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计算器16进制转换10进制怎么用

电脑计算器16进制转换10进制怎么用,第1张

在电脑自带的计算器中启用“程序员”设置,即可进行16进制转换10进制的 *** 作。具体 *** 作请参照以下步骤。

1、在电脑的任务栏中找到“开始”图标,然后进行点击进入开始菜单界面。

2、在开始菜单中,依次点击选项“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就会进入计算器界面。

3、在计算器的查看选项页面中找到“程序员”选项后点击。

4、在出现的界面中,首先选中“十六进制”选项,然后输入需要转换的十六进制数,这里演示为“E”。

5、输入完后,点击软件界面中的“十进制”选项,计算栏中就会出现十六进制数“E”对应的十进制数“14”。如果要十进制数转十六进制数,就先输入十进制数,再点击十六进制选项。完成以上设置后,即可在电脑计算器中进行16进制转换10进制的 *** 作。

Win7系统使用命令打开计算器的小技巧?

1、点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按钮;

2、在文本框中输入calc;

3、回车后就会打开计算器。此时为标准型计算器。基本满足加减乘除的运算。切换为此模式的快捷键为Alt+1;

4、Alt+2。切换为科学型计算器。功能就更加强大。满足正余弦运算、N次幂运算等;

5、Alt+3。切换为程序员 计算器。

Win7系统如何创建计划任务的小技巧

1.打开开始菜单,然后在搜索框中输入计划任务这几个字

2.回车确定之后,就会d出计划任务的设置面板。

3.点击创建基本任务选项

4.输入任务名和描述,并点击下一步按钮

5.选择任务提醒频率为每天,然后点击下一步

6.设置时间,通过以上设置后,等到了你设置的时间点,系统就会自动运行你所设置的任务~

为win7系统提速的几个小技巧

没用的程序不要启动。其实大家可能没有发现,我们电脑开机运行之后,会有很多程序跟着开机程序一起运行,大家可以试着启动任务管理器看看,里面会同时运行很多无用的程序,其实我们想为win7系统提速,将没用的程序禁止启动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其次,增加内存。其实win7系统之所以会运行速度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内存不够,因为win7系统的安装会占空极大的内存空间,所以想要为win7系统提速,就必须要增加内存才行。

win7系统如何使用命令打开系统还原服务

方法/步骤:

1、首先在桌面按下“Win + R”打开“运行”窗口,输入“cmd”并点击确定打开命令提示符;

2、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 start VSS”然后按下回车;

3、接着输入“ start swprv”按下回车即可开启系统还原服务;

4、要是想关闭的话可以输入“ s 服务名”来关闭,另外我们还可以输入SC来查看命令提示符里的一些命令。

win7系统怎么使用命令刷新组策略?

1、进入桌面后,同时按键盘“Win + R”快捷键打开运行窗口,输入“cmd”并点击确定打开命令提示符;

2、在每次更改或建立组策略后,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中使用“gpupdate/force”命令来立刻刷新组策略,使策略立刻生效,就不用重启了。

win7系统tel命令怎么打开

首先打开开始菜单选择控制面板进入控制面板界面

在控制面板找到“程序和功能”选项卡,双击进入

选择左侧的“打开或者关闭WINDOWS功能”进入功能选择组件页面

在“打开或者关闭WINDOWS功能”组件里找到"TELNET客户端"点击左边的勾勾然后点击确定。

耐心等待功能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tel测试。

一般情况下TELNET某个端口的时候会进行一个返回值,比如SSH。也有时候会出现以下情况,但是也是可以说明端口是通的正常情况。

win7使用小技巧:如何锁定计算机

开始”→“运行”中键入“GPEDIT.MSC”,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组策略编辑器。在此依次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应用程序控制策略——AppLocker”分支(点选AppLocker,在右侧出现一个“配置规则限制”窗口。在此程序给出“可执行规则”、“windows安装程序规则”、“脚本规则”三项设置内容,在此我们根据需要选择控制的内容

:pc841./article/20111115-4245.

win7系统使用cmd命令卸载ie浏览器的方法?

