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 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它是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UDP协议是英文UserDatagramProtocol的缩写,即用户数据报协议,主要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我们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报的形式。一个典型的数据报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每一个数据报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0UDP报头
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
源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
数据报长度
校验值
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和TCP协议正是采用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支持。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报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先为其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一般来说,大于49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
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的字节数。因为报头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该域主要被用来计算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又称为数据负载)。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 *** 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不过,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192字节。
UDP协议使用报头中的校验值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校验值首先在数据发送方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得出,在传递到接收方之后,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如果某个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者由于线路噪音等原因受到损坏,发送和接收方的校验计算值将不会相符,由此UDP协议可以检测是否出错。这与TCP协议是不同的,后者要求必须具有校验值。
UDPvs.TCP
UDP和TC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两者在如何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递方面不同。TCP协议中包含了专门的传递保证机制,当数据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传来的信息时,会自动向发送方发出确认消息发送方只有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才继续传送其它信息,否则将一直等待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与TCP不同,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保证机制。如果在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报的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做出任何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UDP协议称为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相对于TCP协议,UDP协议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何接收突法性的多个数据报。不同于TCP,UDP并不能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顺序。例如,一个位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出了以下4个数据报
D1
D22
D333
D4444
但是UDP有可能按照以下顺序将所接收的数据提交到服务端的应用:
D333
D1
D4444
D22
事实上,UDP协议的这种乱序性基本上很少出现,通常只会在网络非常拥挤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
UDP协议的应用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既然UDP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协议,那么还有什么使用价值或必要呢?其实不然,在有些情况下UDP协议可能会变得非常有用。因为UDP具有TCP所望尘莫及的速度优势。虽然TCP协议中植入了各种安全保障功能,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开销,无疑使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观UDP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
关于UDP协议的最早规范是RFC768,1980年发布。尽管时间已经很长,但是UDP协议仍然继续在主流应用中发挥着作用。包括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在内的许多应用都证明了UDP协议的存在价值。因为相对于可靠性来说,这些应用更加注重实际性能,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例如,更高的画面帧刷新速率)往往可以牺牲一定的可靠性(例如,会面质量)。这就是UDP和TCP两种协议的权衡之处。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特点,两种传输协议都将在今后的网络世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UDP报头
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
源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
数据报长度
校验值
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和TCP协议正是采用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支持。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报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先为其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一般来说,大于49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
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字节数。因为报头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该域主要被用来计算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又称为数据负载)。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 *** 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不过,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192字节。
