件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被称为中断过程。
下面是8086CPU在收到中断信息后,所引发的中断过程。
2)标志寄存器的值入栈(因为在中断过程中要改变标志寄存器的值,所以先将其保存在栈中)
3)设置标志寄存器的第8位TF和第9位IF的值为0
4)CS的内容入栈
5)IP的内容入栈;
6)从内存地址为中断类型码 4和中断类型码 4+2的两个字单元中读取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设置IP和CS。
可以简洁的描述如下:
1)取得中断类型码N
2)pushf
3)TF=0,IF=0
4)push CS
5)push IP
嗯,我猜你问的是PC的,不是单片机一、汇编语言的中断分以下几种:
1.BIOS中断,这是固化到BIOS程序中的,每次开机BIOS会自动加载到指定内存
2.186下的DOS中断,在DOS系统被加载后,系统会延用BIOS的中断向量,并向里面添加一些新的向量,这些功能便是DOS系统自带的中断服务程序
3.286及以上的系统中断,PC会进入保护模式,在OS被加载后,中断由IDT控制,这一机制类似于中断向量表,只不过中断向量换成了选择子。这样的中断机制对不同型号的CPU有略微的差别,这里不细说了,我自己也没全弄明白。
二、中断实现的方式(8086下的普通中断)
听说过“优先级编码器”没?——如果同时有两个信号被接收,会指定某一个信号的优先级高,先执行它。中断就是类似的处理方法。
当CPU获取到某一高 *** 作优先级的信号时(比如时钟,每固定时间就会触发一次;比如键盘响应,用户希望通过Ctrl+C来退出任何正在执行的DOS程序),CPU会将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挂起来,转而去处理该信号(类似于Call,但略有不同,你看的书应该会讲到)。
处理中断时,系统会将其解释为一个标号,比如int 9h、int 21h等等。这个标号是一个序号,在内存某处存放着连续的一个表格,这个标号便是表格中的“行号”,只不过,每一行是两列,包括了该中断的处理程序的段基址和偏移量。中断向量表是从0000:0000开始的,每4字节为一个表项。中断标号x4就是对应的中断向量表项所存的地址,高地址是基地址,低地址是偏移。
这么说不知道你懂不懂。。。
反正总结一下你的问题吧,中断服务程序是加载到内存中的,它在加载前可能是存在BIOS芯片上,也可能是存在硬盘里的;中断向量表里只能写上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要知道每个表项只有4字节;具体的中断服务程序,我不信你学汇编的书上不讲,我大概讲一下:CPU的INTR引脚获得了中断信号,得到了标号,比方说是5号,中断向量表项为0000:000A,读取这个内存,得到中断程序入口地址比方说是AAAA:BBBB,那么它会将当前的CS/IP、Flags寄存器入栈,然后转到AAAA:BBBB处去执行一直到iret指令返回原任务(或许该中断结束了这个任务,就不会返回了)。
至于保护模式的中断,相信你暂时还没遇到。到后面还有 *** 控8259A芯片来实现高级中断的,这个就不是一般需要学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