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道岔“六步曲”是什么?

手摇道岔“六步曲”是什么?,第1张

看、开、摇、确认、加锁、汇报

要看道岔位置是否正确,对道岔转辙机断电后,打开盖孔板。将手摇把插入盖孔板,通过手摇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道岔到正确位置,直至听到道岔转换到正确位置后清脆的落槽声。

双人确认道岔转动位置是否正确,道岔尖轨和基本轨是否密贴,道岔是否符合列车运行进路的要求。使用勾锁器将转换到正确位置的道岔进行人工锁定,防止因其他原因,致使道岔突然转变位置,导致进路冲突。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向车控室汇报道岔开通位置、进路准备情况、撤除防护、人员、线路出清后,条件满足后可以发车。

扩展资料:

城市轨道调车方式包括牵引、推进两种。正线调车作业执行要求

1、运营期间,图定计划列车的调车折返作业根据运行图规定执行,非图定计划列车的调车折返作业由行车调度员安排执行;

2、非运营期间:施工期间的列车调车折返由施工负责人安排执行,非施工期间由行车调度员安排执行;

3、越出站界调车时,须取得调度命令,并与相邻站办理电话闭塞

手摇式接地电阻摇表的使用方法:

1、拆开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或拆开接地干线上所有接地支线的连接点。

2、将两根接地棒分别插入地面400mm深,一根离接地体40m远,另一根离接地体20m远。

3、把摇表置于接地体近旁平整的地方,然后进行接线。

4、根据被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求,调节好粗调旋钮上有三档可调范围。

5、以约120转/分钟的速度均匀地摇动摇表。当表针偏转时,随即调节微调拨盘,直至表针居中为止。以微调拨盘调定后的读数,去乘以粗调定位倍数,即是被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例如微调读数为0.6,粗调的电阻定位倍数是10,则被测的接地电阻是6Ω。

6、为了保证所测接地电阻值的可靠,应改变方位重新进行复测。取几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扩展资料:

1、测量前,应将兆欧表保持水平位置,左手按住表身,右手摇动兆欧表摇柄,转速约120r/min,指针应指向无穷大(∞),否则说明兆欧表有故障。

2、测量前,应切断被测电器及回路的电源,并对相关元件进行临时接地放电,以保证人身与兆欧表的安全和测量结果准确。

3、测量时必须正确接线。兆欧表共有3个接线端(L、E、G)。测量回路对地电阻时,L端与回路的裸露导体连接,E端连接接地线或金属外壳;测量回路的绝缘电阻时,回路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与L、E连接;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为防止电缆表面泄漏电流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应将电缆的屏蔽层接至G端。

4、兆欧表接线柱引出的测量软线绝缘应良好,两根导线之间和导线与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5、摇动兆欧表时,不能用手接触兆欧表的接线柱和被测回路,以防触电。

6、摇动兆欧表后,各接线柱之间不能短接,以免损坏。

7、摇动兆欧表后,时间不要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摇表

类似于拨浪鼓,又可以摇动又可以发出声音的一种玩具。

音乐棒肯定就是会播放音乐,手摇鼓就是可以手工摇动。

拨浪鼓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时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d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d丸击鼓发出声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 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全国各地区。拨浪鼓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五大洲都有。2014年12月08日,一只巴掌大小的拨浪鼓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只有50年历史的拨浪鼓来自浙江义乌,2014年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时,一位商户将它赠予总理。说起拨浪鼓的产生,它的历史很悠久。拨浪鼓的产生在鼓之后,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曾经发现过疑为鼓的器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座建鼓,底座上插有一根立柱,柱的中央是鼓,鼓身长形,木制,类似今天的腰鼓。这件建鼓的形态绝似一只巨大的拨浪鼓,只是未装双耳。战国时期,还有一种“架鼓”,鼓身极扁,两面蒙鼓皮,鼓皮用两排互相交错排列的鼓钉固定,类似现代“大鼓书”说唱艺人所用的鼓。鼓身由三只金属环拴挂在鼓架上。鼓架以髹漆木雕工艺完成,双凤背向共挑鼓身,底座是背向的双虎。这些鼓的出现,为拨浪鼓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最早的拨浪鼓被称作“鼗”(táo)。战国时期产生的鼗作为打击乐器,依靠摇动时双耳自击发声,发声的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声音大小都不容易控制,不能圆满准确的完成复杂的鼓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1699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