UDP协议使用报头中的校验值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校验值首先在数据发送方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得出,在传递到接收方之后,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如果某个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者由于线路噪音等原因受到损坏,发送和接收方的校验计算值将不会相符,由此UDP协议可以检测是否出错。这与TCP协议是不同的,后者要求必须具有校验值。
许多链路层协议都提供错误检查,包括流行的以太网协议,也许想知道为什么UDP也要提供检查和。其原因是链路层以下的协议在源端和终端之间的某些通道可能不提供错误检测。虽然UDP提供有错误检测,但检测到错误时,UDP不做错误校正,只是简单地把损坏的消息段扔掉,或者给应用程序提供警告信息。
[编辑本段]UDP协议的几个特性
(1) 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虽然UDP是一个不可靠的协议,但它是分发信息的一个理想协议。例如,在屏幕上报告股票市场、在屏幕上显示航空信息等等。UDP也用在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中修改路由表。在这些应用场合下,如果有一个消息丢失,在几秒之后另一个新的消息就会替换它。UDP广泛用在多媒体应用中,例如,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开发的RealAudio软件,它是在因特网上把预先录制的或者现场音乐实时传送给客户机的一种软件,该软件使用的RealAudio audio-on-demand protocol协议就是运行在UDP之上的协议,大多数因特网电话软件产品也都运行在UDP之上。
UDP = uridine diphosphate,尿苷二磷酸,一种嘧啶核苷酸,由碱基、尿嘧啶与核糖组成,主要用途是RNA合成(转录)时的原料。 另外UDP也是DTP能量消耗后产物,功能类似ADP,但较ADP少见。参与微生物肽聚糖等的合成。
本程序在 Windows 7 Visual Studio 2015 和 Linux Ubuntu 15.04 GCC 5.11 下均编译运行测试通过。
本程序支持 Windows 和 Linux 之间传送文件,如果要在 Windows 和 Linux 之间传送文件,文件名不能出现中文。
本程序支持无线 WiFi,支持 USB 收发器,但仅支持局域网内传送文件,传送文件需要输入对方的 IP 地址。
本程序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既可以发送文件又可以接收文件。如果要在同一台机器上测试需要同时打开两个程序。
Windows 下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命令是:
ipconfigLinux 下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命令是:
ifconfig以下是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math.h>
#ifdef _MSC_VER
#include<winsock2.h>
#include<windows.h>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
#else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ignal.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arpa/inet.h>
#endif
// 存放发送接收字符数组大小
#define SIZEA 65501
// 每次发送接收字节数
#define SIZEB 65500
typedef struct sockaddr_in SockAddrIn
SockAddrIn serverAddr, remoteAddr, clientAddr
// 端口号
int iServerPort, iClientPort
// 新建 socket 信息
int iUDP
// 字符串转整型
int strToInt(char* acStr)
{
int i, iIndex = 0, iNum = 0, iSize = 0
if(acStr[0] == '+' || acStr[0] == '-')
iIndex = 1
for(iSize=iIndex iSize++)
if(acStr[iSize] < '0' || acStr[iSize] > '9')
break
for(i=iIndex i<iSize i++)
iNum += (int)pow(10, iSize - i - 1) * (acStr[i] - 48)
if(acStr[0] == '-')
iNum = - iNum
return iNum
}
// 整型转字符串
void intToStr(int iInt, char* acStr)
{
int iIndex = 0, iSize, iNum, iBit, i, j
if(iInt < 0)
{
acStr[0] = '-'
iInt = - iInt
iIndex = 1
}
for(i=0 i++)
if(iInt < pow(10, i))
break
iSize = i
for(i=0 i<iSize i++)
{
iNum = pow(10, iSize - i - 1)
iBit = iInt/iNum
iInt -= iNum*iBit
acStr[i + iIndex] = iBit + 48
}
if(iSize != 0)
acStr[iSize + iIndex] = '\0'
else
{
acStr[0] = '0'
acStr[1] = '\0'
}
}
void sleepUDP(int iSleep)
{
#ifdef _MSC_VER
Sleep(iSleep)
#else
usleep(iSleep*1000)
#endif
}
void openUDP(char* acIpAddr)
{
#ifdef _MSC_VER
// Winsows 启用 socket
WSADATA wsadata
if(WSAStartup(MAKEWORD(1, 1), &wsadata) == SOCKET_ERROR)
{
printf("启用 socket 失败\n")
exit(0)
}
#endif
// 新建 socket
if((iUDP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IPPROTO_UDP)) == -1)
{
printf("新建 socket 失败\n")
exit(0)
}
// 清零
memset(&serverAddr, 0, sizeof(serverAddr))
memset(&clientAddr, 0, sizeof(clientAddr))
// 设置协议 IP 地址及 Port
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iServerPort)
server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clientAddr.sin_family = AF_INET
clientAddr.sin_port = htons(iClientPort)
client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cIpAddr)
// 绑定端口,监听端口
if(bind(iUDP, (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 sizeof(serverAddr)) == -1)
{
printf("绑定端口失败\n")
exit(0)
}
}
void closeUDP(void)
{
#ifdef _MSC_VER
// Winsows 关闭 socket
closesocket(iUDP)
WSACleanup()
#endif
}
// 要发送的字符串
char acSendStr[SIZEA]
// 接收到的字符串
char acRecvStr[SIZEA]
// 请求信息
char acReq[SIZEA]
// 文件名字符串
char acFileName[SIZEA]
// 文件字节数字符串
char acFileSize[SIZEA]
int iSize, iNameSize
// 接收文件名
#ifdef _MSC_VER
DWORD WINAPI recvName(LPVOID p)
#else
void* recvName(void* arg)
#endif
{
int iAddrSize = sizeof(remoteAddr)
acReq[0] = 'n' acReq[1] = 'a' acReq[2] = 'm' acReq[3] = 'e' acReq[4] = '\0'
acRecvStr[0] = '\0'
printf("%s\n", "正在发送请求信息!")
