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2021-11-09,第1张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关于这题,做错的原因,还是对词语的意思理解不到位。还有对于语境中强调的重点和暗示没有get到。

语境中对于第二空,前有强调“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意思是要强调程序的重要性,要重视程序,而不仅仅是执行、落实。

老调重d: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尊重:尊敬+重视

分崩离析”指四分五裂,多形容国家、集团等分裂瓦解

“土崩瓦解”指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事物的分裂

还是不记得一些词的意思。另外,我发现这些都考得很细啊,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非常到位才行。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

“雨中收伞”加双引号属于形象化表达,指把资金收回去,第二空,应该是跟“雨中收伞”并列,也是形象化表达,指把资金收回去。那就是用的“釜底抽薪”的愿意。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加双引号的词语要加以注意,是形象化表达,还是表达反义,还是只是强调。

这题做的时候也很纠结。其实是感觉C项的龙争虎斗不是很合适,但是选C主要是觉得前面“研究的支撑”,这个“支撑”让我觉得应该要选“空中楼阁”,但实际确实没有强调龙虎斗的局面,前一空算是错了吧。而A项也许没有和这个词对应,但是“千帆竞发、无源之水”在表意上是正确的。另外, 按照粉笔老师讲的这个和“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的“热潮是对应的。

百家争鸣:现比喻 学术上 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按照分析来说,我这题错的有些离谱。就是还是对一些词的理解没有那么到位,仅限于平时使用的分,并没有到能在众多词中辨析的程度。比如这个“部分”说明是有个整体,然后才有部分,但这里并没有体现。同时,后面有按照顺序分,应该说能体现层次及层级。

另外,“带来混乱”这个搭配并不奇怪,还很常见。还有前面“很多概念的内涵和边界不够清楚”都暗示了第三空应该选择“混乱”。

A项“层次”,指同一事物由大小、高低等不同而形成的区别,C项“层级”,即层次、级别,在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分级,

这题的错误在于其实我没怎么看懂文段,而是凭感觉选了D。横线处在尾句,但不在结尾,要承上启下.,所以要关注前后的语境。我看这题我选D就很扯,文段只是讲换了一个频段,由C/KU换到了KA,但并没有说到频段多少的问题,只是频段本身的容量变大了。并且横线后面强调的都是在各地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也就是说横线处是对这个现象的说明,这里有一个递进关系。我做这题,算是只求速度,而不求正确率的乱选,看似根据感觉,实际上没有用。

细节判断题。这题做的时候就有点纠结吧,不知道这句话,“结果显示“雪球地球”仅在几千年内就可形成”这算不算形成速度,我不选B的原因,还有是受地球变成雪球的速度,一直是未解之谜这句的影响。但实际上,这句讲的是地球变成雪球的速度,而不是“雪球地球”形成的速度,所以其实是不一样的。B算是我的模糊选项,而A显然是没有的。

对于这题,有一个收获就是抓住主题词,关注总结句后的主语是“数学家”,也就是说这个文段的核心词是“数学家”。那么选项中一定要有核心词。还有“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这句的重点词,也是“具有数学才能的人”,同时,这和数学家那句是并列的,没有主次关系。我选D很大程度上是受另一方面之后的内容影响,其实就是把主要部分放到了后句。

另外,这题有个拓展,就是“观点+原因”的选项是优选。即解释说明类。

词句理解题。

首先找到关键词“正确打开方式”所在的位置,然后关注后面的句子,破折号之后解释说明,是要更加关注的句子,需要认真看,“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句话是重点。

再来分析选项,文中似乎多次提到共享,但D项有一个前提,“利用网络实现文物共享”,“网络”首先就把范围缩得太小了,再结合文中“多渠道的社会共享”,这个就很片面。而且其实从常识来说,怎么可能只有网络呢,这个不够升华,不符合这种出题的正确选项的高度。

我觉得对于真题的整理真的很重要,有一题,也是图形推理题,我第一次做那种题的时候,就觉得那个规律很扯,怎么可能想得到,但是当我这次再次碰到了类似的题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规律。

其实,像这题,我也有想到一些,比如白球的部分数这样的规律,但是没有找到,同时,没有举一反三,想到黑球的部分数这样的规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数了所有的黑球的数量,我发现黑球的数量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开始考虑位置规律,但是没有发现。

元素组成相同,但无明显位置规律。可以抽出来,看整体。其实就是在细节上面找不到规律的时候,就要开始跳出细节,看整体的规律。

我发现这种截面的我还挺经常错的。这次看了这个讲解的视频,整理了一些基础的图形的切面的方法,会给这样的图形一种基础的思考截面的时候从哪儿截的思路。另外一点,就是 这种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层去看。get

