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 隐藏节点问题--RTSCTS机制

WLAN 隐藏节点问题--RTSCTS机制,第1张

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02/00/26398_169037591.shtml

在以太网络中, 工作站是通过接受传输信号CSMA/CD载波侦听的功能。空中的介质线路中包含了信息,而且会传输到各网络节点。无线网络的界限比较模糊,有时候并不是每个节点都可以跟其他节点直接通信。如下是无限传播中的部分参数:

传输范围(TX_range): 可以成功接受着的通信范围,取决于发送能量和无限电波特性。

物理层监听范围(PCS_range):可以检测到该传输到通信范围,取决于接收器林敏度和无限电波传输特性。

干扰范围(IF_range):在此范围内的节点如果发送不想管的桢,将干扰接收端的接收并导致丢帧。

发送和接受范围

假设A正向B传数据,C也要向B传数据。由于A检测不到C的存在,造成A和C同时向B发数据包。如果多余两个节点同时发送,将在Bc 户冲突, B接受到桢的时候发生错误。由于无限链路是半双工的,终端在发送的时候不知道冲突存在, 因此当A和C发送长报文时发生冲突将导致宽带的浪费。 

A 和C之间可能只是因为距离远, 无法收到对方的无线电波。 从A的角度来看, C属于隐藏节点。 如果使用简单的transmit-a n d-pray 协议,A与C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传送数据,这会造成节点B无法辨识任何信息。 此外, A与C将无从得知错误发生, 因为只有节点B才知道有冲突发生。 在无线网络中, 有隐藏节点所导致的碰撞问题相当难以监听, 以内无线收发器通常是半双工工作模式, 即无法同时首发数据。 为了防止碰撞发生, 802.11允许工作站使用请求发送(RTS)和允许发送(CTS)桢来清空传送区域。由于RTS与CTS桢会演唱数据交易过程,因此RTS桢,CTS桢,数据帧以及最后的应答桢均被市委相同基本连接的一部分。 

RTS/CTS机制的使用是可选的, 每个802.11节点必须实现该功能。通过RTS/CTS机制, 明确预留信道。其原理如下:

发送者发送RTS, 包括接受者地址,发送数据帧时间,发送ACK时间。 

接受者用CTS回应,CTS为发送者预留宽带同时通告所有站点(包括隐藏的)保持静默。 

由于RTS和CTS长度很短,其本身冲突的概率减少,因此RTS/CTS机制可以有效运行。

下面说明了整个RTS/CTS过程

节点1有个数据帧带传送,因此送出一个RTS桢启动蒸锅过程。 RTS桢本身带有两个目的:

预约无限链路的使用权,并要求接受到这一消息的其他的工作站停止发言。 一旦接受到RTS桢,接收端会以CTS桢应答。和RTS桢一样,CTS桢也会令附近的工作站保持沉默。等到RTS/CTS完成交换过程, 节点1即可传送上面要传送的桢,无需担心来自其他隐藏节点的干扰。 

整个RTS/CTS传输过程会用到好几个桢, 实际开始传输数据之前的延迟也会消耗相当的 频宽。因此,它通常指用在搞用量的环境,以及传输竞争比较显著的场合。 对地用量的环境而言,通常无此必要。

随着802.11 逐渐成熟,隐藏节点已经不成问题。 在小型/不太活跃/只有基部客户端共享一个接入点的网络里,很少会有同是碱性传输的情况,何况还有不少限制频宽可供重传之用。 

在比较大型的网络环境里,由于覆盖范围内有相当密集的接入点,客户端就有可能坐落在好几台接入点的共同覆盖范围内。 

一般802.11 网卡的驱动程序均支持RTS, 功能默认是开启的,门限值缺省是2347Bytes,由于一般大的以太网长度小于1536Bytes, 因此实际上RTS不起作用。 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RTS门限值来控制RTS/CTS程序。只要大雨此门限值,就会进行RTS/CTS交换程序。 小于此门限值则会直接传送数据帧。 

隐藏节点的存在,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大影响。 会出现一些无线终端业务几乎无法使用的情况,甚至可能表现为无线连接的问题。在一些高密度覆盖的场所,例如无限校园网,可能需要AP信号能够覆盖4-6个宿舍,对于处于AP两端的PC很有坑你护卫隐藏节点。 如图PC1和PC2. 

在实际部署中虽然我们为了实现AP的有效覆盖,避免新刀剑的互相干扰, 在信道分配时会引入移动通信系统的蜂窝覆盖原理。 对1,6,11信道进行复用,但是有可能吸引顶天线发射功率太大,楼层之间的楼板衰弱减太小/部分特殊物理空间例如楼特活着写字楼的中庭,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两个AP不可见,而客户端能看到两个AP的情况,这也是隐藏节点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会由于两个AP彼此不可见二同时向PC发包,导致PC侧接受出现问题。 

客户端也可以独立发送CTS, 主要是用在802.11b/g保护膜式下。802.11g终端发送报文之前,首先使用802.11b模式发送CTS, 通知802.11b 和802.11g 客户端保持静默。CTS没有具体的门限要求。 

rts是real-time system的英文缩写,即实时系统。

一个实时系统是指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程序的逻辑正确性,也取决于结果产生的时间,如果系统的时间约束条件得不到满足,将会发生系统出错。

所谓“实时”,是表示“及时”,而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

扩展资料

相对应的 *** 作系统:RTOS,实时 *** 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实时系统中必然存在着若干个实时任务,这些任务通常与某些个外部设备相关,能反应或控制相应的外部设备,因而带有某种程度的紧迫性。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实时任务加以分类。

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变化来划分:

1、周期性实时任务。

外部设备周期性地发出激励信号给计算机,要求它按照指定周期循环执行,以便周期性的控制某种外部设备。

2、非周期性实时任务。

外部设备所发出的激励信号并无明显的周期性,但都必须联系着一个截止时间。 它又可分为开始截止时间(任务在某时间以前必须开始执行)和完成截止时间(任务在某时间以前必须完成)两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时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时 *** 作系统

瑞德rts—820后方交会后直接坐标放样的 *** 作步骤如下:

1、将仪器放在已知点的测量台上,对中调平后测量仪器高度。

2、将棱镜放在后视点,转动全站仪,使全站仪的十字准线中心与棱镜中心对齐。

3、打开全站仪,选择“程序”“坐标放线”“设置方向角”,进入后设置测量站点名,输入测量站坐标和高程,确认后进入。

4、设置后视点界面,设置后视点点名,确认全站仪对准棱镜中心,然后输入后视点坐标和高程。

5、点确定后,d出设置方向值界面,选择“是”完成设置。

6、进入设置放样点界面,输入仪器高度和放样点点名,确认后输入放样点坐标和标高,确认后输入棱镜高度,放样点参数设置完成后开始放样。

7、在放样界面选择“角度”调整角度,进入距离调整模式。

8、当dHD的值为零时,棱镜的位置就是放样点。

9、标记该点,第一个放样点的放样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设置,进行放样,直到所有放样点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425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