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务准备:
1)学习技术设计书,了解工程的性质、来源、目的、物饥液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等。
2)学习所涉及的各工程类别的相关规范,了解基本技术要求。
3)学习各工种 *** 作、配合基本要求。
4)依据设计书要求,在已有的地形图上大概设计出导线点位。
5)检查已知点平面成果的投影带号是否正确,各批已知点成果坐标系统是否统一,水准点等已知点高程系统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2)仪器设备检查及生产资料准备:
1)了解经纬仪、全站仪等型号,测距、测角精度,检查仪器加常数、乘常数等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在平坦的地面上钢尺量距4~5m,用全站仪测量平距,检查棱镜常数是否设置正确,若有问题应及时向生产负责人汇报,以获得正确棱镜常数,重新设置。
3)实测前检验仪器在经过长途搬运后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4)检查棱镜、觇板、基座、脚架是否正常,数量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5)检查记录手簿是否带够,若为电子手簿,应熟悉记录手簿软件,检查软件运行情况,与台式机数据传输情况等。
6)检查辅助测量的物品是否齐备,如记录板、铅笔、钢卷尺、做标记的红布、木桩、油漆、毛笔等。
7)全站仪及对讲机等需充电设备应及时充电。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和连接测量。
(1)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首先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将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并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并建立标志。若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到现场详细踏勘。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定导线点的位置。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平坦,方便测角和量距。
2)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
3)点所在处应视野开阔,便于进行碎部测量。
4)导线点的密度应够,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5)视线中间应无隆起,视线距地面最低不少于2m。
6)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的长度尽量不要相差太大,导线边长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选定导线点后,应马上建立标志。若是临时性标志,通常在各个点位处打上大木桩,在桩周围浇灌混凝土,并在桩顶钉一小钉;若导线点需长时间保存,就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为了便于寻找,导线点还应统一编号,并做好点之记。即绘一草图,注明导线点与附近固肢凯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
(2)测量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若用钢尺量距,钢尺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并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量距。
(3)测量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转折角为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转折角为左角。可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折角。
一般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顺时针则为右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左角;在附合导线中常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但要统一;在支导线中既要测左角也要测右角,以便进行检核。各等级导线测角时应符合其相应的技术要求。
(4)连接测量: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须进行连接测量,即进行连接边和连接角测量,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的依据。若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扩展资料
选择相邻点相互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导线,直接测定导线的各边边长及相邻导线边的夹角,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罩物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最普通的电子导线有哪些?天猫..
买电子元器件,上天猫电器城,旗舰精选,匠心品质,优质更耐用,买的放心,..
3c.tmall.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的步骤是哪些?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的步骤是: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现场踏勘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点在测区内要布点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对于每一个导线点的位置,还应画一草图,该图称为控制点的“点之记”。
2.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以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一般用往返丈量的方法,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或倾斜改正。当用光电测距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也应进行各项改正。
3.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的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称右角。
23 浏览5208
导线测量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闭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 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
(坐标闭和差) 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附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 Fβ 实测推算出的终点方位角减理论的终点方位角
(坐标闭和差) Fx △x总合减(终点x坐标减起始x坐标)
Fy △y总合减(终点y坐标减起始y坐标)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坐标增量计算: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D :实测两点间的距离。
a :实测两点间的方位角。
近似平差方法:①将角度闭合差除以测站数:Fβ÷N(N表示测站数)=∩(角度均值),然后将角度均值加到实测右角中。
