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方案

降水施工方案,第1张

降水施工方案 (一)

1、准备工作

1.1基坑开挖边线的确定;

基坑开挖的底边线距离地下室外壁外侧边线800~1000mm,基坑开挖上边线根据边坡支护方案确定,即东、南边按1:0.30~0.5放坡而定,西、北侧垂直开挖。

1.2设置基坑外排水沟;

基坑顶外排水沟按现基坑支护排水沟满足基坑土方开挖排水需求,排水沟应在市政排水沟前方设置沉定池将抽上的水沉淀后方能排进市政排水沟。

1.3修筑临时道路;

视现场情况而定,修好临时运土出车道,且尽量与工地以后施工道路合一,做到一次到位,省力省时省财。

1.4做好各种机械的调试工作。

2、土方工程开挖施工

2.1挖土机械和运土汽车的确定;

该工程的机械基坑土方开挖量约为1.2万m3,由于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较深,基坑支护深度约为7.2~7.9米左右,计划安排局部开挖一次挖到底,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挖土和运土。

考虑土壤的最初可松性系统KS=1.10,由于场地平坦而地层土质一般,挖土机的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B=0.7,土斗充盈系数KC=0.85.估计挖土机挖土时每次作业的循环延续时间为t=60S.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的斗容量为q=1.2m3.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台班产量为800m3/台班。

(1)挖土机数量

土方量Q=12000m3,挖土计划工期T=8,则需配置挖土机数量为:N=/(≈2.94(台)

考虑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按期完成挖土任务,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3台,在1#、2#、9#、10#楼基坑位置同时开挖,自卸车运土。

(2)自卸汽车台班产量

甲方暂定8公里内运运距,选用10m3自卸汽车5辆。

2.2土方开挖方法

由于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0.6~2.0~3.0米,土方开挖将采用如下方法:采用局部开挖,塔楼承台、电梯基坑承台用钢板桩支护开挖(钢板桩方案另行设计),裙楼及其他承台按土方规范放坡开挖,开挖程序由深至不分级一次开挖到底的施工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路线将采取“沟端开挖法”进行开挖,将挖掘机停在各自基坑的端部即从东向西后退开挖,从基坑中间至幼儿园部位出,在其后所停汽车装土运走。

为防止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室混凝土垫层及施工坡面砂浆层以下的土体受到扰动,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挖土机开挖时,距基底标高留200mm,然后采用人工挖修至设计要求的标高面。因基坑在雨季施工可能要受坑内积水的影响,为减少浸泡降低土的承载力,考虑在施工混凝土垫层前,应视实际情况在基底先铺一层碎石、砂,然后在其上浇混凝土垫层。

开挖过程中如遇孤石,采用风炮机进行破碎石方。

3、基坑内的排水、降水

1、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且根据地区施工经验,土层透水性较差,现场根据土方开挖的情况与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分施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水坑间距20-25米,在地下敷设110直径的PVC排水管由各集水井连通,对开挖的承台的积水用水泵进行抽水到集水坑,再用自动水泵抽上地面水沟,经上面水沟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沟。

2、现场集水井和PVC排水管的布置:○1集水井的布置;在开挖承台前首先在离基坑侧边1.0米处、距离20米做好2-3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连通,并在一集水井内置一台自动潜水泵,将开挖好的承台积水用水泵抽到集水井后潜水泵自动起动把水抽上基坑顶水沟,在承台开挖一段落后,约20米设置集水井及埋设PVC排水管,○2PVC排水管的地下埋设必须按图埋深不能暴露以免被现场挖掘机械损坏,PVC排水管的`驳接用直通胶水连接。地下室侧边的每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引伸至底板外侧作降水使用。

3、基坑的降水措施利用以上集水井及PVC排水管配合降水使用,具体做法及说明如下:1)集水井的砖砌至底板砼垫层底,在浇筑砼垫层前用碎石填满集水井至砼垫层底,浇筑砼垫层时复盖集水井,在砼底板有积水时水受压力往集水井挤流,由于集水井及PVC排水管已全部惯通,侧壁边的降水井启动抽水时该部位的水随之往外排出,所以利用以上的排水措施代替降水盲沟降水。

综上所述介绍的就是土方开挖及排水、降水施工方法的全部过程,过程的复杂化让施工更为缜密。

降水施工方案 (二)

一、井点降水方案与步骤

新南家园 26# 房基础长约 57 米,宽约 27 米,周边无建筑物、构筑物等影响,故不予考虑安全加固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现场条件、地质情况,先将基础周边开挖 1 米深度,后在沟槽内布置一条单排一级环状布置的轻型井点降水设备。详见基础开挖井点布置断面图和井点平面布置图。

