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SP430的编译环境里都提供一系列与片子型号对应的头文件,比如msp430x14x.h就是对14系列的资源定义,说得明白点,就是许多#define宏定义,然后你会发现每个430程序都会包含对应的头文件。比如你说的WDTCTL=WDTPW+WDTHOLD,WDTCTL已经被定义为对应寄存器(看门狗控制寄存器)的地址,WDTPW和WDTHOLD是该寄存器对应位为1的数值,也已经宏定义,如WDTHOLD为第7位,就已经被定义为0x80(0b10000000),然后通过把数值赋给对应地址(可视为变量),这样就可以将对应位置1,如果要同时置多位,就用“加”或者“或”。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宏定义,就是为了用户记忆方便,记忆有意义的符号比数字好记多了。
冯·诺依曼结构又称作普林斯顿体系结构(Princetionarchitecture)。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冯.诺曼结构处理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必须有一个存储器;必须有一个控制器;必须有一个运算器,用于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必须有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于进行人机通信。另外,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 *** 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在典型情况下,完成一条指令需要3个步骤,即:取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从指令流的定时关系也可看出冯·诺依曼结构与哈佛结构处理方式的差别。举一个最简单的对存储器进行读写 *** 作的指令,指令1至指令3均为存、取数指令,对冯.诺曼结构处理器,由于取指令和存取数据要从同一个存储空间存取,经由同一总线传输,因而它们无法重叠执行,只有一个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l)冯.诺依曼(Von Neumann)的“程序存储”设计思想 冯.诺依曼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他在1946年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到现在为止,尽管计算机制造技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就其体系结构而言,仍然是根据他的设计思想制造的,这样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①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②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 *** 作码和一个地址码。其中 *** 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 *** 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③将编好的程序送人内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 计算机勿需 *** 作人员干预,能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从以上三条可以看出, 以前所有的讨论都是针对冯·诺依曼设计思想论述的,不过没 有明确指出其人罢了。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最重要之处在于明确地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他的全部设计思想实际上是对对程序存储”概念的具体化发现几个问题:
前面P1SEL|= BIT6说明PWM输出是P1.6,而后面写的
“CCR1= 3333//占空比CCR1/CCR0=1/3 ,TA0.1由P1.2输出”
“TACTL|= TASSEL_1+MC_1//ACLK,增计数”应该是
”TACTL|= TASSEL_0+MC_0//ACLK,增计数“吧!
中间有AD程序吧!那个AD输出脚的SEL也应该置1吧!
不知你用的什么型号的430,头文件include "io430.h”没见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