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TT是一个轻量级的消息发布/订阅协议,它是实现基于手机
客户端的消息推送
服务器的理想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这里下载该项目的实例代码,并且可以找到一个采用PHP书写的服务器端实现。架构如下所示:wmqtt.jar 是IBM提供的MQTT协议的实现。你可以从如下站点下载它。你可以将该jar包加入你自己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Really Small Message Broker (RSMB) ,他是一个简单的MQTT代理,同样由IBM提供。缺省打开1883端口,应用程序当中,它负责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消息并将其转发给指定的移动设备。SAM是一个针对MQTT写的PHP库。你可以从这个下载它.send_mqtt.php是一个通过POST接收消息并且通过SAM将消息发送给RSMB的PHP脚本。实例代码:Ø 采用XMPP协议实现Android推送这是我在项目中采用的方案。事实上Google官方的C2DM服务器底层也是采用XMPP协议进行的封装。XMPP(可扩展通讯和表示协议)是基于可扩展标记
语言(XML)的协议,它用于即时消息(IM)以及在线探测。这个协议可能最终允许因特网用户向因特网上的其他任何人发送即时消息。androidpn是一个基于XMPP协议的java开源Android push notification实现。它包含了完整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经过源代码研究我发现,该服务器端基本是在另外一个开源工程openfire基础上修改实现的,不过比较郁闷的是androidpn的文档是由韩语写的,所以整个研究过程基本都是读源码。它的实现示意图如下:androidpn客户端需要用到一个基于java的开源XMPP协议包asmack,这个包同样也是基于openfire下的另外一个开源项目smack,不过我们不需要自己编译,可以直接把androidpn客户端里面的asmack.jar拿来使用。客户端利用asmack中提供的XMPPConnection类与服务器建立持久连接,并通过该连接进行用户注册和登录认证,同样也是通过这条连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通知。androidpn服务器端也是java语言实现的,基于openfire开源工程,不过它的Web部分采用的是spring框架,这一点与openfire是不同的。Androidpn服务器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侦听在5222端口上的XMPP服务,负责与客户端的XMPPConnection类进行通信,作用是用户注册和身份认证,并发送推送通知消息。另外一部分是Web服务器,采用一个轻量级的HTTP服务器,负责接收用户的Web请求。服务器架构如下:最上层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SessionManager,Auth Manager,PresenceManager以及Notification Manager。SessionManager负责管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会话,Auth Manager负责客户端用户认证管理,Presence Manager负责管理客户端用户的登录状态,NotificationManager负责实现服务器向客户端推送消息功能。服务器端界面如下,分别对应了上述的几个功能模块:发送以后,我们可以在手机端看到接收的消息://引入mqtt的js包
var mqtt=require('../../utils/mqtt.min.js')
var client=null
Page({
/**
* 页面的初始数据
*/
data: {
},
onLoad() {
this.connectmqtt()
},
connectmqtt:function(){
var that=this
const options={
connectTimeout:4000,//连接延时
clientId:"PonyRemoteControl"+Math.ceil(Math.random()*10), //昵称
port:8084,//端口
username:'',
password:''
}
client=mqtt.connect('wxs://mqtt.****.cc/mqtt',options)//连接mqtt
client.on('connect',(e)=>{
console.log('服务器连接成功')
client.subscribe('EquipmentEnd_RemoteControlCar',{qos:0},function(err){
if (!err) {
console.log('订阅成功')
}
})
})
//信息监听事件
client.on('message',function(topic,message){
console.log('收到:'+message.toString())
})
client.on('reconnect',(error)=>{
console.log('正在重连中',error)
})
client.on('error',(error)=>{
console.log('连接失败',error)
})
}
})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底层开发。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许多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单片机或称MCU)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避免各开发厂商用的C语言语法产生差异,由美国国家标准局为C语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美国国家标准语法,称为ANSI C,作为C语言最初的标准。 目前2011年12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C11标准是C语言的第三个官方标准,也是C语言的最新标准,该标准更好的支持了汉字函数名和汉字标识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编程。
C语言是一门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与C++,Java等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所不同。
其编译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