这题每个图形都有很多线条,把图形分割成了很多面,首先考虑面数。发现面数没有规律。继续观察发现,存在最小面和最大面,观察最小面和最大面的规律。1.3.5的最小面的图形和外框图形一样,2.4.6的最大图形和外框图形一样。

其实本质就是回到看元素了。

对于词语的理解不到位。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 时运 如何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每个选项,都对应着一个分句,自己要一个个去对照。

这题一点都不难,会错是因为不仔细。 读题不仔细 ,“对于任一序对,如果前项相同,则后项必定相同”,我理解成了相邻两项,如果前项相同,后项必定相同,导致没有观察选项中的非相邻项。这个算是 看选项不仔细。

另外,做这题时,我当时明明感觉A/D都符合要求,但是没有去找出其中的问题,而是随便选一个,这个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只追求速度,不追求正确率,当然,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对题目理解错误。

下次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应该立马意识到是自己可能读题、读选项存在问题,应该立马回头看,而不是盲目猜测。

这题还是对很多语句没有基础,不知道含义,纯属蒙。

多定义题。

膏腴之地:肥沃的土地。膏:肥   腴:丰腴,腹下的肥肉

这题的“润之以风雨”,润强调的是雨,风只是顺带的词。这个让我想到了“人潮、热潮”这种词语填空题,经常会有这些暗示的点,而抓住这些点,还比较容易做对,但如果这些点的对应,明显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强用。

这题我本来还自信满满,因为我只考虑到了平面间的关系,以为题干中的两个词是属于全同关系,故而选了C,但没想到,其实是题干理解错了。

所以做这种题,题干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理解正确。

这题是告诉我,常识还是要整理的,还有其实常识常考的点,也就是那些,是可以准备的。

因为对题干本身的关系就没有搞清楚,所以,根本不大好选。

微量元素和稀有金属是交叉关系,铜属于微量元素。

北极熊是哺乳动物,不是海洋动物

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是内陆湖,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是外流胡

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是并列关系,鳄鱼是爬行动物,不是节肢动物,也不是两栖动物,是卵生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A项:在刑事诉讼中可以先“立案”后“起诉”,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先“起诉”后“立案”,二者没有必然的时间先后顺序,而服刑在判决之后,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先立案后审理,先质证后判决,二者均为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技巧:论点中包含时间条件,正确答案往往有呼应。

加强力度:解释原因>举例子

加强削弱题,先找论点论据。

论点:只有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才能使甲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注意对象:甲公司)

论据:自从甲公司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后,公司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上升(对象:甲公司)

论点、论据话题一致,削弱就是削弱论点,并且最强的削弱就是削弱论点

这题我首先的错误是读题不仔细,B项在讲乙公司,我忽略了这个关键条件。第二是,我看到D项的时候也有犹豫,觉得D项也可以,但是跟上面一样,没有反过来再看我之前看得选项或者题干是不是漏了什么信息,或者看错了。又是随便蒙一个。

这题除了这些反思以外,还有一点刚刚学到的,就是论点中,用这种逻辑关联词表述的,可以转成符号语言。

如论点:甲公司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推出 实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

像这种情况,A推B的否定就是A且非B,注意这种表达。

这题我觉得我方法还是没用错的,就是代入,虽然答案是可以直接进行推理的,但我觉得代入比较直观吧。但问题是忽略了一些条件,可能是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就只注意到了眼下的条件,应该再看一眼。

01

因为在夜间工作有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1.不受他人打扰的环境。2.夜间疲劳的大脑让人能更好的集中精力。3.明亮的电脑屏幕可以让人保持清醒。这三个优势决定了很多程序员喜欢在夜间工作。

有人说,程序员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喝的是咖啡,挤出来的是代码。

此言不虚,随便找个有上进心的程序员问问,就会发现他们多半都会在深夜活动。有的早起,有的晚睡;有的凌晨4点起床,有的凌晨4点入睡。

这么做的关键还是为了集中精力。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闭门静思,那样跟半夜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这取决于三个因素:创作者的日程、沉睡的大脑和明亮的电脑屏幕。

创作者的日程

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2009年撰文描述过创作者的日程——从根本上讲,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日程。传统的管理者日程以小时为单位来划分,10分钟的干扰最多只会浪费你1小时的时间。

