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普通程序员(英文Programmer)是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的专业人芹帆友员。
显然不是必须的。在大学阶段成为人生赢家的道路有很多,ACM在其中恐怕还算比较曲折的一条。然而程序员是否必须参加ACM这个问题,和让亮题主是否有必要参加ACM似乎也毫无关联。接下来谈谈实际问题:小马过河,是该蛙泳还是狗刨。很多ACM相关的吐槽诸位都应该听多了:大量重风格糟糕的编码练习,在某些算法细节的实现上过于别扭的纠结,各种在现实应用中并无卵用的神棍算法大行其道。。。。。比如这篇算法竞赛总结里的吐槽(Overview of Programming Contests)(各种程序设计比赛总结得很完善,推荐各位看看)诚然,从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在各种古典算法的骨架上,玩上几年披着程式设计外衣的思维游戏,想必不会是捷径。然而,我对ACM的理解是,它真正牛逼的地方,不在于从中学了多少算法,做了多少题。而是厉害在生态系统的完备上。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由以ICPC为首的诸多算法竞赛赛事,和校内集训队构成的整体环境。首先,私以为,对个人成长来说,反馈才是核心。而算法竞赛的一大特点恰恰是高反馈。从每个提交返回的AC,WA,TLE,到topcoder,codeforces等大型线上赛网站的elo rating系统,各种各样商业公司组织的算法比赛,以及ICPC赛事本身积淀至坦族宽今的仪式感构成了ICPC完整的反馈体系。高反馈给予了算法竞穗好赛选手高动力。君不见,诸多竞赛选手一年里的很多个晚上为了能够做场线上赛,冒着被室友杀身之险,在断了电的宿舍里,摸黑战斗到凌晨两三点(主要是时差问题), 并且还能乐在其中。像轮子哥一般自少年时期便执着于代码的杰出技术青年着实不多,然而能在炎炎夏日连续两个月,每天坚持训练十个小时以上,整个算法竞赛生涯倾注数千小时于coding之上的ACMer却比比皆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