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程序员被妻子骗1300万后自杀,给想谈恋爱的男人女人几个好妙招

天才程序员被妻子骗1300万后自杀,给想谈恋爱的男人女人几个好妙招,第1张

身价千万的天才程序员苏享茂因为不堪忍受闪婚前妻的敲诈勒索,于9月7日凌晨5点,选择跳楼自杀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程序员苏享茂之死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大家进行了广泛讨论。我想从教育方面、情感方面分析程序员苏享茂之死带给大家的教训。

一、错误的消费观

苏享茂: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娃,一个毕业北大的高材生,一个来自百度的天才程序员,一个身家千万的创业者,但是也是一个被前妻骗光钱后自杀的年轻人。

从整个事件来看,苏的消费观念让人大跌眼镜。苏享茂与前妻前妻结识于世纪佳缘,所以两人认识之前是对对方是一无所知的。

在今年3月30日两人第一次见面。见面之后,苏享茂就开启了为翟某买买买的烧钱模式。

根据苏享茂家属整理的消费记录,仅仅4月,苏享茂就为翟某花费了超过了1300万,包括一辆过百万的特斯拉汽车。

简单来说,两人仅见面一个月,苏享茂已经为翟某花费过百万。

虽然在恋爱上谈钱太现实,感情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暂且不论。

但是苏享茂也只是个靠自己勤劳得来的辛苦钱,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暴发户,所以百万的消费也不是一笔小数。

显然这样的消费观是有问题的。见面后的第二个月,苏享茂又为翟某花费了300多万,这次从买车升级为买房。

到最后,从两人认识到苏享茂自杀,苏享茂一共为前妻花费了1300多万。

苏享茂在感情中用大量花钱来跪舔对方,乞求爱情。但是爱情是用钱能买到的吗?

因为如果哪一天发现你没钱或者不够有钱时,对方就会甩了你、离你而去。

错误的消费观,促使苏享茂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还用了错误的方式幻想得到想要的结果。

二、缺乏判断能力

“她给我发视频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别墅,我挺惊讶的,就把股票、理财产品的余额给她看了。”这是苏享茂回忆起初的场景亲口说的话。

女方前前后后三句离不开钱的行为,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讲,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苏享茂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判断能力,而是急着去证明自己的实力,连对方的底细都没摸清楚就花了500万。

在短短两个月内还领证结婚了,最后成了别人威胁恐吓他的把柄。

三、欠缺社会经验

从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的角度来讲,两人还未结婚,自己就把财产底细全部告诉了对方,这样的行为本身就触碰了财产安全的底线,显然可以看出苏享茂这样的程序员缺乏社会经验。

妻子从相识到结婚疑点众多,可是他却辨别不出。

妻子婚姻状况:离婚写成未婚。

妻子年龄:86年11月写成87年1月。

恋爱经历:不是妻子说的那么简单,她至少有一两次婚姻,她说的结婚对象名字、结婚情况也与离婚调解书差别甚大。

用世纪佳缘服务的时间:后来得知至少三年以上。

婚后遇到勒索,也不懂找亲人和朋友求助。

从苏享茂与前妻的对话来看,苏极其胆小怕事,前妻一直索要的赔偿金,其实财产补偿基于双方共同财产的折价补偿。

但案件中的两人结婚仅一个多月,拥有百万甚至千万的共同资产几率不大,且在协议第四条写明双方无共同财产。

另外,我国目前也没有这么高的离婚损害赔偿。

1000多万的赔偿非常高了。而且,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要这个钱没有什么法律依据。

前妻勒索1000万时,苏享茂股票账面上的1000万已经跌到了660万。

在苏享茂的遗言中,他写到:“我感到很绝望,我资金链已经断裂,实在很绝望。”

在小学我们就知道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可是他自己全部家当都投资到了股票上。

四、承受能力差

在苏享茂从天台坠下的前一天,他曾用用Google ID Wen Qiang Xu发帖,称自己被恶毒前妻相逼,将要离开人世,WePhone以后将停止运营等信息,并公布了前妻翟欣欣的手机号、工作单位、聊天截图以及离婚合约等内容。

苏享茂在帖子中说,前妻以举报自己个人漏税为要挟,同时要举报WePhone有网络电话功能是灰色运营。

声称要让其倾家荡产,由此索要1000万元及三亚的房产。

苏享茂称,与前妻离婚协议中涉及到660万补偿款已付清,剩余的340万要在12天内付清,否则每天利息10万元。

随后,前妻以电话及带他人来家里和单位闹,不断的骚扰自己,导致自己承受不了而选择自杀。

苏享茂是WePhone创始人,在百度工作了几年。

然后出国创业,做了一个wephone软件,类似于互联网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免费打电话和发短信,事业顺风顺水,做到了用户3000万,收入可观。

但是因为外形普通,而且身高偏矮,一直以来终身大事没有着落,所以在世纪佳缘上注册了VIP,开始相亲。

一个创业天才被前妻逼死的故事在感慨悲剧之余,我们也看出了苏享茂短暂人生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超低的情商。

