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Engvall和Perlman(1971)首次报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s, ELISA)以来,由于ELISA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尽管早期的ELISA由于特异性不够高而妨碍了其在实际中应用的步伐,但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材料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包被抗原,采用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ELISA试验,都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加之电脑化程度极高的ELISA检测仪的使用,使ELISA更为简便实用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目前ELISA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疾病的诊断。在动物检疫方面,ELISA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牛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伪狂犬病、蓝舌病等的诊断中已为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
(一) 基本原理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二) 用于标记的酶 用于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的酶须具有下列特性: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辣根中含量最高,从辣根中提取的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由无色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含糖量18%),分子量约40 000,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pH 3-9,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多在pH 5左右。此酶溶于水和50%饱和度以下的硫酸铵溶液。酶蛋白和辅基的最大吸收光谱分别为275nm和403nm。
酶的纯度以RZ表示:RZ=OD403/OD275
纯酶的RZ多在3.0以上,最高为3.4。RZ在0.6以下的酶制品为粗酶,非酶蛋白约占 75%,不能用于标记。RZ在2.5以上者方可用于标记。HRP的作用底物为过氧化氢,催化反应时的供氢体有几种:(1)邻苯二胺(OPD),产物为橙色,可溶性,敏感性高,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硫酸终止反应,颜色可在数小时内不改变,是目前国内ELISA中最常用的一种;(2)联大茴香胺(OD),产物为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3)5-氨基水杨酸(5-AS):产物为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部分溶解,敏感性较差;(4)邻联甲苯胺(OT)产物为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部分溶解,不稳定,不耐酸,但反应快,颜色明显。
2.碱性磷酸酶 系从小牛肠粘膜和大肠杆菌中提取,由多个同功酶组成。它们的底物种类很多,常用者为硝基苯磷酸盐,廉价无毒性。酶解产物呈黄色,可溶,最大吸收值在400nm。酶的活性以在pH10反应系统中,37℃1分钟水解1μg磷酸苯二钠为一个单位。
(三) 抗体的酶标记方法及标记效果测定
1.标记方法 良好的酶结合物取决于两个条件:即高效价的抗体和高活性的酶。抗体的活性和纯度对制备标记抗体至关重要,因为特异性免疫反应随抗体活性和纯度的增加而增强。在酶标记过程中,抗体的活性有所降低,故需要纯度高、效价高及抗原亲和力强的抗体球蛋白,最好使用亲和层析提纯的抗体,可提高敏感性,而且可稀释使用,减少非特异性吸附。
酶与抗体交联,常用戊二醛法和过碘酸盐氧化法。郭春祥建立的HRP标记抗体的改良过碘酸钠法简单易行,标记效果好,特别适用于实验室的小批量制备。其标记程序为:将5μg HRP溶于0.5ml蒸馏水中,加入新鲜配制的0.06 mol/L的过碘酸钠(NaIO4)水溶液0.5ml,混匀置4℃冰箱30分钟 , 取出加入0.16mol/L的乙二醇水溶液0.5ml,室温放置30分钟后加入含5(g纯化抗体的水溶液1ml,混匀并装透析袋,以0.05mol/L、pH9.5的碳酸盐缓冲液于4℃冰箱中慢慢搅拌透析6小时(或过夜)使之结合,然后吸出,加硼氢化钠(NaBH4)溶液( 5(g/ml)0.2ml,置4℃冰箱2小时,将上述结合物混合液加入等体积饱和硫酸铵溶液,置4℃冰箱30分钟后离心,将所得沉淀物溶于少许0.02mol/L、pH7.4PBS中,并对之透析过夜(4℃),次日离心除去不溶物,即得到酶标抗体,用0.02mol/L、pH7.4PBS稀至5ml,进行测定后,冷冻干燥或低温保存。
2.酶标抗体标记效果测定:测定内容包括酶和抗体活性、结合物中酶含量和IgG含量、酶与IgG摩尔比值以及结合率。
(1) 酶与抗体的活性 常用琼脂扩散或免疫电泳法,使抗原与抗体形成沉淀线,经PBS漂洗1天,再以蒸馏水浸泡1小时,将琼脂凝胶片浸于酶底物溶液中着色,如果出现应有的颜色反应,再用生理盐水浸泡,颜色仍然不褪,表示结合物既有酶的活性,也有抗体活性。良好的结合物在显色后,琼扩滴度应在1:16以上。另一个测定方法是用系列稀释的酶标抗体直接以ELISA方法进行方阵滴定,此法不仅可以测定标记效果,还可以确定酶标抗体的使用浓度。
(2) 结合物的定量测定 一般是对结合物中的酶和IgG进行定量测定。常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03nm和280nm进行测定,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酶量(mg/ml)=OD403×0.42
IgG量(mg/ml)=(OD280-OD403×0.4)×0.94×0.62
对于过碘酸钠氧化法制备的标记抗体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IgG量(mg/ml)=(OD280-OD403×0.34)×0.62
已知酶量和IgG量后,即可计算出标记抗体的摩尔(mol)比值。
HRP/IgG摩尔比值=HRP(mg/ml)/IgG(mg/ml)×4
结合物中酶总量=HRP(mg/ml)×结合物溶液量
结合物产率=结合物中酶总量/标记时加入的酶量×100%
用于ELISA的结合物的酶量为400(g/ml时效果一般,为500(g/ml时效果较好,达 1000(g/ml时效果最好。mol.比值由于结合物中含的IgG并不完全可靠,所以不能作为主要参数。一般认为mol.比值为0.7时效果一般,1.0时效果较好,1.5-2.0时最好。酶结合率为 7%时效果一般,为9%-10%较好,达30%以上时最好。
(四) ELISA方法的基本类型、用途及 *** 作程序
根据ELISA所用的固相载体而区分为三大类型:一是采用聚苯乙烯微量板为载体的ELISA,即我们通常所指的ELISA(微量板ELISA);另一类是用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ELISA,称为斑点ELISA(Dot-ELISA)再一类是采用疏水性聚脂布作为载体的ELISA,称为布ELISA(C-ELISA)。在微量板ELISA中,又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间接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双夹心ELISA、竞争ELISA、阻断ELISA及抗体捕捉ELISA。
1.间接ELISA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抗体。以鸭病毒性肝炎(DVH)抗体的ELISA为例,间接ELISA的 *** 作程序如下。
(1) 材料
① 包被液、洗涤液、保温液、底物液、终止液;
② DVH包被抗原、酶标抗抗体、阴性及阳性DVH参考血清;待检鸭血清;
③ ELISA检测仪、加样器、聚苯乙烯微量板。
(2) 方法步骤
