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洞房内的礼仪程序介绍

古代洞房内的礼仪程序介绍,第1张

新郎新娘洞房后,有一系列的仪俗。诸如:坐帐,亦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女人一头。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洞房内的 礼仪 程序介绍,希望你喜欢。

古代洞房内的礼仪程序

撒帐,这项仪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撒帐的仪俗始于汉代。一般所撒 物品 是常见的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 吃“子孙饺子”的仪俗。旧时北京的子孙饺子是由女家包好带来的,由男家煮熟,同时男家还要做长寿面。吃子孙饺子的时候,照例要有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生!”或者干脆把饺子煮得半生不熟,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古代婚礼有同牢合卺的仪俗。“同牢”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牢一起喝酒则叫“合卺”(卺是由同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儿做成的瓢)。同牢、合卺在后世已发展为吃团圆饭、喝交杯酒。交杯酒也叫交心酒、合欢酒、合婚酒、卯颜酒等。和古礼的合卺一样,喝交杯酒标志着男女完婚,有祝福新人和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饮酒有的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与古代合卺同出一辙的是喝和合茶。喝茶时,要求新郎新娘共坐一条凳子,新郎把左脚放在新娘右腿上,新娘同样,新郎左手与新娘右 手相 互放在肩上,双方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成正方形,放一只茶杯喝茶。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同吃一份牲牢。牲牢本来多是用于祭祀的,指整牛、猪、羊。古时同牢在新房进行,新郎脸向东,新娘面向西,一起吃牲牢,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之人。后世团圆饭和同牢仪俗基本相同。北京吃团圆饭是让新郎、新娘坐于首席,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奉陪,吃馒头表示“满口福”,吃丸子表示“团圆”、“圆圆满满”,吃四喜肉表示“喜喜欢欢”。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一称合髻)。结发本来指束发,后来把元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结发本来不是婚礼的仪俗,后来演化出婚礼结发的仪注,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还有“闹洞房”这一习俗,从史籍可知这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十分流行。现在,不只乡村的旧式婚礼上此俗犹存,城里人的婚礼上也少不了这样的场景。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的意义,诸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

古代婚嫁礼仪

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历史 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古代婚嫁流程

古代男女的婚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七个步骤:

一、说媒

在古代,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有一句俗语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婚姻中,媒人在男女婚嫁中起重要作用,“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二、批八字与推 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

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五、迎亲

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至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

闹洞房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婚姻,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连个面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现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么一个闹洞房的过程,就可以改变那种出现冷漠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使小夫妻进入亲热的状态。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中国 民俗 中的婚嫁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这三个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新娘进男方家门时,如有门槛,要跨过去,还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

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

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

新婚的 对联 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古人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这四大喜事中,洞房花烛夜是最让我们激动的一件人生大事。因此,也是趣闻多多。那么,古代新婚之夜的洞房是怎么样,有什么趣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乐趣。

新婚之夜

众所周知,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妻与妾的身份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古人娶妻子的时候,有繁琐的程序,要遵循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时需要用八抬大轿将妻子从正门娶进门,拜天地,闹洞房,非常有趣。

而纳妾就大不一样了,只能用一抬小轿从侧门偷偷娶进门,没有所谓正式的新婚之夜,也没有闹洞房环节,直接就洗洗睡了。因此,古人实际上只有与自己的正妻结婚的仪式才能叫作新婚之夜。

闹洞房

在古代闹洞房之前是需要先拜堂的,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然后,就要进入激动人心的闹洞房环节。古代的闹洞房不像我们现在一些地区的闹洞房,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员,利用风俗明目张胆的耍流氓的时间,实在是不可取的。

古代的闹洞房非常有意思,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可以是一家人首次熟悉的一个过程,其乐融融。闹洞房活跃了气氛,消除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为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做好铺垫。

听房

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长夜燃明灯,新娘开柜,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的耳贴墙壁,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闹完洞房,就要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行周公之礼。

古人也非常的八卦,再闹洞房之后,一些好事者还不满足,在离开新房之后还要躲在窗下偷听,探听房中之事,嬉笑取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趣的是据记载,东汉时期的袁隗和妻子新婚之夜的时候,就有人在窗外听房。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聊的是家国大事,这让听房者肃然起敬。但是你懂,大多时候,人们听到的都是那些靡靡之音!

洞房道具

一、入洞房“教科书”。在古代,讲究封建礼教,新娘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新婚之夜男女之事知之甚少。而作为父母的也不好明说,为了避免洞房尴尬,不像皇宫有启蒙老师,一般人家只能准备一本洞房“教科书”。也就是专门做个小纸条,写上洞房的步骤,按步骤执行。

二、白手帕。古人对女子的贞 *** 非常看重,一般会在新婚之夜准备一条白手帕,只有手帕上落红的女子才能证明她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女子。如果没有落红,可就惨了,第二天就会被退货,从此就难以再嫁了。

三、铃铛。据说古代新娘在新婚之夜会在脚上系上铃铛,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房中的声音,同时也有给洞房外听墙根的人一个交代,告诫他们:我们已经结合了,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吧,可以走了!但是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些好事者反而会听得津津有味。

结语

古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新婚之夜,虽然程序比较繁杂,但又非常有趣,不像我们现在闹完洞房,就洗洗睡了,还是古人有情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549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