②将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得出距离闭合差,用距离闭合差除以观测边长数得出距离均值,然后将距离均值加到每一条实测边长中。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坐标增量。用上一测站的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就得出平差后的坐标
不知道给你几个脚架,如果是三个,就分别布设在H2,B1,A1上,测角,量边,然后H2脚架移到H1,继续测角两边,采用导线网布设,条件平差计算。应该是这么算
浏览612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并不复杂,下面讲解一下详细的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到达指定观测点后,首先要把全站仪的支腿调整平稳,观察一下图中手指的(红框处)圆盘位置,只要里面保持在中心位置就可以了。 2、接下来是要调节全站仪的上部分,使其保持平衡,观察一下位于红框处的中间小球是不是处于正中间,处于中间就满足要求了。 3、再调整图中的红框位置,手指旋转旋钮,注意不要碰到下侧的支架,以免重新调整支架。 4、当上部分调整完毕,接着摁主菜单按钮,根据显示器上的提示进行接下来的 *** 作,选择放样。 5、接下来就是观测和调整了,使用旋钮来调整,此次要调整的部分是镜头,注意从镜头里要可以看清楚。 6、最后进行读数和记录就可以了,此处要注意前视和后视的灵活运用,剩下的就是抗杆放点。这样全站仪导线测量就完成了。
野外工作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同样也是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野外观察研究是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在出野外工作之前,在室内如何准备?在野外如何开展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又如何进行资料的检查、核实和整理?这些都关系到闭陆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成败,以及工作效率。这些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野外工作的大体流程见图2-1。
图2-1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野外工作程序
一、出队前的资料收集和准备
1.资料收集和分析
出野外之前的室内准备工作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基础,准备充手慎分的前期工作是野外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野外工作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丰富的野外资料。在出野外之前,根据研究的任务、内容及要求,广泛地收集研究区及其邻区的相关资料,包括图件、文字、声像、数据等资料。
第四纪地质资料最为重要,包括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平面图、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年代数据、动物化石、孢粉、化学分析、钻孔、新构造运动等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建立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框架。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和方法,预测可能存在的难点和可能取得的成果。
地貌资料与第四纪地质资料是密切相关的,对第四纪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方面的资料需要收集的有地貌类型及成因分布图、剖面图,地貌年代数据,地貌形态测量数据,地貌演化分析资料,等等。对这些地貌资料的分析需要与第四纪地质资料联系起来,相互验证。
基础地质资料也是第四纪地质和地貌野外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分析研究区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发展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前第四纪地层时代、岩性、分布、产状,地质构造,地下水,矿产,土壤等。
遥感资料主要有卫星影像和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的数据主要有TM、ETM、Sport等。如果进行比较大比例尺的野外工作,航空照片是需要收集的。在出野外之前,对卫星影像数据和航空照片进行初步的处理和解译,了解研究区不同时代和成因的第四纪地层和地貌的影像特征,建立初步的解译标志。
地形图资料是必须收集的,野外工作离不开地形图。根据研究任务和精度要求,可收集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比较常用的有1∶1万、1∶5万和1∶10万地形图,比例尺过大或过小的地形图用得不多,除非需要做大比例尺或小比例尺的第四纪地质或地貌工作才能用得上。野外剖面观察点、地质观察点、取样点、化石点、特殊地质事件观察点等都需要标在地形图上,第四纪地质填图和地貌填图的底图也是地形图。
其他相关资料也需要收集,如现代气候、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
2.编写野外工作计划
在对已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研究任务、内容和要求,编写详细的野外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收集的资料、时间安排、人员组成、经费预算(野外工作)等。
在工作计划中,最关键的是技术路线、收集的资料和时间安排的制定,其次是人员组成,而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是早已确定的,技术路线和需收集的资料是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内毕态敬容来确定的。
要收集的资料是为了满足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的要求,因此在室内需要制定比较详细的野外资料收集计划,从收集资料的类型到数量都应写入计划中,便于结束野外工作时进行资料的检查和及时补充遗漏的工作。
野外工作的技术路线也应尽量详细,尽管在实际的野外工作过程中可能进行调整,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如:第四纪地层自然剖面观察和测量的位置和数量,野外如何进行剖面测量;钻孔实施的位置、数量、孔深,为了解决何种问题;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挖掘浅井,在什么地貌单元上实施;样品的种类和数量,取样位置,是取自自然剖面,还是取自钻孔岩心。
野外工作的时间安排需要考虑实际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不可预料的时间(天气、交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要留出机动时间。
出野外之前,要准备好在野外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材料、设备等,如野簿、样品袋、铅笔、取样工具等。另外,工作阶段的安排和进展、人员构成的数量和分组情况都应写进计划。
二、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是整个研究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切研究成果都基于野外工作,因此野外工作必须认真、仔细、全面、正确、客观地完成。
野外工作程序虽然无统一的规定,不同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性质其工作程序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步骤是一致的。野外工作从踏勘开始,先了解研究区总体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等概况,然后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再到重点现象、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解剖,最后做一些补充工作。基本上是从点上工作到面上工作再到点上工作。在野外工作中,要善于把一般观察与重点研究,宏观掌握与细微分析,面上了解与点上剖析结合起来。观察记录应详细、客观而有重点。
