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免疫、免疫程序及其影响因素如何?

家兔的免疫、免疫程序及其影响因素如何?,第1张

免疫是指兔对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即指兔有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的能力。感染与免疫是个统一的过程。当兔受到感染后,因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正常生理平衡的失调,与此同时,机体动员一切防御因素,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作用,感染向免疫方面转化,机体逐步建立起免疫状态。由此看来,感染与免疫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过程,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影响和决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使兔体得到保护。

兔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由于机体长期与病原体斗争而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机能,它可以和其他生物学特性一起遗传,该种免疫可对各种抗原物质都同样产生一系列生理排斥反应,其作用范围广泛,对任何抗原无特异选择性,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指兔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力,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兔体再次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可产生针对该种抗原物质的专一性免疫反应,该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

机体的免疫虽然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分,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共同协助、互相配合的,以求维持机体的内在平衡与统一。对大部分致病微生物而言,如果没有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及处理,特异性免疫反应就不会发生,但就最终清除病原微生物而言,除了特异性抗体及淋巴因子的直接作用外,大多数情况下,也还需要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以及补体等参与才能最后完成,所以它们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可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由于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或隐性感染之后,所产生的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或是人工预防注射,促进机体产生对某种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前者称为天然主动免疫,后者称为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机体通过卵黄获得的免疫力,或通过注射高免血清及卵黄抗体而被动获得的免疫力,前者称为天然被动免疫,后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比较,后者保护力出现较慢,但出现后持续时间长,免疫力也较强;前者则出现快,消失也快,免疫力也不十分强。

现代化养兔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采取集约化生产的形式,为了提高兔群对特定疫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必须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一个地区、一个兔场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也不一,因此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程序。

我国有10%的健康人是乙肝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且乙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但是,您知道吗,接种乙肝疫苗多久后失效?

据我国的医学调查,按照规定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5年,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接种疫苗人群仍然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

证明对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来说,半数人群的免疫力至少能保持15年。但不是说,在15年内不需要复种乙肝疫苗。每位接种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而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多长时间需要复种,对每个人来说,应区别对待。 

当体内乙肝抗体消失或过低时,应复种乙肝疫苗。复种之前要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以上)。

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如果家中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且其他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将近10年的时候,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最好进行乙肝疫苗复种。

值得注意的是,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不要接种过期乙肝疫苗。 

有的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在后来检查的时候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怀疑检查结果有误,认为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就不会患乙肝,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需要强调的是,乙肝疫苗具有卓越的疗效,是预防乙肝最可靠的方法,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并不是百分之百,有少数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没有产生抗体,这与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反应的差异有关。另外,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剂量接种乙肝疫苗以及注射时是否已经感染了乙肝等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540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