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作业、程序和程式之间的联络:一个作业通常包括程式、资料和 *** 作说明书三部分。每一个程序由PCB、程式和资料集合组成,这说明程式是程序的一部分,是程序的实体。因此,一个作袜卜业可划分为若干个程序来完成,而每个程序又都有其实体一程式和资料集合。
(2)程序和程式的区别
①程序是程式的一次执行,属于动态概念,而程式是一组有序的指令,是一种静态概念。但程序离开了程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②一个程序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式z反之,同一程式可能由几个程序同时执行。③程式可作为软体资源长期保留,而程序是程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暂时的。程序具有生命期。
④程序具有并发性,能与其它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式不具备这种特征。
⑤程序是一个独立的执行单位,也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排程的一个独立单位。因此,程序具有独立性,但有时程序间又具有相互制约性。
六种记账程式的异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式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优点是便于理解,便于掌握。但是业务量大时,增加了登记总分类账的任务量。所以适用于一些小规模,业务量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式是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优点是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手续简便,且汇总表起著试算平衡的作用。但是只反映借方和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反映各科目的对应关系以及经济业务的世带来龙去脉,不便于分析,检查经济活动的情况,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于业务量大,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搜好芦核算组织程式是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并以此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优点是汇总归类,减轻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及时提供报表,能明确反映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检查经济活动的发生状况。但是,不考虑经济业务的性质,不利于分工,且业务量较大。适用于规模大,业务量多的企业。
Linux高手请进,急!Linux指令码,与二进位制程式的异同linux指令码基于Shell,是一将Shell命令放在一个档案中,然后让Shell读取并执行这个档案,可以将这个功能看作是一种shell程式,而Shell命令就像是这个程式里的语句,包含Shell命令的档案叫做Shell指令码。可以说SHELL语言既是命令又是一种程式语言。
根据使用的shell的不同,Shell指令码编写也有细微的区别。
Linux二进位制可执行档案,指的是将程式,如各种程式语言所编写的程式,甚至SHELL指令码进行编译,解释后,整理的二进位制可执行档案。可以作为机器工作的直接语言。可以认为他是用来直接命令下层硬体的。
主要区别是:Shell指令码具有可读性好,改写方便。而二进位制程式要改动只能改变原始码,重新编译。
你可以理解成Shell指令码像C++那类的程式语言,二进位制程式类似于.exe可执行档案就行了。
不过shell和C++不一样。他首先是一种命令,他具有一定的程式设计功能,但并不能与程式语言想比。
再次,他与DOS命令列很像,但是却比DOS命令列更强大。
试述审判监督程式与第二审程式的异同审判监督程式与第二审程式的区别:
1。审理的物件不同。审判监督程式审理的是判决或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二审程式是一审程式判决或裁定尚未生效的案件。
2。提起的主体不同。审判监督程式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而二审程式由依法享有上诉权的人和在一审程式中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提起。
3。提起的条件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式必须是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在认识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而二审程式如果由上诉人提出则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表示即可上诉,如果由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则要求认为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4。提起期限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式除因发现新罪或将无罪改为有罪受追诉时效的制约以外,没有期限限制,只要原判决或裁定已生效,可以是在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正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是以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执行完毕以后;提起二审程式必须是在法定的上诉期和抗诉期内。
5。审判适用的程式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式审理案件适用何种具体审判程式取决于以生效的判决,裁定原来适用的程式,原来是第一审案件,适用第一审程式审判,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是提审案件,应当使用第二审程式审判。
6。审判结果能否加刑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式审理案件,其最终审判结果可以是减轻原判刑罚,也可以加重原判刑罚;而按照二审程式审理案件作出裁判时必须遵守上诉不加刑原则。
合同三大解除程式的异同合同的解除并非三大程式,而是两种解除方式。
《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此条款是关于约定解除权的规定。约定解除权,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情况,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解除权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约定,可以约定一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也可以约定双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当解除合同的条件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而不必再与对方当事人协商。
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虽然都是基于当事人双方的合意,但二者有区别,表现在:
⑴协议解除是当事人双方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达成解除原合同的协议;而约定解除权是约定将来发生某种情况时,一方或双方享有解除权。
⑵协议解除不是约定解除权,而是解除现存的合同关系,并对解除合同后的责任分担、损失分配达成共识;而约定解除权本身不导致合同的解除,只有在约定的解除条件成熟时,通过行使解除权方可使合同归于消灭。
⑶协议解除主要是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安排、调整和分配;约定解除权主要是当事人为维护自己权益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在本案中,买卖合同的解除权,即如果卖方未如期交货,买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因此,当卖方未如期供货时,买方有权解除合同。
特别程式与非讼程式异同?
