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抄袭,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话语来回答问题,这是我回答的宗旨。
科普一下:
相机是如何自动对焦的?
其实相机也不知道哪里清楚,哪里不清楚。
一般来说,相机对焦有两种方法
1、反差对比
你按下快门后,相机就会自动转动对焦环,然后会寻找【反差较大】的画面来确定,就是说物体对比越大,相机越容易判断清晰的影像。
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
2、相位检测
通过检测像的偏移量实现自动对焦
这种对焦模式一般用在较高档的相机上。
在感光CCD的位置放置一个由平行线条组成的网格板,线条相继为透光和不透光。网络板后适当位置上与光轴对称地放置两个受光元件。网络板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往复振动。当聚焦面与网络板重合时,通过网格板透光线条的光同时到达其后面的两个受光元件。而当离焦时,光束只能先后到达两个受光元件,于是它们的输出信号之间有相位差。有相位差的两个信号经电路处理后即可控制执行机构来调节物镜的位置,使聚焦面与网格板的平面重合。
(来源网络)常用的清晰度评价算法有: 频域函数 :对焦越好、高频部分越多,细节越多,图像越清晰。 灰度函数 :对焦越好,和周围相邻灰度点差值越大,边缘越清晰,图像越清晰。 信息熵函数:对焦越好,图像包含的信息熵越大,包含信息量更大,图像越清晰。 统计学函数:对焦越好,直方图多样性越好,图像越清晰。 常用的搜索算法有: 1、函数逼近法 2、Fibbonacci搜索法 3、爬山搜索算法
手机的自动对焦本质上是集成在手机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中的一套数据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当取景器捕捉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数据会被当作原始资料传送至ISP中,此时ISP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如果原始图像的对焦是不准确的,那么毗邻的像素密度将十分接近。而此时ISP会有一套单独的算法对这些像素进行调整。
扩展资料:
对焦算法的设计
1、测距法
摄像头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现在也有激光的)并接收返回光线,实现测距,然后借此距离计算物距实现对焦,此方法精度略差,高端机上已较少使用,或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2、图像分析法
又分为反差式和相位检测两种。反差式通过不断迭代过程,找到画面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相位检测通过一个分离镜头(或是通过集成在主图像传感器上的一些线性传感器)产生两个光路,当对焦准确时,通过两个光路分别形成的画面之间的偏移应该等于两个光路固有相位差。相位差方法速度快,精度也较高,但需要硬件的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机自动对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