但与此同时,格雷厄姆还总结了一种“创作者的日程”——也就是我们这些搞创作的人所遵循的日程。从事一个庞大的抽象系统,需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曾经有人将此比作用昂贵的水晶玻璃来搭建房屋,一旦有人分散你的精力,整个工程都会土崩瓦解成无数的碎片。

正因如此,程序员对干扰他们工作的事情才格外厌恶。

由于这是一笔重大的脑力投资,所以,除非能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而不被打扰,否则我们根本无法开始工作。费尽心思在脑海中搭建出了整个模型,但却在半小时后土崩瓦解,绝对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事实上,如果你有幸与很多企业创始人进行沟通,就会发现,他们很难在白天完成任何工作。因为在白天,他们要面临各种干扰,需要处理各种重要事情,还要回复各方邮件。所以,多数人都选择在夜深人静,其他人都入睡时,再来干正事。

沉睡的大脑

但就算是程序员,到了晚上也该睡觉——程序员也是人,他们到了白天也会感觉更加清醒。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大脑想要入睡时完成最耗脑力的工作,反而在大脑最亢奋、最清醒的时候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呢?

因为越是疲劳,就越能写出好代码。

与鲍尔默峰值类似(ballmerpeak),疲劳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大脑很疲劳,所以不得不集中精力!没有多余的脑力让你分神。

当喝茶过多或者在不恰当的时候摄入能量饮料时,我的工作效率往往最低。这会导致我异常活跃,一会儿刷Twitter,一会儿看新闻,思维总是东奔西跑,无法聚精会神。

我本以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工作——精力充沛,脑力富足。但恰恰相反,我始终在牵绊自己的进程,无法集中精力超过两秒。

相反,当我略感疲惫时,我会集中精力编程。由于大脑略感疲惫,所以我能连续好几个小时编程,而不会分散精力去刷Twitter或Facebook,感觉就像互联网消失了一样。

我认为这适用于多数程序员。我们的脑力对于80%的工作而言都是过剩的——面对现实吧,要写出一段生动的代码,需要编写10倍的平庸代码来为它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即使你从事的是最先进的机器学习(或其他技术),很多工作也只是清理数据,以及用令人愉悦的方式呈现结果。

当你的大脑没有全负荷运转时,它就会寻找其他可做的事情。疲劳会让你变得迟钝,集中精力处理手头的工作,无暇顾及其他。

明亮的电脑屏幕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在夜间盯着明亮的光源,你的睡眠周期就会推后。你会不知疲倦地工作到凌晨3点。然后,你会一觉睡到上午11点。而夜幕降临时,你也不会感觉疲劳,因为你11点才刚刚起床。

经过足够的反复后,你相当于进入了不同的时区。更有趣的在于,这种状态似乎不会反d:一旦你进入了凌晨三四点入睡的均衡状态,就会始终保持这种节奏。

或者,当周围的人都告诉我们,下午2点吃早餐实在是太懒惰了,那么我们或许就会让闹钟来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

综上所述,程序员之所以在夜间工作,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时间不会被施加任何限制,这就给了你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你的大脑也不会反复地分心,而明亮的屏幕也会让你保持清醒。

熟悉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人大都知道,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可是,数学史界却同样坚持认为,冯·诺依曼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遍历理论、拓扑群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算子代数甚至被命名为“冯·诺依曼代数”。 物理学家说,冯·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经济学家则反复强调,冯·诺依曼建立的经济增长横型体系,特别是40年代出版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使他在经济学和决策科学领域竖起了一块丰碑。

无论史学家怎样评价,美籍匈牙利裔学者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都不愧为杰出的全才科学大师。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这位天才人物的少年时代,竟请不到一位家庭教师……

事情发生在1931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位犹太银行家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要为他11岁的孩子招聘家庭教师,聘金超过常规10倍。布达佩斯人才济济,可一个多月过去,居然没有一人前往应聘。因为这个城市里,谁都听说过,银行家的长子冯·诺依曼聪慧过人,3岁就能背诵父亲帐本上的所有数字,6岁能够心算8位数除8位数的复杂算术题,8岁学会了微积分,其非凡的学习能力,使那些曾经教过他的教师惊诧不已。

父亲无可奈何,只好把冯·诺依曼送进一所正规学校就读。不到一个学期,他班上的数学老师走进家门,告诉银行家自己的数学水平已远不能满足冯·诺依曼的需要。“假如不给创造这孩子深造的机会,将会耽误他的前途,”老师认真地说道,“我可以将他推荐给一位数学教授,您看如何?”