1、首先来到桌面,使用快捷键“Win + R”打开“运行”窗口,输入“cmd”并点击确定打开命令提示符;2、来到命令提示符窗口后,大家根据自己的ie版本输入如下命令,按下回车即可。 IE9卸载命令:“FORFILES /P %WINDIR%servicingPackages /M Microsoft-Windows-InterExplorer-*9.*.mum /c "cmd /c echo Uninstalling package @fname &&start /w pkgmgr /up:@fname /quiet /norestart” IE10卸载命令:“FORFILES /P %WINDIR%servicingPackages /M Microsoft-Windows-InterExplorer-*10.*.mum /c "cmd /c echo Uninstalling package @fname &&start /w pkgmgr /up:@fname /quiet /norestart” IE11卸载命令:“FORFILES /P %WINDIR%servicingPackages /M Microsoft-Windows-InterExplorer-*11.*.mum /c "cmd /c echo Uninstalling package @fname &&start /w pkgmgr /up:@fname /quiet /norestart”

关于win7系统安全性的小技巧有哪些

一、管理员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级别

在Windows7中,将这个控制级别分为四个级别。最高的级别是“始终通知我”,即用户安装应用软件或者对应用软件进行升级、应用软件在用户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 *** 作系统进行更改、修改Windows设置等等,都会向系统管理员汇报。

第二个级别为“仅在应用程序试图尝试改变计算机时”通知系统管理员。这个级别是 *** 作系统的默认控制级别。他与第一个级别的主要差异就在于改变Windows设置时不会通知系统管理员。在这个级别下,即使 *** 作系统上有恶意程序在运行,也不会给 *** 作系统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其恶意程序不能够在系统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系统的配置,如更改注册表、更改IE浏览器的默认页面、更改服务启动列表等等。为此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特别是企业用户来说,这个安全级别已经够用。级别太高的话,就太过于死板了。可能系统管理员要不断的为此奔忙了。

第三个级别与第四个级别其安全性逐渐降低,最后到所有都不通知为止。其实这个控制级别跟原先IE浏览器的控制级别类似,都是微软自定义的控制级别。作为系统管理员需要了解各个级别控制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安全级别。通常来说,安全级别越高, *** 作系统越安全。但是系统管理员可能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用户的抱怨。因为可能用户对 *** 作系统任何的更改都需要告知系统管理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系统管理员需要在安全与便利性上取得一个均衡。

二、用户权利不够如何通知系统管理员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用过微软或者其他公司的工作流产品?其实微软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就是借鉴了工作流得处理方法。当用户试图更改某个设置或者安全某个应用程序,当其权限不够时,系统就会向管理者发送一个请求。当系统管理员下次登陆系统时就会看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显示了用户需要更改的设置或者要安装的应用程序。系统管理员要仔细查看这些信息,以判断是否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可以通过这个对话框告诉 *** 作系统,允许或者拒绝用户的更改 *** 作。最后,系统会把系统管理员的这个决定反馈给用户。用户就可以继续后续的 *** 作了。如果系统管理员同意的话,就可以安装应用程序或者更改 *** 走系统的配置。显然,这个流程的话大家非常的熟悉。不错,这就是一个工作流处理流程。在Windows7 *** 作系统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工作流的身影。这也是Windows7 *** 作系统人性化的体现。

三、关掉UAC控制

如果用户不喜欢这个先进的东西,而是喜欢Window的控制方案,这也是可以的。系统管理员只需要将这个级别调到第四个级别,即关掉UAC控制。此时,跟以前的 *** 作系统版本一样,任何的改变不会告知系统管理员。如当用户以管理员的身份登陆到 *** 作系统中,则应用程序对 *** 作系统所作的任何更改都将不会提醒管理员,而是直接应用了相关的更改。可见,此时如果是一些恶意的程序在进行更改,则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更改了系统的某些设置,如网页、注册表等等。如果用户是以普通标准用户登录 *** 作系统的,如果其所作的 *** 作,包括安装或者升级应用程序、更改 *** 作系统配置等等,只要其没有相关的权限,则 *** 作系统就会直接拒绝掉。也就是,不会采用工作流的形式去通知管理员。如果用户确实有这个需要的话,只有口头去通知,并让系统管理员调整相关的权限。当系统管理员将这个UAC控制从高级别调到这第四个级别,必须重新启动后这个控制级别才会生效。

当系统管理员关闭这个UAC的话,就必须要小心各种应用程序可能对 *** 作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因为应用程序只要以管理员帐户运行,则其就可以访问或者修改那些受保护的区域、用户的私人数据等等。也就是说,其应用程序的权限就跟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相同。另外一些恶意程序也可以在系统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跟网络中的其他电脑、甚至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与数据传输,以达到破坏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214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4
下一篇 2023-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