① 加抗原包被 → 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加待检血清 → 37℃ 2小时,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酶标抗体 → 37℃ 2小时,洗涤三次、抛干
④ 加底物液 → 37℃ 30分钟,加终止液
⑤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并计算出P/N比值。
(3) 结果判定 已知阳性血清与已知阴性血清的比值(P/N)≥2.1,而且已知阳性血清的OD值≥0.4;在上述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如果待检血清与已知阴性血清的比值(P/N)≥2.1,而且待检血清的OD值≥0.4,则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
2.双抗体夹心ELISA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现以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双夹心抗体ELISA为例介绍本法的 *** 作程序。
① 加抗体包被 → 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加待检抗原 → 37℃ 3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酶标抗体 → 37℃ 3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④ 加底物液 → 37℃ 15分钟,加终止液
⑤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
3.双夹心ELISA 此法与双抗体夹心ELISA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采用酶标抗抗体检查多种大分子抗原,它不仅不必标记每一种抗体,还可提高试验的敏感性。此法的基本程序为:
① 加抗体(Ab-1)包被 → 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加待检抗原(Ag) →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用非同种动物生产的特异性抗体(Ab-2)→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④ 加入酶标抗Ab-2抗体(AB-3)→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⑤ 加底物液 → 37℃ 20分钟,加终止液
⑥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
4.竞争ELISA 此法主要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及半抗原,其原理类似于放射免疫测定。其基本程序为:
① 抗体包被 → 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加入待检抗原及一定量的酶标抗原(对照孔仅加酶标抗原)→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底物液 → 37℃ 20分钟,加终止液
④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
被结合的酶标抗原的量由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有色产物的量来确定,如果待检溶液中抗原越多,被结合的标记抗原的量就越少,有色产物就减少,这样根据有色产物的变化就可求出未知抗原的量。此法的优点在于快速、特异性高、且可用于小分子抗原及半抗原的检测;其主要不足在于每种抗原都要进行酶标记,而且因为抗原的结构不同,还需应用不同的结合方法。此外,试验中应用酶标抗原的量较多。
5.阻断ELISA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型特异性抗体。该方法现已成为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伪狂犬病(PR)及猪胸膜肺炎(AP)的主要检测方法。下面以AP2型抗体的阻断ELISA检测法为例介绍其 *** 作程序:
① 100μl AP2型工作量抗原包被 → 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用200μl阻断缓冲液进行封闭 →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工作量1:4稀释被检猪血清100μl →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④ 加100μl工作量兔抗AP2型血清 → 37℃ 3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⑤ 加100μl工作量猪抗兔IgG-HRP →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⑥ 加100μl OPD底物液 → 37℃ 20分钟,加终止液
⑦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
本试验同时设标准阴、阳性血清对照、兔抗AP2型阳性对照、空白对照。
6.抗体捕捉ELISA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IgM抗体。由于IgM抗体出现于感染早期,所以检测出IgM,则可作为某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抗体捕捉ELISA根据所用标记方式不同可分为标记抗原、标记抗体、标记抗抗体捕捉ELISA等几种,其中以标记抗原捕捉ELISA比较有代表性,该方法的主要程序为:
① 用抗u链(抗IgM重链)抗体包被→37℃ 60分钟后置4℃过夜,洗涤三次、抛干
② 加待检血清 → 37℃ 2小时,洗涤三次、抛干
③ 加酶标抗原 → 37℃ 60分钟,洗涤三次、抛干
④ 加底物液 → 37℃ 20分钟,加终止液
⑤ 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
7.斑点ELISA(Dot-ELISA) 与常规的微量板ELISA比较,Dot-ELISA具有简便、节省抗原等优点,而且结果可长期保存;但其也有不足,主要是在结果判定上比较主观,特异性不够高等。该方法的主要 *** 作程序为:
(1) 载体膜的预处理及抗原包被 取硝酸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后,稍加干燥进行压圈。将阴性、阳性抗原及被检测抗原适度稀释后加入圈中,置37℃使硝酸纤维素膜彻底干燥。每张7cm×2.3cm的膜一般可点加40-53个样品,每个压圈可加抗原液1-20μl。
(2) 封闭 将硝酸纤维素膜置于封闭液中,37℃感作15-30分钟。封闭液多采用含有正常动物血清、pH7.2或pH7.4的PBS。
(3) 加被检血清 可直接在抗原圈上加,也可剪下抗原圈、置于微量板孔中,再加入一定量适度稀释的待检血清,37℃反应一定时间,用洗涤液洗三次,每次1-3分钟。洗涤液一般为一定浓度的PBS-Tween溶液。
(4) 加酶标抗体,37℃反应一定时间后,用洗涤液洗三次。
(5) 显色 加入新鲜配制的底物液,37℃反应一定时间后,去掉底物液,加蒸馏水洗涤终止反应。
(6) 结果判定 以阳性、阴险血清作为对照,膜片中央出现深棕红色斑点者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8.布ELISA(C-ELISA) C-ELISA(Cloth-ELISA)是加拿大学者Blais, B. W.等于1989年建立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技术。该方法是以疏水性聚脂布(Hydrophobic Polyester Cloth)即涤纶布为固相载体,这种大孔径的的疏水布具有吸附样品量大,可为免疫反应提供较大的表面积,提高反应的敏感性,且容易洗涤,不需特殊仪器等优点。其基本原理与Dot-ELISA类似,只是载体不同。以对布氏杆菌抗原的检测为例,C-ELISA的主要程序为:
(1) 首先把抗布氏杆菌的血清包被(吸附)在聚脂布上,并经洗涤及封闭;
(2) 加被检样品并于室温下感作30分钟,然后洗5次;
(3) 加酶标记的抗布氏杆菌抗体,于室温下感作30分钟,然后洗涤5次;
(4) 加入底物液显色;
(5) 测定OD值。
参考文献