银行家一听大喜过望,于是冯·诺依曼一面在学校跟班读书,一面由布达佩斯大学教授为他“开小灶”。然而,这种状况也没能维持几年,勤奋好学的中学生很快又超过了大学教授,他居然把学习的触角伸进了当时最新数学分支——集合论和泛函分析,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并且学会了七种外语。毕业前夕,冯·诺依曼与数学教授联名发表了他第一篇数学论文,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

考大学前夕,匈牙利政局出现动荡,冯·诺依曼便浪迹欧洲各地,在柏林和瑞士一些著名的大学听课。22岁时,他获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师文凭。一年之后,轻而易举摘取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柏林当了几年无薪讲师后,他转而攻向物理学,为量子 力学研究数学模型,又使自己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风华正茂的冯·诺依曼,靠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在科学殿堂里“横扫千军如卷席”,成为横跨“数、理、化”各门学科的超级全才。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28年,美国数学泰斗、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维伯伦教授(O.Veblen)广罗天下之英才,一封烫金的大红聘书,寄给了柏林大学这位无薪讲师,请他去美国讲授“量子力学理论课”。冯·诺依曼预料到未来科学的发展中心即将西移,欣然同意赴美国任教。1930年,27岁的冯·诺依曼被提升为教授;1933年,他又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第一批终身教授,而且是6名大师中最年轻的一名。

在冯·诺依曼的一些同事眼里,他简直就不象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他们评价说:“你看,琼尼的确不是凡人,但在同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之后,他也学会了怎样出色地去模仿世人。”冯·诺依曼的思维极快,几乎在别人才说出头几句话时,就立即了解到对方最后的观点。天才出自于勤奋,他差不多天都工作到黎明才入睡,也常常因刻苦钻研而神魂颠倒,闹出些小笑话来。

据说有一天,冯·诺依曼心神不定地被同事拉上了牌桌。一边打牌,一边还在想他的课题,狼狈不堪地“输掉”了10元钱。这位同事也是数学家,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捉弄一下他的朋友,于是用赢得的5元钱,购买了一本冯·诺依曼撰写的《博奕论和经济行为》,并把剩下的5元贴在书的封面,以表明他 “战胜”了“赌博经济理论家”,着实使冯·诺依曼“好没面子”。

另一则笑话发生在ENIAC计算机研制时期。 有几个数学家聚在一起切磋数学难题,百思不得某题之解。有个人决定带着台式计算器回家继续演算。次日清晨,他眼圈黑黑,面带倦容走进办公室,颇为得意地对大家炫耀说:“我从昨天晚上一直算到今晨4点半,总算找到那难题的5种特殊解答。它们一个比一个更难咧!”说话间,冯·诺依曼推门进来,“什么题更难?”虽只听到后面半句话,但“更难”二字使他马上来了劲。有人把题目讲给他听,教授顿时把自己该办的事抛在爪哇国,兴致勃勃地提议道:“让我们一起算算这5种特殊的解答吧。”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教授的“神算”本领。只见冯·诺依曼眼望天花板,不言不语,迅速进到“入定” 状态。约莫过了5分来钟,就说出了前4种解答,又在沉思着第5种……。青年数学家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脱口讲出答案。冯·诺依曼吃了一惊,但没有接话茬。又过了1分钟,他才说道:“你算得对!”

那位数学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去,他不无揶揄地想:“还造什么计算机哟,教授的头脑不就是一台‘超高速计算机’吗?”然而,冯·诺依曼却呆在原地,陷入苦苦的思索,许久都不能自拔。有人轻声向他询问缘由,教授不安地回答说:“我在想,他究竟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听到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他用台式计算器算了整整一个夜晚!”冯·诺依曼一愣,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

冯·诺依曼对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当然是在计算机领域。

1944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戈德斯坦来到阿贝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过来。来者正是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冯·诺依曼。天赐良机,戈德斯坦感到绝不能放过这次偶然的邂逅,他把早已埋藏在心中的几个数学难题,一古脑儿倒出来,向数学大师讨教。数学家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耐心地为戈德斯坦排忧解难。听着听着,冯·诺依曼不觉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敏锐地从数学问题里,感到眼前这位青年身边正发生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他开始反过来向戈德斯坦发问,直问得年轻人“好像又经历了一次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戈德斯坦毫不隐瞒地告诉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课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冯·诺依曼真的被震惊了,随即又感到极其兴奋。从1940年起,他就是阿贝丁试炮场的顾问,同样的计算问题也曾使数学大师焦虑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向戈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一看那台尚未出世的机器。多年后,戈德斯坦回忆说:“当琼尼看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件工作时,他就双脚跳到电子计算机旁”。

