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到一块大代码,有几十个类,有些人当场吓晕过去(夸张了点)。其实我们分析这样的程序,可以:
其次,把VC自己生成的东西可以略去不看,对于单(多)文档程序,通常有Frame,doc,view等类,一般只有view类是需要看的(专做文档处理的程序doc应该是重要的),还有关于AboutDlg,APP等,都可以不看了。这样下来,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也往往只有五六个比较核心的类了(重量级的大Case当然也可能更多)。对于UI设计很精巧的程序,尽量把他们的UI部分和核心功能部分分成两个大块来分割歼灭。
再次,对于这些类的分析也往往要分清轻重缓急,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进入重点类的分析。一般的方法是从view类的 *** 作相应中一路跟下来,看看是不是模块分的很清楚,如果是就可以迅速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类进行研究了。如果不是很清楚,就要从各个类提供的接口来分析,看看到底各个类都提供了那些接口,也就知道了它们大体实现了那些功能。问题是很多程序对接口的设计并不好,它们的设计者往往省事儿全都设置成了public型的接口(只有少数很棒的程序才把public/protected/private分的很清楚,一些大公司里的很棒的程序代码也不会轻易流传到网络上供自由下载的),甚至内部的成员变量也暴露成public型,但是并非所有的函数都是外部接口(大部分都是内部接口)。为了分清内外接口,就需要我们在类的头文件中将一些看起来不像外部接口的写到private里去试试,编译一下,不行放回去,行的话在拿过来几个不像的,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往往最终发现外部接口只有那么两三个,也有多到五六个的,弄清了出口,再分析起来就轻松多了。(编译器对于接口保护部分的错误调用是很敏感的,因此如果是一个外部调用的接口,而我们改成了private型了,编译器必然会报错的)。
最后,各个核心类都知道是谁了,外部接口也都了解了,那么把这些东西在一张白纸上匀称的画出来。有些有经验的应该知道我下面要干什么了,对了,就是画耦合关系图。一个良好的程序在设计的时候都要涉及到类之间的耦合关系,即时有些懒懒的程序设计人员没有搞这个东西就写了程序(可能他只是工作之余玩玩就搞出来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代码)。我们画出了这个图以后,就做到胸中有沟壑了,结合我们运行程序时候的体验,可以说这时候我们对程序的设计概要完全了然于胸了。
再进去读代码就是个人的事儿了,在这之前做的这些工作将会以很少的时间,对我们分析代码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我们读代码就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了(当然不能是那种不值得一读的代码)。
1、首先在马扎克选择画面时按画面选择键。2、其次按下此键,菜单变成可供画面选择的菜单,位置、加工准备信息、程序等画面菜单。
3、最后通过按菜单键,可以显示任意功能,使用大程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