特别程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式,与此对应的是概念是通常诉讼程式(包括普通程式和简易程式)。适用的案件有两类:一类是选民资格案件,另一类是非讼案件。
非讼程式的的使用范围是:
狭义的非讼程式主要是指民事诉讼法第15 章规定的特别程式:选民资格案件; 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以及2012年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新增的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注:选民资格案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非讼案件。
程序和程式的关系?程序是程式在计算机上的一次执行活动。当你执行一个程式,你就启动了一个程序。显然,程式是死的(静态的),程序是活的(动态的)。程序可以分为系统程序和使用者程序。凡是用于完成作业系统的各种功能的程序就是系统程序,它们就是处于执行状态下的作业系统本身;使用者程序就是所有由你启动的程序。程序是作业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
程序为应用程式的执行例项,是应用程式的一次动态执行。看似高深,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是作业系统当前执行的执行程式。在系统当前执行的执行程式里包括:系统管理计算机个体和完成各种 *** 作所必需的程式;使用者开启、执行的额外程式,当然也包括使用者不知道,而自动执行的非法程式(它们就有可能是病毒程式)。
危害较大的可执行病毒同样以“程序”形式出现在系统内部(一些病毒可能并不被程序列表显示,如“巨集病毒”),那么及时检视并准确杀掉非法程序对于手工防毒有起著关键性的作用。
执行绪,程序和程式的区别区别
1、一个程序可以拥有多个执行绪,而一个执行绪同时只能被一个程序所拥有。
2、程序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执行绪是处理机排程的基本单位,所有的执行绪共享其所属程序的所有资源与程式码。
3、执行绪执行过程之中很容易进行协作同步,而程序需要通过讯息通讯进行同步。
4、执行绪的划分尺度更小,并发性更高。
5、执行绪共享程序的资料的同时,有自己私有的的堆叠。
6、执行绪不能单独执行,但是每一个执行绪都有程式的入口、执行序列以及程式出口。它必须组成程序才能被执行。
民事诉讼二审程式与刑事诉讼二审程式的异同比较民事诉讼二审程式与刑事诉讼二审程式的相同之处主要是:
1、都是基于诉讼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上诉而引起的诉讼;
2、都应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3、二审民作出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判决、裁定。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审理范围不同。
在民事二审中,二审法院仅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未上诉的内容不进行审理;而在刑事二审中,二审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2、审限规定不同。
民事判决二审的审限一般为三个月,民事裁定二审的审限为三十日;而刑事二审的审限则一般为二个月。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阶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如何查询某个程式的程序名,或者说程式与程序名的规律.如果是电脑的,
Process Explorer这个软体好用。
一、进程的引入多道程序系统中,程序具有:并行、制约以及动态的特征。程序概念难以便是和反映系统中的情况:
1. 程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程序是完成某个功能的指令集和。系统实际上是出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程序不能反映这种动态性。
2. 程序概念不能反映系统中的并行特性
例如:两个C语言源程序由一个编译程序完成编译,若用程序概念理解,内存中只有一个编译程序运行(两个源程序看作编译程序的输入数据),但是这样无法说明白内存中运行着两个任务。程序的概念不能表示这种并行情况,反映不了他们活动渣者春的规律和状态变化。就像不能用菜谱(程序)代替炒菜(程序执行的过程)一样(这句话我稍微修改了一下,感觉应该是这样表诉才对)。
二、进程的定义
进程: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运行的基本单位。
三、进程与程序的差别
1. 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概念。
程序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和,是静态概念。
2. 不同的进程可以执行同一个程序
区分进程的条件:所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集合。
两个进程即使执行在相同的程序上,只要他们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合上,他们也是两个进程。例如:多个用户同时调用同一个编译程序编译他们编写的C语言源程序,由于编译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合(不同的C语言源程序)上,于是产生了一个个不同的进程。