莫契利和埃克特高兴地等待着冯·诺依曼的来访,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这位著名学者的指导,同时又有点儿怀疑。埃克特私下对莫契利说道:“你只要听听他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出冯·诺依曼是不是真正的天才”。

骄阳似火的8月,冯·诺依曼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莫尔学院的试验基地,马不停蹄约见攻关小组成员。莫契利想起了埃克特的话,竖着耳朵聆听数学大师的第一个问题。当他听到冯·诺依曼首先问及的是机器的逻辑结构时,不由得对埃克特心照不宣地一笑,两人同时都被这位大科学家的睿智所折服!从此,冯· 诺依曼成为莫尔学院电子计算机攻关小组的实际顾问,与小组成员频繁地交换意见。年轻人机敏地提出各种设想,冯·诺依曼则运用他渊博的学识把讨论引向深入,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的系统设计思想。冯·诺依曼以其厚实的科技功底、极强的综合能力与青年们结合,极大提高了莫尔小组的整体水平,使莫尔小组成为“人才放大器”,至今依然是科学界敬慕的科研组织典范。

人们后来把“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戴在冯·诺依曼头上,而不是第一台电脑的两位实际研制者,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莫契利和埃克特研制的ENIAC计算机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它最致命的缺点是程序与计算两分离。指挥近2万电子管“开关”工作的程序指令,被存 放在机器的外部电路里。需要计算某个题目前,埃克特必须派人把数百条线路用手接通,像电话接线员那样工作几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进行几分钟运算。

在ENIAC尚未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已开始准备对这台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的改造。在短短10个月里,冯·诺依曼迅速把概念变成了方案。新机器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EDVAC。1945年6月,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洋洋万言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电脑体系结构坚实的根基,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电脑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

在EDVAC报告中, 冯·诺依曼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运算器CA、 逻辑控制器CC、存储器M、输入装置I和输出装置O,并描述了五大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与ENIAC相比,EDVAC的改进首先在于冯·诺依曼巧妙地想出“存储程序”的办法,程序也被他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一条接着一条地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其次,他明确提出这种机器必须采用二进制数制,以充分发挥电子器件的工作特点,使结构紧凑且更通用化。人们后来把按这一方案思想设计的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

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奔腾”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大大小小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掌心。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子计算机之父”。当然,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但冯·诺依曼对于发展电脑做出的巨大功绩,永远也不会因此而泯灭其光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ENIAC研制小组发生令人痛惜的分裂,“内存程序”的机器无法被立即研制。冯·诺依曼、戈德斯坦和勃克斯三人返回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他们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先期研制出新的IAS计算机(IAS即高级研究院英文缩写)。

冯·诺依曼的归来,在普林斯顿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脑热。一向冷冷清清的研究院沸腾了,大批专业人才仰慕他的大名,纷至沓来,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一时间成为美国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心。 冯·诺依曼乘热打铁,着手将他那101页计算机方案付诸实施。1951 年,这台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EDSAC计算机终于面世,程序储存在机器内部后,效率比ENIAC提高数百倍,只用了3563个电子管和1万只晶体二极管,以1024个水银延迟线来储存程序和数据,消耗电力和占地面积亦只有ENIAC的三分之一。

在冯·诺依曼研制ISA电脑的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按照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ISA照片结构复制的计算机。例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MANIAC,伊利诺斯大学制造的ILLAC。雷明顿·兰德公司科学家沃尔(W. Ware)甚至不顾冯·诺依曼的反对,把他研制的机器命名为JOHNIAC(“约翰尼克” ,“约翰”即冯·诺依曼的名字)。冯·诺依曼的大名已经成为现代电脑的代名词。

在普林斯顿,冯·诺依曼还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各个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他提出了一项用计算机预报天气的研究计划,构成了今天系统的气象数值预报的基础;他受聘担任IBM公司的科学顾问,帮助该公司催生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电脑IBM 701;他对电脑与人脑的相似性怀着浓厚的兴趣,准备从计算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思维;他虽然没有参加达特默斯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但他开创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数学学派;他甚至是提出计算机程序可以复制的第一人,在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电脑病毒的出现……

1957年2月8日,冯·诺依曼身患骨癌,甚至没来得及写完那篇关于用电脑模拟人类语言的讲稿,就在美国德里医院与世长辞,只生活了 54个春秋。他一生获得了数不清的奖项,包括两次获得美国总统奖,1994年还被追授予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他是电脑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代伟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060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