1、 轻型井点系统主要设备

( 1 )井点管

用直径Φ 32mm 的钢管,长度为 4m ,管端配备长度 1m 的滤网,再有管尖。

( 2 )连接管用胶皮管,直径同井点管,集水总管用 75mm 钢管分别连接,每根长 6m ,每隔 1.2m 设置一个连接井点的接头。

( 3 )抽水设备及数量

轻型井点设备采用射流泵设备。它由 7.5 千瓦离心泵、 TST50 型射流器、循环水箱等组成。根据现场情况,安排 4 组井点抽水设备,其中一组为预抽水。布置按平面图布置(见详图)。

2、 井点布置

井点布置详见基坑开挖井点布置断面图。其中,井点管每组长度约 60m ,每套井点管带 50 根 4m 的井管。井点管的间距取 1.2m 。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尽量降至最底,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 0.25~0.5% 的工作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的入土深度比基坑底深 0.5m 。

3、 支管埋设

本工程采用二半孔法冲孔埋入支管,孔旁挖一个排泥水沟,把泥浆水集中在临时集水井内,再用泥浆泵及时抽走并循环使用此水源,以节约用水成本。冲孔时,采用高压水冲q冲孔,后再沉放井点管,冲孔水压采用 0.58~1.1Mpa 。冲孔的深度比滤管底层深 0.5m 左右,以利沉泥。井点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洗净粗砂灌实,井点管必须位于砂中间。灌砂时管内水面应上升,否则可以注水于管内。

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 0.5m~1m 的深度处,用粘土添实以防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后,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检查有无漏水、漏气,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若有异常情况,检修好后再使用。

4 、井点管使用

井点管使用时应先保持连续不断地抽水,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水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则逐个用高压水冲洗井点管或拔除重新埋设。

5 、井点排水

根据现场条件另定。

二、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做好各级质量交底。

2 、按照工程管理要求的检验程序、项目,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做好自检、预检和隐蔽工程验收,并校验各种资料,填好各种报表。

3 、安排好专业人员做好施工日记,保存好原始资料。

4 、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检修工作,经常保持较高的机械设备的完好。

三、安全要求和措施

1 、开工前全面调查地上、地下障碍物和管线情况,进行具体位置交底,对暂未处理的要树立明显标志。

2 、根据本工程场地管子、机械施工、配合工种的特点,制定安全措施,建立安全责任制。

3 、各种机械,各工程要遵守各项目的安全 *** 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注意施工机械不得碰压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

4 、执行现场施工用电规定,非专业人员禁止动用机电设备,经常检查供电线路、闸箱,机电设备的完好和绝缘情况,供电线路埋入地下,防止机械碰坏。

5 、做好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前做好安全交底。

降水施工方案 (三)

1、准备工作

1.1基坑开挖边线的确定;

基坑开挖的底边线距离地下室外壁外侧边线800~1000mm,基坑开挖上边线根据边坡支护方案确定,即东、南边按1:0.30~0.5放坡而定,西、北侧垂直开挖。

1.2设置基坑外排水沟;

基坑顶外排水沟按现基坑支护排水沟满足基坑土方开挖排水需求,排水沟应在市政排水沟前方设置沉定池将抽上的水沉淀后方能排进市政排水沟。

1.3修筑临时道路;

视现场情况而定,修好临时运土出车道,且尽量与工地以后施工道路合一,做到一次到位,省力省时省财。

1.4做好各种机械的调试工作。

2、土方工程开挖施工

2.1挖土机械和运土汽车的确定;

该工程的机械基坑土方开挖量约为1.2万m3,由于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较深,基坑支护深度约为7.2~7.9米左右,计划安排局部开挖一次挖到底,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挖土和运土。

考虑土壤的最初可松性系统KS=1.10,由于场地平坦而地层土质一般,挖土机的工作时间利用系数KB=0.7,土斗充盈系数KC=0.85.估计挖土机挖土时每次作业的循环延续时间为t=60S.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的斗容量为q=1.2m3.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台班产量为800m3/台班。

(1)挖土机数量

土方量Q=12000m3,挖土计划工期T=8,则需配置挖土机数量为:N=/(≈2.94(台)

考虑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按期完成挖土任务,采用HD-700型的反铲挖掘机3台,在1#、2#、9#、10#楼基坑位置同时开挖,自卸车运土。

