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调度的几种方式:
1、非剥夺(非抢占)调度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时,即使有某个更为重要或者紧迫的进程进入就绪队列,仍然让正在执行的进程继续执行,知道该进程完成或发生某种事件而进入阻塞态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更为重要或紧迫(优先级更高)的进程。其优点是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适用于大多数批处理系统,但它不能用于分时系统和大多数实时系统。
2、剥夺(抢占)调度方式:当一个进程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时,若有某个更为重要或紧迫的进程(优先级更高)的进程需要使用处理机,则立即暂停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这个更重要的进程。这种方式对提高系统吞吐率和响应效率都有明显的好处。但抢占也要遵循一定原则。
扩展资料:
为了比较处理机调度算法的性能,人们提出了很多评价准则,主要有一下几种:
1、CPU利用率:CPU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和最昂贵的资源之一,所以应该尽可能使得CPU保持忙的状态,资源利用率尽可能高。
2、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CPU完成的作业数量。长作业需要消耗较长的处理机时间,会降低系统的吞吐量。对于短作业,他们所需消耗的处理机时间较短,因此能提高系统吞吐量。调度算法和方式不同,也会对系统的吞吐量产生较大影响。
3、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提交到作业完成所经历的时间,是作业等待、在就绪队列中排队,在处理机上运行及输入输出 *** 作所花费的时间的总和。
4、等待时间:进程处于等处理机状态的时间之和。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满意度越低。实际上,处理机调度算法实际上并不影响作业执行或输入输出 *** 作的时间,只影响作业在就绪队列中等待所花的时间。因此,衡量一个调度算法的优劣,常常只需简单地考察等待时间。
5、响应时间:用户提交请求到系统首次产生响应所用的时间。在交互式系统中,周转时间不可能是最好的评价准则,一般采用响应时间作业衡量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之一。从用户角度来看,调度策略应该尽量降低响应时间,使得响应时间处在用户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进程调度的方式有非剥夺方式和剥夺方式。非剥夺方式:
分派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便让它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进程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阻塞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另一个进程。
剥夺方式:
当一个进程正在运行时,系统可以基于某种原则,剥夺已分配给它的处理机,将之分配给其它进程。剥夺原则有:优先权原则、短进程优先原则、时间片原则。
进程调度算法:
1、先进先出算法(FIFO):
算法总是把处理机分配给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一个进程一旦分得处理机,便一直执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阻塞时,才释放处理机。
举例:有三个进程P1、P2和P3先后进入就绪队列,它们的执行期分别是21、6和3个单位时间,对于P1、P2、P3的周转时间为21、27、30,平均周转时间为26。可见,FIFO算法服务质量不佳,容易引起作业用户不满,常作为一种辅助调度算法。
2、最短CPU运行期优先调度算法(SCBF--Shortest CPU Burst First):
该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下一个“CPU执行期最短”的进程,为之分配处理机。
举例:在就绪队列中有四个进程P1、P2、P3和P4,它们的下一个执行进程调度期分别是16、12、4和3个单位时间,P1、P2、P3和P4的周转时间分别为35、19、7、3,平均周转时间为16。该算法虽可获得较好的调度性能,但难以准确地知道下一个CPU执行期,而只能根据每一个进程的执行历史来预测。
3、时间片轮转法:
前几种算法主要用于批处理系统中,不能作为分时系统中的主调度算法,在分时系统中,都采用时间片轮转法。简单轮转法:系统将所有就绪进程按FIFO规则排队,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处理机分配给队列中的进程。这样,就绪队列中所有进程均可获得一个时间片的处理机而运行。
4、多级反馈队列:
多级队列方法:将系统中所有进程分成若干类,每类为一级。 多级反馈队列方式是在系统中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并赋予各队列以不同的优先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