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哪些

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哪些,第1张

( 1 ) 集中联想程序范式( 简称 DRM 范式) 

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都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称关键诱何)和与它相联系的 15 个学习项目组成。测试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结果发现,回忆和再认中,被试将关键诱饵识别为 “旧的”比率(虚报率)接近实际呈现的词的击中率,发生了错误记忆。

( 2 ) 类别联想程序范式 

实验材料包含多种类别的词表。学习阶段,给被试一个包含熟悉名词的多种类别的词表,每个类别中含有 1 个、3 个、5 个范例。测试阶段,让被试对于学习过的范例进行再认。比如词表上属于“阅读材料”的这个类别的范例是“小册子、喜剧书、报纸”。结果发现,在随后的测验中,被试对于学过范例的再认要高于未学过相关范例的错误再认。 但正确和错误再认均随着学习过程中同一类别范例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3 )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先让被试观看某事件的纪录片,然后向其提供含有误导信息的描述或问题,在一段时间后,要求被试根据记忆回答一些问题,然后分析被试回答的准确性和自信水平。

( 4 ) 无意识知觉范式 

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由雅各比和怀特豪斯提出,他们在实验中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单词,并告之随后将进行再认测验。在再认阶段,每个单词呈现之前先以短暂的时间闪过一个背景词,并在视觉上对它进行掩蔽以防止被试看到。背景词和预测词之间的关系有三种:①匹配,即两者完全相同;②不匹配,即两者完成不同;③基线,即没有背景词。此外,还通过控制时间,区分出有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结果表明: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呈现的时间长短,当呈现时间较短时,相对于不匹配的背景,被试在匹配背景下更易将新词判断为 “旧”;而当背景词呈现时间较长时,则出现相反的效应。由此表明,无意识知觉影响了再认记忆判断。

( 5 ) KK 范式 

KK 范式提示了误导信息同样可以改变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记忆。 卡辛和基舍尔在实验中考察了社会依从对特定事件错误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中,让被试将听到的单词在电脑上打出来,但同时告诉他们不要按 ALT 键,因为这样会导致发生错误。在被试进行一段时间后,电脑发出爆炸声(实验设计中的一部分)。这时,主试故意告诉被试因为他们按了 ALT 键,导致数据丢失,并对一半被试告知有人看到他们按了 ALT 键。结果发现,当被试被指责说有人看到他们按了 ALT 键,他们更可能承认并认为自己确实按了 ALT 键,并感到内疚,且能说出按 ALT键的细节,即发生了错误记忆。

第一个阶段为预试阶段。在这个阶段,被试对出现的目标类别(Fruit、bugs),或者属性类别(good、Bad ),这样的单一类别做出反应,使被试熟悉实验的 *** 作过程。

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实验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被试对目标类别(Fruit)与属性类别(good)做出反应,对Bugs 和Bad 则不做出反应。第二部分中,被试对目标类别(Fruit)和属类别(Bad) 做出反应,对Bugs 和good不做出反应。第三部分中,目标类别(Bugs)和属性类别(good)做出反应,对fruit和bad则不做出反应。第四部分中,目标类别(bugs)和属性类别(bad)做出反应,对fruit和good则不作出反应。四个部分通过实验程序设置随机呈现。把(fruit+good)和(fruit+bad)这两个阶段的d分数作为考察指标。 实验中采用d指标, 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命中率, 将不正确的No- go反应视为虚报率, 将命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后, 其差值即为d分数, 表明从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 如果d分数低于0, 表明被试不能从噪音中区分出信号。实验中以两个阶段d分数作为考察指标, 其原理在于, 如果信号中的目标类别和属性类别概念联系紧密, 相较于联系不太紧密或者没有联系的联结, 被试的反应更为敏感, 从而更容易从噪音中分辨出信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096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