(2)自卸汽车台班产量

甲方暂定8公里内运运距,选用10m3自卸汽车5辆。

2.2土方开挖方法

由于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0.6~2.0~3.0米,土方开挖将采用如下方法:采用局部开挖,塔楼承台、电梯基坑承台用钢板桩支护开挖(钢板桩方案另行设计),裙楼及其他承台按土方规范 放坡开挖,开挖程序由深至不分级一次开挖到底的施工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路线将采取“沟端开挖法”进行开挖,将挖掘机停在各自基坑的端部即从东向西后退开挖,从基坑中间至幼儿园部位出,在其后所停汽车装土运走。

为防止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室混凝土垫层及施工坡面砂浆层以下的土体受到扰动,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挖土机开挖时,距基底标高留200mm,然后采用人工挖修至设计要求的标高面。因基坑在雨季施工可能要受坑内积水的影响,为减少浸泡降低土的承载力,考虑在施工混凝土垫层前,应视实际情况在基底先铺一层碎石、砂,然后在其上浇混凝土垫层。

开挖过程中如遇孤石,采用风炮机进行破碎石方。

3、基坑内的排水、降水

1、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且根据地区施工经验,土层透水性较差,现场根据土方开挖的情况与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分施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水坑间距20-25米,在地下敷设110直径的PVC排水管由各集水井连通,对开挖的承台的积水用水泵进行抽水到集水坑,再用自动水泵抽上地面水沟,经上面水沟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沟。

2、现场集水井和PVC排水管的布置:○1集水井的布置;在开挖承台前首先在离基坑侧边1.0米处、距离20米做好2-3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连通,并在一集水井内置一台自动潜水泵,将开挖好的承台积水用水泵抽到集水井后潜水泵自动起动把水抽上基坑顶水沟,在承台开挖一段落后,约20米设置集水井及埋设PVC排水管,○2PVC排水管的地下埋设必须按图埋深不能暴露以免被现场挖掘机械损坏,PVC排水管的驳接用直通胶水连接。地下室侧边的每个集水井用PVC排水管引伸至底板外侧作降水使用。

3、基坑的降水措施利用以上集水井及PVC排水管配合降水使用,具体做法及说明如下:1)集水井的砖砌至底板砼垫层底,在浇筑砼垫层前用碎石填满集水井至砼垫层底,浇筑砼垫层时复盖集水井,在砼底板有积水时水受压力往集水井挤流,由于集水井及PVC排水管已全部惯通,侧壁边的降水井启动抽水时该部位的水随之往外排出,所以利用以上的排水措施代替降水盲沟降水。

说到基坑降水监理细则,现阶段,我国对基坑降水监理细则怎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相关基坑降水监理细则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为了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基坑降水监理细则,中达咨询通过相关内容梳理,基本情况如下:

一份合理的基坑降水监理细则,主要包括:(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专业工程的特点(4)监理流程(5)基坑降水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等相关内容,其中基坑降水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及目标值基本内容如下:

5.1施工准备阶段

5.1.1基坑降水施工前,监理单位应审查承包单位上报的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审查降水施工工艺、施工程序、施工材料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5.1.2总包单位如果将基坑降水施工进行专业分包时,监理单位审批承包单位上报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符合要求方允许分包。

5.1.3基坑降水施工前,监理单位应审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5.1.4监理单位应审核承包单位上报的施工机械设备资料并到施工现场核实承包单位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规格、台数是否与报验单和施工方案承诺相符,检查确认其是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并对施工机械的 *** 作人上岗证件进行核查。

5.1.5监理单位应控制承包单位进场的工程材料。审查承包单位上报的工程材料报验资料(无砂管、带桥式过滤器的铁滤管),并现场核实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无砂管、带桥式过滤器的铁滤管、滤料),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允许使用。其中滤料粒径3~7mm,滤料内应无石粉、土、草根等杂质。

5.1.6审查承包单位上报的测量仪器检定证书并现场核实进场仪器。

5.1.7监理单位应审查承包单位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5.2施工阶段

5.2.1检查承包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在施工现场。

5.2.2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测量成果进行现场复核(即复核桩位)。井管(点)间距与设计要求相比尚应符合表4.2的规定。

5.2.3检查钻孔直径为600mm—800mm

5.2.4成孔后检查井深应符合降水设计深度,在安放井管前应清孔。

5.2.5插管时检查井管(点)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表4.2的规定);用水准仪检查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要求相比尚应符合表4.2的规定;井口要高出地面并做好防护。

5.2.6过滤砂滤料填灌应填满至地面下1.5m,监理单位检查回填料用量要符合表5.2规定。其上部用粘土填实进行封口。

5.2.7施工单位洗井,检查出水量和出水的干净程度。抽出的水为清水并出水量充足方为合格。

5.2.8监理单位要检查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成孔→清孔→安装井管→过滤砂滤料填灌→封口→洗井。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443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