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警:员工发生或发现事故、突发事件,应立即按程序向直线主管汇报,启动岗位处置程序。
(2) 现场处置:现场人员利用现场设备设施,进行人员急救和现场处置现场管理人员组织现场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3) 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组成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救援。
(4) 应急解除和恢复:险情得到控制,危险因素消除,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生产。
应急体系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内容如下:
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等过程
应急响应过程包括哪些主要阶段?
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不懈准备”的应急理念。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
预防事故,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尽可能地预防事故,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事故不可避免的前提下,通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性,如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厂址选择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品库存,设置防护墙,从长远来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应急准备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意识、组织、机制、计划、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准备工作。
应急响应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各种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反应是应急管理的另一个主要原则。
应急恢复是指在紧急情况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的处置工作。恢复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应急响应包括:
一、应急响应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与处置的特点,要求一旦事故发生,必须尽快进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或消除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了使事故的应急处理做到有条不紊,需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程序。
二、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以县以上行政区域作为应急响应程序的框架,依据我国部门间行政职能的划分,可设立以下相应的应急组织:
1、应急委员会,由当地政府和环保、公安、消防、卫生、水利、气象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审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并协调落实部门关系,在处理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统一协调应急行动。
2、应急办公室:是应急组织中的常设机构。为便于日常工作,可由环保部门各科室和监测站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落实应急计划,建立技术储备,接收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报警;处置一般污染事故,重大污染事故在报告应急委员会的同时作先遣处理。
3、在应急响应时提供各种专业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