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人们需要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以前带宽有限的传输网络和容量有限的存储介质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特别是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个问题越发显得严重和迫切。如今,数据压缩技术早已是多媒体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什么是哈弗曼压缩
Huffman(哈夫曼)算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来了,它是一种无损压缩方法,在压缩过程中不会丢失信息熵,而且可以证明Huffman算法在无损压缩算法中是最优的。Huffman原理简单,实现起来也不困难,在现在的主流压缩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应用程序、重要资料等绝对不允许信息丢失的压缩场合,Huffman算法是非常好的选择。
二、怎么实现哈弗曼压缩
哈夫曼压缩是个无损的压缩算法,一般用来压缩文本和程序文件。哈夫曼压缩属于可变代码长度算法一族。意思是个体符号(例如,文本文件中的字符)用一个特定长度的位序列替代。因此,在文件中出现频率高的符号,使用短的位序列,而那些很少出现的符号,则用较长的位序列。
故我们得了解几个概念:
1、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有序树。通常子树的根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
2、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编码方式,哈夫曼编码是可变字长编码(VLC)的一种。uffman于1952年提出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完全依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 度最短的码字,有时称之为最佳编码,一般就叫作Huffman编码。
三、哈夫曼编码生成步骤:
①扫描要压缩的文件,对字符出现的频率进行计算。
②把字符按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组成一个队列。
③把出现频率最低(权值)的两个字符作为叶子节点,它们的权值之和为根节点组成一棵树。
④把上面叶子节点的两个字符从队列中移除,并把它们组成的根节点加入到队列。
⑤把队列重新进行排序。重复步骤③④⑤直到队列中只有一个节点为止。
⑥把这棵树上的根节点定义为0(可自行定义0或1)左边为0,右边为1。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个叶子节点的哈夫曼编码了。
既如 (a)、(b)、(c)、(d)几个图,就可以将离散型的数据转化为树型的了。
如果假设树的左边用0表示右边用1表示,则每一个数可以用一个01串表示出来。
则可以得到对应的编码如下:
1-->110
2-->111
3-->10
4-->0
每一个01串,既为每一个数字的哈弗曼编码。
为什么能压缩:
压缩的时候当我们遇到了文本中的1、2、3、4几个字符的时候,我们不用原来的存储,而是转化为用它们的01串来存储不久是能减小了空间占用了吗。(什么01串不是比原来的字符还多了吗?怎么减少?)大家应该知道的,计算机中我们存储一个int型数据的时候一般式占用了2^32-1个01位,因为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最后转化为二进制位去存储的。所以,想想我们的编码不就是只含有0和1嘛,因此我们就直接将编码按照计算机的存储规则用位的方法写入进去就能实现压缩了。
比如:
1这个数字,用整数写进计算机硬盘去存储,占用了2^32-1个二进制位
而如果用它的哈弗曼编码去存储,只有110三个二进制位。
效果显而易见。
压缩代码非常简单,首先用ASCII值初始化511个哈夫曼节点:
CHuffmanNode nodes[511]
for(int nCount = 0nCount <256nCount++)
nodes[nCount].byAscii = nCount
其次,计算在输入缓冲区数据中,每个ASCII码出现的频率:
for(nCount = 0nCount <nSrcLennCount++)
nodes[pSrc[nCount]].nFrequency++
然后,根据频率进行排序:
qsort(nodes, 256, sizeof(CHuffmanNode), frequencyCompare)
哈夫曼树,获取每个ASCII码对应的位序列:
int nNodeCount = GetHuffmanTree(nodes) 构造哈夫曼树非常简单,将所有的节点放到一个队列中,用一个节点替换两个频率最低的节点,新节点的频率就是这两个节点的频率之和。这样,新节点就是两个被替换节点的父节点了。如此循环,直到队列中只剩一个节点(树根)。
// parent node
pNode = &nodes[nParentNode++]
// pop first child
pNode->pLeft = PopNode(pNodes, nBackNode--, false)
// pop second child
pNode->pRight = PopNode(pNodes, nBackNode--, true)
// adjust parent of the two poped nodes
pNode->pLeft->pParent = pNode->pRight->pParent = pNode
// adjust parent frequency
pNode->nFrequency = pNode->pLeft->nFrequency + pNode->pRight->nFrequency 有一个好的诀窍来避免使用任何队列组件。ASCII码只有256个,但实际分配了511个(CHuffmanNode nodes[511]),前255个记录ASCII码,而用后255个记录哈夫曼树中的父节点。并且在构造树的时候只使用一个指针数组(ChuffmanNode *pNodes[256])来指向这些节点。同样使用两个变量来 *** 作队列索引(int nParentNode = nNodeCountnBackNode = nNodeCount –1)。
接着,压缩的最后一步是将每个ASCII编码写入输出缓冲区中:
int nDesIndex = 0
// loop to write codes
for(nCount = 0nCount <nSrcLennCount++)
{
*(DWORD*)(pDesPtr+(nDesIndex>>3)) |=
nodes[pSrc[nCount]].dwCode <<(nDesIndex&7)
nDesIndex += nodes[pSrc[nCount]].nCodeLength
}
(nDesIndex>>3): >>3 以8位为界限右移后到达右边字节的前面
(nDesIndex&7): &7 得到最高位.
此外,在压缩缓冲区中,必须保存哈夫曼树的节点以及位序列,这样才能在解压缩时重新构造哈夫曼树(只需保存ASCII值和对应的位序列)。 解压缩比构造哈夫曼树要简单的多,将输入缓冲区中的每个编码用对应的ASCII码逐个替换就可以了。只要记住,这里的输入缓冲区是一个包含每个ASCII值的编码的位流。因此,为了用ASCII值替换编码,我们必须用位流搜索哈夫曼树,直到发现一个叶节点,然后将它的ASCII值添加到输出缓冲区中:
int nDesIndex = 0
DWORD nCode
while(nDesIndex <nDesLen)
{
nCode = (*(DWORD*)(pSrc+(nSrcIndex>>3)))>>(nSrcIndex&7)
pNode = pRoot
while(pNode->pLeft)
{
pNode = (nCode&1) ? pNode->pRight : pNode->pLeft
nCode >>= 1
nSrcIndex++
}
pDes[nDesIndex++] = pNode->byAscii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