// 发送请求信息
sendto(iUDP, acReq, strlen(acReq),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 每次发送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接收文件名
iSize = recvfrom(iUDP, acRecvStr, SIZEB,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return 0
}
// 接收文件
void recvFile(char* acDirName, char* acIpAddr)
{
FILE* pFile = NULL
int i, iFileSize, iRecvNum, iAddrSize = sizeof(remoteAddr)
// 路径文件名
char acDirAndFileName[SIZEA]
openUDP(acIpAddr)
// 接收文件名
for()
{
// 创建线程
#ifdef _MSC_VER
HANDLE hThread
DWORD threadId
hThread = CreateThread(NULL, 0, recvName, 0, 0, &threadId)
// 每次发送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00)
// 强制终止线程
TerminateThread(hThread, 0)
#else
pthread_t thread
void* thread_arg = (pthread_t)0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recvName, (void*)&thread_arg)
// 每次发送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00)
// 强制终止线程
pthread_cancel(thread)
#endif
if(acRecvStr[0] != '\0')
{
acRecvStr[iSize] = '\0'
printf("文件名为:%s\n", acRecvStr)
break
}
}
acDirAndFileName[0] = '\0'
strcat(acDirAndFileName, acDirName)
// 连接路径名和文件名
strcat(acDirAndFileName, acRecvStr)
// 如果已经有这个文件了就清空文件内容
pFile = fopen(acDirAndFileName, "w")
fclose(pFile)
acReq[0] = 's' acReq[1] = 'i' acReq[2] = 'z' acReq[3] = 'e' acReq[4] = '\0'
// 接收文件字节数
for()
{
// 发送请求信息
sendto(iUDP, acReq, strlen(acReq) + 1,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 每次发送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接收文件字节数
acRecvStr[0] = '\0'
iSize = recvfrom(iUDP, acRecvStr, SIZEB,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if(acRecvStr[0] != '\0')
{
acRecvStr[iSize] = '\0'
iFileSize = strToInt(acRecvStr)
printf("文件字节数为:%d\n", iFileSize)
break
}
}
// 以追加方式写入文件
pFile = fopen(acDirAndFileName, "ab")
// 文件分几次接收
iRecvNum = iFileSize/SIZEB
// 接收文件
for(i=0 i<iRecvNum i++)
{
intToStr(i, acReq)
for()
{
// 发送请求信息
sendto(iUDP, acReq, strlen(acReq) + 1,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printf("%s\t正在接收文件的第 %d 段\n", acReq, i)
// 每次发送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接收一段文件
iSize = recvfrom(iUDP, acRecvStr, SIZEB,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if(iSize == SIZEB)
{
// 以追加方式写入文件
fwrite(acRecvStr, sizeof(char), iSize, pFile)
break
}
}
}
// 接收文件剩余字节
iSize = iFileSize%SIZEB
if(iSize > 0)
{
acReq[0] = 'l' acReq[1] = 'a' acReq[2] = 's' acReq[3] = 't' acReq[4] = '\0'
for()
{
// 发送请求信息
sendto(iUDP, acReq, strlen(acReq) + 1,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 每次发送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接收文件剩余字节
if(recvfrom(iUDP, acRecvStr, iSize,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 iSize)
{
// 以追加方式写入文件
fwrite(acRecvStr, sizeof(char), iSize, pFile)
break
}
}
}
printf("%s\n", "文件接收完毕!")