苏虽然是个高材生,也是个农村穷娃,家庭的影响对其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其消费观来看,他认为只要有钱就能俘获女人的心,并且愿意把自己全部家当搭进去,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寻了短路,这种承受能力真是令人感慨万分。

现在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学更多知识、掌握高深的学问才是成功。

因此,在孩子的智力投资上不遗余力,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导致在孩子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办法,从而被伤害。

其实智商重要,情商也很重要,恋商更重要。

1.不要相信、同情、原谅、接受满嘴谎话的人。

一旦发现对方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与事实不符或存在出入,就尽量马上远离、避免接触、及时止损。

2.多学习一些法律常识,不要轻信对方恐吓威胁的话。

遇到诈骗勒索后,要第一时间向警方寻求帮助。

3.即使处在恋爱关系中也不要被爱情冲昏头脑。

对于一些可疑的事情要整理思路、捋顺逻辑。

若头脑混乱,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把事情的原委完整写下来,帮助你理性分析。

4.遇到问题时找一个经验比你多、阅历比你广的良师益友求助,求得局外人的点拨和帮助。

亲朋好友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刻挽救你。

思想家阿伦特认为,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超越“自然道德”的力量 。

所谓“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经过打磨、淬炼而来的,有反思、有分寸感的事物。

过分善良就是愚蠢,过分心软就是放任,过分宽容就是纵容。

你可以做一个老实人,但你不能蠢到相信所有人。

天才程序员这样悲惨而又让人惋惜的故事,希望不要重演。

亲,对于渣男渣女,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留言区留言!我们留言区见!

1977年,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横空出世,从此一位数学天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极大程度推进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轰动。他的研究不仅让数学领域发光发热,更为祖国赢得了无数荣誉。他的名字,叫陈景润。

中国数学天才陈景润,苦难的童年

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贫困家庭中。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陈景润的父亲是那乱世中的小人物,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养家糊口。

据陈景润后来回忆,算上他自己,家里一共有12个兄弟姐妹。但因为贫穷,最终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就是在这样苦难的童年中成长的。

幼时的他身体孱弱,内向又不愿意与人交流,起初并不受父母喜爱,在学校亦是如此。陈景润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却出奇地好,这就难免引起一些富家子弟的嫉妒。

他在学校里动辄就被拳打脚踢,这样一来,陈景润变得更加内向。在那段苦难的岁月里,唯一让他感到快乐并乐此不疲的,就只有数学。

陈景润的数学天赋,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只是并没有人注意到。后来还是他的数学老师偶然发现,一学期的数学书,他竟然两周就学完了。

从这个时候起,老师才发现这个孩子不简单,并着重去培养他。1948年,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高中,遇到了他人生第一个贵人——“中国航空界泰斗”沈元。

沈元是伦敦大学的高材生,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当时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沈元留在了英华任教,因此陈景润才有机会做他的学生。

沈元知识渊博,在教学上又擅长因材施教,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有一次,沈元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在陈景润心里扎下了根,并一心想要攻克它!

47岁娶29岁漂亮女军医,唯一儿子现状如何?

1953年,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陈景润,被安排到北京四中任教。但因为口齿不清、性格内向等原因被迫停职。

两年后,当年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不愿看到人才被埋没,便邀请陈景润回母校担任助教。正是这个这个契机,陈景润才有机会发表了《塔内问题》,并于1957年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赏识。

在之后的几年里,陈景润沉浸在数理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造诣。1966年,在陈景润的不断努力下,终于证明了“1+2”的理论猜想。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的证明过程,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轰动,对于这一理论取名为“陈氏定理”,并写进各个国家的教材书中。

1977年,陈景润47岁,当时的他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数学家。这一年,他因病住院,却邂逅了29岁的漂亮女军医由昆。

1980年8月25日,陈景润和由昆在北京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唯一的儿子陈由伟。对于陈由伟,无论是外界还是陈景润本人,都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

陈由伟小时候思维就十分敏捷,在他的童年时光里,陈景润对他的教育影响相当深远。但可惜的是,陈由伟起初并没有在数学方面的兴趣,而是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商贸专业。

对于这一点,虽然不是陈景润所希望的,但最后还是全力支持了他。1996年,陈景润的身体每况愈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仍然坚持在证明“1+1”的路上。但到死也没有完成这一猜想,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2003年,22岁的陈由伟前往加拿大攻读商贸专业。进入专业的第二年,陈由伟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毅然从商贸转入了数学系。

毕业后的陈由伟,选择在金融领域开启一片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陈景润未完成的梦想,将由他的儿子继续完成。

回想我国的科技发展,能在几十年里突飞猛进,正是靠这些孜孜不倦的领域前辈,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步走出来的。

早已在商海中沉浮多年的陈由伟,如今成为了一家公司的老板,却依然没有放弃数学的研究。没有依靠父亲的背景,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依旧闯出了一片天地。

但对于数学,不管他最后如何抉择,我们都祝愿他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而陈景润留下的“1+1”难题,我们坚信随着时代发展,也必将得到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305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