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老婆意思是让老公办2件事,1、下班顺路买一斤包子带回来,2、如果看到卖西瓜的,买一个西瓜。。意思就是说等老公回来的时候,要带一斤包子和一个西瓜回来。。。
程序员老公的理解是 if , else,简单点来说就是老公理解成:老婆只让他办一件事,就是买包子回来。。如果没看到卖西瓜的,买一斤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看到卖西瓜的,买一个包子回来。。
意思就是做程序员的人,思路类似于计算机而不是正常人的平常思维.下班后,老公按照老婆的吩咐照做,顺序是这样的:
下班后,脑子里先加载一个买包子的业务需求.于是脑子里有了这么一个概念/变量 = 包子.
然后看到了卖西瓜的,在程序员的脑子里,思路就是类似如下的伪代码:
如果(看见卖西瓜的) {
买一个.
}
//问题就出在这里.已经看到卖西瓜的了,就要执行这里的内容.但是买一个,买一个什么呢?老婆没有明确声明这里的"一个"后面是什么.那么就默认调用已有的内容(也就是上面的包子)
//于是就买了"一个"包子/
所以要是男朋友是程序员,笑话里的老婆有两种方法来避免上面的问题:
要么,在"顺路买一斤包子带回来"这句话之后,明确告诉老公,买包子的事情已经到此告一段落.后面的事情和买包子无关.
要么,在"买一个"之后明确指出是买一个"西瓜"而不是包子.
未来时代充满了各种变化与可能性。那么,什么是这些多种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呢?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未来时代如何发展,探寻多种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让孩子掌握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时,有更多实力与保障。在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计算机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并具备与之相关联的能力。
计算机思维包括哪些?下面我将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为大家解释。
1、计算机逻辑思维
什么是计算机逻辑思维?用一个简单的冷笑话为大家说明。
老婆给程序员老公打电话:“下班买一斤包子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买一个。” 晚上,程序员老公捧着一个包子回了家。
这个冷笑话的梗是程序逻辑的牛角尖,程序员的逻辑是:
老婆定义 购买包子数量 = 一斤;
如果(路上看见卖西瓜的) 购买包子数量 = 一个;
老公 买包子(包子数量);
笑话虽冷,道理说清楚了。买包子在程序里就可以抽象为定义包子数量和买包子两个行为。这样“脑筋急转弯”式的逻辑,这就是计算机再平常不过的思考方式之一。
很多学习都能锻炼逻辑思维,学习编程就是最直接有效锻炼“计算机逻辑思维”的方式。
2、数据化的思考能力
计算机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借助计算机我们得以通过数据来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不同于原本的经验型的思考方式,就是数据化思考。
我身边朋友的小孩一年级学拼音,他爸爸的教育方式就让我耳目一新。他的父亲告诉他,分数(正确率)还不能彻底反映出学习的效果,我们还要考虑每次标拼音的用时长短。在全都标对的情况下,用时的缩短也能表现出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做拼音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用时超过平均时长的题目,就要重点练习。通过对答题时长的监测,也会发现如书写习惯等方面的小问题。这就是数据化思考的一个小小例子。
3、系统全局的工程思维
孩子在未来,如何解决复杂问题,找到最优方案?如何在多种选择中,找到最优化最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需要全局性系统化的工程思维。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搭乐高、搭机器人模型,孩子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常常会面临这样的一些问题:要不要先分类摆放零件?能不能不按说明书顺序搭建?如果有搭错的地方能否在不全拆回去也修好?这些问题没有绝对唯一的答案,而选择在于你的全局思考。
除以上列举的3个以外,计算机思维还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面对问题时,如何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机制,如何理解一些应用机制背后更深层的计算逻辑?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早在2016年就开始提出要让全美中小学生全部学习编程,因为他认为——学习编程,就是锻炼孩子“计算机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编程是一个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当我们面对复杂繁琐的步骤头疼不已时,编程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够高效地将问题化繁为简。这就是编程不仅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还进入了中小学课堂的原因。
学习编程更重视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编程不仅意味着孩子学会代码,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