// 关闭文件
fclose(pFile)
// 关闭连接
closeUDP()
}
// 发送文件名
#ifdef _MSC_VER
DWORD WINAPI sendName(LPVOID p)
#else
void* sendName(void* arg)
#endif
{
int iAddrSize = sizeof(remoteAddr)
acRecvStr[0] = '\0'
// 接收请求
printf("%s\n", "正在接收请求信息!")
recvfrom(iUDP, acRecvStr, 5,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如果请求信息正确发送文件名
if(acRecvStr[0] == 'n' && acRecvStr[1] == 'a' && acRecvStr[2] == 'm' && acRecvStr[3] == 'e' && acRecvStr[4] == '\0')
sendto(iUDP, acFileName, iNameSize,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return 0
}
// 发送文件
void sendFile(char* acDirAndFileName, char* acIpAddr)
{
int i, j, iFileSize, iSendNum, iAddrSize = sizeof(remoteAddr)
FILE* pFile = NULL
pFile = fopen(acDirAndFileName, "rb")
fseek(pFile, 0, SEEK_END)
// 文件字节数
iFileSize = ftell(pFile)
intToStr(iFileSize, acFileSize)
//printf("%s\n", acDirAndFileName)
// 获取文件名长度
iSize = strlen(acDirAndFileName)
for(i=iSize-1, iNameSize=0 i>=0 i--,iNameSize++)
if(acDirAndFileName[i] == '\\' || acDirAndFileName[i] == '/')
break
//printf("%d\n", iNameSize)
// 截取文件名
for(i=0 i<iNameSize i++)
acFileName[i] = acDirAndFileName[iSize - iNameSize + i]
acFileName[iNameSize] = '\0'
//printf("%s\n", acFileName)
openUDP(acIpAddr)
// 发送文件名
for()
{
// 创建线程
#ifdef _MSC_VER
HANDLE hThread
DWORD threadId
hThread = CreateThread(NULL, 0, sendName, 0, 0, &threadId)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00)
// 强制终止线程
TerminateThread(hThread, 0)
#else
pthread_t thread
void* thread_arg = (pthread_t)0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sendName, (void*)&thread_arg)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00)
// 强制终止线程
pthread_cancel(thread)
#endif
// 如果请求信息正确退出循环
if(acRecvStr[0] == 'n' && acRecvStr[1] == 'a' && acRecvStr[2] == 'm' && acRecvStr[3] == 'e' && acRecvStr[4] == '\0')
break
}
// 发送文件字节数
for()
{
acRecvStr[0] = '\0'
// 接收请求
recvfrom(iUDP, acRecvStr, 5,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如果请求信息正确
if(acRecvStr[0] == 's' && acRecvStr[1] == 'i' && acRecvStr[2] == 'z' && acRecvStr[3] == 'e' && acRecvStr[4] == '\0')
{
// 发送文件字节数
sendto(iUDP, acFileSize, strlen(acFileSize),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break
}
}
iSendNum = iFileSize/SIZEB
// 发送文件
if(iSendNum > 0)
{
for(i=0i++)
{
acRecvStr[0] = '\0'
// 接收请求
recvfrom(iUDP, acRecvStr, SIZEB,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printf("%s\t正在发送文件的第 %d 段\n", acRecvStr, i)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fseek(pFile, strToInt(acRecvStr)*SIZEB, SEEK_SET)
fread(acSendStr, 1, SIZEB, pFile)
//printf("%s\n", acSendStr)
// 发送一段文件
sendto(iUDP, acSendStr, SIZEB,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if(strToInt(acRecvStr) >= iSendNum - 1)
break
}
}
// 发送文件剩余字节
iSize = iFileSize%SIZEB
if(iSize > 0)
{
for()
{
acRecvStr[0] = '\0'
// 接收请求
recvfrom(iUDP, acRecvStr, 5, 0, (struct sockaddr*)&remoteAddr, &iAddrSize)
// 每次接收请求信息后等待一段时间
sleepUDP(10)
// 如果请求信息正确
if(acRecvStr[0] == 'l' && acRecvStr[1] == 'a' && acRecvStr[2] == 's' && acRecvStr[3] == 't' && acRecvStr[4] == '\0')
{
fseek(pFile, iSendNum*SIZEB, SEEK_SET)
fread(acSendStr, 1, iSize, pFile)
//printf("%s\n", acSendStr)
// 发送文件剩余字节
sendto(iUDP, acSendStr, iSize, 0, (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 sizeof(clientAddr))
break
}
}
}
printf("%s\n", "文件发送完毕!")
