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的计算公式,第1张

一、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1、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2、分度圆察樱直径=齿数*模数

3、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二、M4 32齿

1、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2、分度圆直径=32*4=128mm

3、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三、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

1、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扩展资料:

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肢稿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从上述败饥丛公式可见,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分圆直径和齿数,模数只是人为设定的参数,是一个比值,它跟分圆齿厚有关,因而能度量轮齿大小,是工业化过程的历史产物。

参考资料:齿轮模数-百度百科

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 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齿轮的变位系数是变位系数x径向变位系数,加工标准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加工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中线与齿轮分度圆相切位置偏移距离xm,外移x为正,内移x为负。

除了圆锥齿轮有时采用切向变位xt外,圆柱齿轮一般只采用径向变位。变位系数x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凑中心距,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和改善传动质量。坦兆毁

扩展资料:

齿轮计算常用公式:

1、计算模数公式:D1外=Zm+2m

2、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公式:D1=m*Z1

3、计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公式:L=(D1+D2)÷2

4、计猜棚算大齿轮的齿顶让备圆公式:D2外=D2+2m

5、计算大齿轮的齿数Z2公式:Z2=D2÷m

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其模数、齿数、压力角均无变化;但是正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远,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增大,齿根高减小,齿顶高增大,分度圆齿厚与齿根圆齿厚都增大,但齿顶容易变尖;

负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近,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减小,齿根高增大,齿顶高减小,分度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都减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位齿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260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4
下一篇 2023-05-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