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萨满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整个祭祀过程分为:
一、祭祖
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
杀祭时要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的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
二、祭神
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
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灶厅灶都不许吃。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
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之后,主祭人束腰铃、扎裙子,带领众人击鼓祈祷。
三、祭神树
在日出时将祖先木像请到祭树前,面向东北。将一张干净的纸挂在树上,然后把祭猪抬到神树前,主祭人跪在祭猪的左方,众人跪在其后。
杀祭之后,将猪分解成七部分,放到锅里煮,猪胆、下鄂骨及下水等挂在树上。主祭人将肉供上,叩首之后,众人将肉分食,但要把各部分的骨头送到神树前。
四、祭星
在月落以后进行的,祭星的日期,不论是在某月,都要安排在初三或初五两天进行。等月落之后,先在上屋北炕当中设一个方凳,点燃香蜡。祭星人身穿黄纱袍,手拿血盆、尖刀,在室外西侧,距离祖宗不远的地方,把祭猪杀掉,这时屋内要将灯火熄灭。
杀完祭猪后,祭星人咳嗽一声,屋内点灯开门,将猪抬进屋内退毛、分解。然后再将猪抬到原来的地方,叩首祭星,这时屋内再次熄灭灯火。祭毕,将猪抬回屋内,但不能见灶火。
据说,熄灯闭光能使人神之间的距离缩短,既可以“对天直语”,又能使神明直接察觉到祭祀人虔诚的心情。
扩展资料
清宫萨满祭祀一共有三个场所,坤宁宫、堂子和祭马神室。
坤宁宫原本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清代入关之后,在顺治十三年将其改造成了一个萨满祭神的场所。坤宁宫面阔九间,其中东面三间是历代皇帝大婚时的婚房,西暖阁就是萨满祭祀的场所,屋内南伏敬、西、北三面建炕,西墙上有神板,屋里面有省猪的俎案和煮肉大锅。
堂子兴建于顺治元年,当年顺治迁都北京,走到丰润的时候,就下令在紫禁城外东南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一个祭神的堂子,堂子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子北面面南建有飨殿,飨殿前甬道通向一个八角形的拜天圆殿,也叫亭式殿。
祭马神室在紫禁城神武门内,这里也是清宫萨满诸人联系吟唱和舞蹈的地方。祭马神原来并没有专门的地方,而是在堂子里面举行的,后来才在紫禁城神武门内选了一个地方作为马神祭的隐扮场所。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
“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才开始。
可见,为佛像洗尘才是泼水节的最初本意。而且,“浴佛”作为一种最重要铅余的宗教仪式,尤其固定地的仪式和程序。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节日活动环节,而是一种大型的社会活动了,就要接受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了。不能以过节、祝福的理由和借口发泄某种私欲。
为什么有人把傣族的泼水节称为狂欢节,其实西双版纳泼水节素有“东方狂欢节”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1、泼肢弯水节相当于傣族新年,泼水节是傣族颇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自古以来傣族人民尊水、依水、恋水、护水、爱水,是水的民族。
2、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3、泼水节是盛大的狂欢聚会,是云历激闷南美食,民族美食的展示,还是一场时装时尚大比拼,期间满街都将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身着艳丽服装的傣族少女,她们时尚靓丽,优美的身姿配上独具特色的傣族服饰使她们成为泼水节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大饱眼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