// 关闭连接
closeUDP()
}
int main(void)
{
char acDirName[SIZEA]
char acDirAndFileName[SIZEA]
char acIpAddr[15]
int i, iOption = 0, iSize = 0
FILE* pFile = NULL
char cLast = '\\'
option:
printf("%s\n", "****************************************************\n本程序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既可以发送文件又可以接收文件。\n支持无线 WiFi,支持 USB 收发器,但仅支持局域网内传送文件。\n如果要在 Windows 和 Linux 之间传送文件,文件名不能出现中文。\n如果要在同一台机器上测试需要同时打开两个程序。\n****************************************************")
printf("%s\n", "请输入选项,1.发送文件、2.接收文件。")
scanf("%d", &iOption)
// 发送文件
if(iOption == 1)
{
iServerPort = 1025
iClientPort = 1024
fileName:
printf("%s\n", "请输入需要发送的路径文件名。\nWindows 路径文件名格式:\t\tC:\\install.txt\nLinux 路径文件名格式:\t\t/home/install.txt")
scanf("%s", acDirAndFileName)
pFile = fopen(acDirAndFileName, "rb")
if(pFile == NULL)
{
printf("%s\n", "读取文件失败,请重新输入文件名。")
goto fileName
}
// 关闭文件
fclose(pFile)
printf("%s\n", "请输入接收文件方的 IP 地址,不能有空格。\n例如:\n192.168.1.104")
scanf("%s", acIpAddr)
sendFile(acDirAndFileName, acIpAddr)
}
// 接收文件
else if(iOption == 2)
{
iServerPort = 1024
iClientPort = 1025
dirName:
printf("%s\n", "请输入保存文件的路径名。\nWindows 路径名格式:\t\tC:\\img\\\nLinux 路径名格式:\t\t/home/")
scanf("%s", acDirName)
iSize = strlen(acDirName)
// 检查是不是 Linux 路径名
for(i=0 i<iSize i++)
{
if(acDirName[i] == '/')
{
cLast = '/'
break
}
}
// 检查路径名最后一个字符是不是 \ 或 /
if(acDirName[iSize - 1] != cLast)
{
acDirName[iSize] = cLast
acDirName[iSize + 1] = '\0'
}
acDirAndFileName[0] = '\0'
strcat(acDirAndFileName, acDirName)
strcat(acDirAndFileName, "a.txt")
// 试探保存一个无关紧要的文件
pFile = fopen(acDirAndFileName, "w")
if(pFile == NULL)
{
printf("%s\n", "该路径无法创建文件,请重新输入路径名。")
goto dirName
}
else
{
// 关闭文件
fclose(pFile)
// 删除文件
remove(acDirAndFileName)
}
printf("%s\n", "请输入发送文件方的 IP 地址,不能有空格。\n例如:\n192.168.2.249")
scanf("%s", acIpAddr)
recvFile(acDirName, acIpAddr)
}
else
{
printf("%s\n", "没有这个选项,请重新输入。")
goto option
}
return 0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