[1]牛新林等:上海免疫学杂志,11(6):360-362,1991。
[2]王桂枝等:中国兽医杂志,20(3):3-5,1994。
[3]刘玉斌、苟仕金: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150-163,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杜念兴:兽医免疫学,211-22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何长民:医用微生物实验技术,205-206,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6]周以风等:中国兽医科技,23(10):26,1993。
[7]赵新柳等:中国兽医科技,21(11):5-7,1991。
[8]韩文瑜:中国兽医科技,20(9):47-48,1990 47(5):105,1986。
[9]郭春祥等:上海免疫学杂志,3(2):97-100,1983。
[10]阚保东:中国兽医杂志,18(10):40-42,1992。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狭义: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广义:企业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
按期限分:长期(五年以上)、短期(一年及以内),介于两者的中期计划。
按内容分: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员工开发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1 战略规划 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 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 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期计划,这些规划与组织的其他规划相互协调联系,既受制于其他规划,又为其他规划服务。
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通过收集和利用现有的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预测。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公司经营方针,通过确定未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来实现公司的即定目标。
因此,我们将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两个方面。
一、 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主要是根据公司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公司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来制定出一套跨年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 国家及地方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人才的各种措施。国家各种经济法规的实施,国内外经常环境的变化,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各种政策规定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影响公司内部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使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应该随着有所变动。
2、 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必须遵从公司的管理状况、组织状况、经营状况变化和经营目标的变化。由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以下原则,根据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 安定原则 安定原则是在公司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公司的稳定发展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 成长原则 成长原则是指公司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公司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人员必定增加。公司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为了公司的壮大和发展。
3) 持续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以公司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并保持公司的永远发展潜力为目的;必须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与后继者培植工作。
3、 人力资源的预测。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公司内外环境的分析,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为配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术计划的盲目性,应该对公司的所需人员作适当预测,在估算人员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紧缩而所需增减的人员;
2) 因现有人员的离职和调转等而所需补充的人员;
3) 因管理体系的变更、技术的革新及公司经营规划的扩大而所需的人员。
4、 企业文化的整合。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公司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公司文化。在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与公司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公司经营的特色,以及公司经营的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特色。
二、 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
战术计划则是根据公司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公司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梯队建设和组织变革。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后,就要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战术计划。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包括四部分:
1、 招聘计划 针对公司所需要增加的人才,应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其内容包括:
1)计算本年度所需人才,并计划考察出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才,确定各年度必须向外招聘的人才数量,确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
2)对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职位,并防止人才流失。
2、 人员培训计划 人员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员培养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下列培训计划:
1) 专业人员培训计划;
2) 部门培训计划;
3)一般人员培训计划;
4)选送进修计划;
3、 考核计划 一般而言,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员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提高、公平、发展的原则下,应该根据员工对于公司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指导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策定。譬如科研人员和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试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计划。只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环境的变动性大小;工作内容的程序性大小;员工工作的独立性大小。 绩效考核计划做出来以后,要相应制定有关考核办法。用以下方法:员工比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对照法、等级鉴定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进行考核。
4、 发展计划 结合公司发展目标,设计核心骨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通道。明确核心骨干员工在企业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达到提高职业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总量预测和各个岗位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三,未来人力资源流失情况预测。
步骤四,得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果。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三,将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汇总,得出组织人力资源供给总体数据。
四、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在对员工未来的需求与供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将本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组织本身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预测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可测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这里所说的“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的质量、结构,即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数量和质量要对应起来。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或培训,就为组织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五、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1.规划时间段。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
2.规划达到的目标。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
3.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目前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4.具体内容。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内容
2)执行时间
3)负责人
4)检查人
5)检查日期
6)预算
5.规划制定者。规划制定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
6.规划制定时间。主要指该规划正式确定的日期。
六、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际 *** 作过程,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赋予负责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
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
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
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
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规划能够与环境、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七、人力资源规划评估。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是否忠实执行了本规划。
2)人力资源规划本身是否合理。
3)将实施的结果与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指导以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
八、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的反馈与修正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适时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编辑本段]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原则
1、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力资源计划只有充分地考虑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需要,真正的做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内部变化主要指销售的变化、开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还有公司员工的流动变化等;外部变化指社会消费市场的变化、政府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和风险变化,最好能有面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2、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人员的流入预测、流出预测、人员的内部流动预测、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等。只有有效地保证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才可能去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3、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人力资源计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计划,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个员工达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