3.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当 *** 作系统要完成某个任务时,它会创建一个进程。当进程完成任务之后,系统就会撤销这个进程,收回它所占用的资源。从创建到撤销的时间段就是进程的生命期。
4. 进程之间存在并发性
在一个系统中,同时会存在多个进程。他们轮流占用CPU和各种资源。
5. 进程间会相互制约
进程是系统中资源分配和运行调度的单位,在对资源的共享和竞争中,必然相互制约,影响各自向前推进的速度。
6. 进程可以创建子进程,程序不能创建子程序
7. 从结构上讲,每个进程都由程序、数据和一个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 PCB)组成
四、进程的重要特征
1. 动态特征:进程对应于程序的运行,动态产生、消亡,在其生命周期中进程也是动态的。
2. 并发特征:任何进程都可以同其他进程一起向前推进。
3. 独立特征:进程是相对完整的调度单位,可以获得CPU,参与并发执行。
4. 交往特征: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与其他进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关系。
5. 异步特征:每个进程都以相对独立、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6. 结构特征:每个进程都有一个PCB作为他的数据结构。
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共享特征。
五、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1.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a. 运行状态:获得CPU的进程处于此状态,对应的程序在CPU上运行着。
b. 阻塞状态:为了等待某个外部事件的发生如耐(如等待I/O *** 作的完成,等待另一个进程发来消息),暂时无法运行。也成为等待状态。
c. 就绪状态:具备了一切运行需要的条件,由于其他进程占用CPU而暂时无法运行。
2. 进程状态转换
a. 运行状态 ===>阻塞状态:例如正在运行的进程提出I/O请求,由嫌稿运行状态转化为阻塞状态。
b. 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例如I/O *** 作完成之后,由阻塞状态转化为就绪状态。
c. 就绪状态 ===>运行状态:例如就绪状态的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分配到CPU中运行,由就绪状态转化为运行状态。
d. 运行状态 ===>就绪状态: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的时间片用完,不得不让出uCPU,由运行状态转化为就绪状态。
3. 进程的类型
a. 系统进程: *** 作系统用来管理资源的进程,当系统进程处于运行态时,CPU处于管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由 *** 作系统负责。
b. 用户进程: *** 作系统可以独立执行的的用户程序段,当用户进程处于运行态时,CPU处于目态,用户进程之间的关系由用户负责。
六、进程控制块
1. 进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a. 程序
b. 数据
c. 进程控制块(PCB):为了管理和控制进程,系统在创建每个进程时,都为其开辟一个专用的存储区,用以记录它在系统中的动态特性。系统根据存储区的信息对进程实施控制管理。进程任务完成后,系统收回该存储区,进程随之消亡,这一存储区就是进程控制块。
PCB随着进程的创建而建立,撤销而消亡。系统根据PCB感知一个进程的存在,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物理标识(这一点可以类比作业控制块JCB)。
2. 进程控制块的内容
PCB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用不同的数据结构表示。为了系统管理和控制进程方便,系统常常将所有进程的PCB存放在内存中系统表格区(这是什么区?不懂,待我仔细查查),并按照进程内部标号由小到大顺序存放。
整个系统中各进程的的PCB集合可用数组表示。这时进程内部标号可以与数组元素下标联系。
各系统预留的PCB空间往往是固定的,如UNIX系统中规定进程数量不超过50个(这一点我有点怀疑)。
*** 作系统不同,PCB的格式、大小及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的,应该包含如下四个信息。
a. 标识信息:进程名。
b. 说明信息:进程状态、程序存放位置。
c. 现场信息:通用寄存器内存、控制寄存器内存、断点地址。
d. 管理信息:进程优先数、队列指针。
七、进程控制块的组织
系统中,有着许多不同状态的进程,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阻塞原因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调度和管理,常将进程控制块PCB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起来。
1. 线性结构
把所有不同状态的进程的PCB组织在一个表格中。
最简单,适用于进程数目不多的 *** 作系统,如UNIX系统,缺点是调用时,往往需要查询整个PCB表,时间复杂度略高。
2. 索引结构
分别把具有不同状态的进程PCB组织在同一个表中,于是有就绪进程表、运行进程表(多机系统中,还有现在的多核系统应该也有吧)以及各种等待事件的阻塞进程表。
系统中的一些固定单元分别指出各表的起始地址。
3. 链式结构
采用队列形式时,每个进程的PCB中要增加一个链指针表项,指向队列的下一个PCB起始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