1.野簿的记录、素描图绘制和照相
在野外工作中,对观察点的地质现象要进行详尽的记录,并对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进行绘制素描图和照相。
第四纪地质观察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点的位置(地理位置、地貌位置)、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厚度、岩性分层、成因类型、时代等,如果发育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要详尽地描述,如古地震楔、活动断层、冻融褶皱、古冰楔等,并绘制素描图。
地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包括观察点位置、地貌形态(几何形态、规模、测量数据)、物质构成、地貌之间的关系、地貌成因等。
图2-2 喜马拉雅山卡鲁雄曲上游q勇冰川及终碛堤和侧碛堤
(据李吉均等,1986)
素描图不同于照相,它包含了研究者对地质现象的一些分析和综合,排除一些次要的干扰因素,更能重点地把主要的地质现象反映出来,因而素描图更直观地显示出地质内容。素描图既可以是立体素描(图2-2),也可剖面素描(图2-3),还可两者结合起来(图2-4)。一张完整的素描图应包括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图的内容。在野簿上,图绘在左侧的方格纸上,图名一般写在图的下方,也有把图名放在上方的,方位置在图的上方,比例尺一般都用线段比例尺,可放在图的上方或下方。
图2-3 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砂砾层斜层理剖面素描图
(据程捷,2008)
图2-4 新疆库车河康村北五期洪积扇素描图
(据程捷,2008)
在野外调查时,对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尽可能照相,照片能真实地反映出地质现象。在照相时应注意:记录下照片的编号、镜头方向、比例尺、内容。一般选取实物作为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质现象尺寸的大小,选取不同尺寸的实物作为比例尺。反映小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硬币、镜头盖、铅笔、野簿等作为比例尺;反映大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人、房屋、汽车等作为比例尺。
2.剖面观察和描述
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野外调查中,剖面的观察和研究应充分利用天然露头(冲沟、陡崖、凹坑等)和人工露头(井、坑、公路边坡、建筑基坑等)。在平原、盆地内部的覆盖区,要利用钻孔、浅井研究地层剖面。
在野外,对地层剖面或地貌剖面需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要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侵蚀面、风化面(古土壤)、沉积物的厚度等。对这些内容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详尽、客观地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岩性分层。如果是砾石层,需要观察砾石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成分、风化程度(风化皮厚度)、表面形态特征、排列特征、沉积构造、充填物特征等;如果是砂层,需要观察砂粒的大小、成分、分选性、磨圆度(中、粗砂)、沉积构造等;如果是粘土或化学沉积物,需要观察沉积物成分、沉积构造、次生构造等。
在对河流、湖泊、滨海成因的砾石层观察研究时,需进行砾石测量,具体的测量方法见本实习指导书第一篇的实习一部分。砾石测量的结果对恢复古水流方向、河道变迁、湖岸线变迁、海岸线变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填图
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填图是将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分布、新构造、地貌类型填制在平面图上,这是一项综合的工作。由于第四纪地层与地貌形态关系密切,如洪积物常构成洪积扇或洪积台地,河流沉积物形成阶地、河漫滩,因此两者可结合起来完成。
在填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填图单元,第四纪地质填图单元可根据第四纪地层的时代和成因类型来划分,如把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可划分为不同的填图单元,每一个时代的地层可能包含冲积、洪积、坡积、残积、湖积等,还可将它们逐一划分为次一级的填图单元。地貌填图的单元常根据地貌类型、时代和成因来确定。
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填图需要地形底图,地形底图的比例尺要比最终成图的比例尺大一倍,这样才能保证精度要求。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填图中,由于地貌、第四纪地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多数采用沿地层界线或地貌界线追索法填图。
4.化石采集及记录
在第四纪地层中,常含动物化石,如洞穴堆积物、洪积物、河流沉积物中常产哺乳动物化石,在野外尽可能地寻找和采集化石。化石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和恢复古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采集化石过程中,要细心发掘,慢慢地将沉积物剥去,小心地将化石取出,确保化石的完整性。采集到的化石需要编号,编号的规则一般是以化石属有单位名称的缩写作为编号的开头,后面依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脊椎动物化石的编号是:CUGBV0001、CUGBV0002……。这种编号的好处是知道化石保存在何处,如果有人想观察对比化石可直接与单位联系。在野外化石采集过程中,做好化石登记工作。
5.取样及记录
目前,与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有关的测试样品主要有年代、古地磁、孢粉、化学分析、同位素、有机质、有机化合物、粒度分析、植物硅酸体等样品。不同的样品取样要求不同,可根据研究内容和测试的要求进行取样。
除年代样,其他样品都需要系统地连续取样,取样间距可根据研究的精度、任务要求、剖面的厚度、沉积物时代等来确定,如古地磁样的取样间距在1m以内,孢粉样的间距0.5~1m,粒度分析样间距在10cm以下。目前都需要高分辨率,因此取样间距越来越密,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剖面上,取样间距为1~2 cm。
样品的编号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数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编号原则,如孢粉样可用“B”或“P”开头,依次编号,B0001、B0002 ,…,年代样可用N001、N002 ,…,或C001。
在野外取样过程中,必须做好样品的登记,尤其是取大量的样品时,必须有一本专门用于样品登记的记录本。样品登记的内容包括样品编号、类型、取样位置、层位、时代、样品岩性、取样人、日期等。
6.资料整理
在完成每天的野外工作后,回到室内对每天的野外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如记录更正、图件上墨、样品登记和写编号、总结等,并准备第二天的野外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还要进行阶段性的野外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如果是多人一起出野外,对人员进行分工,各负其责。
三、收队工作
在结束野外工作之前,应根据野外工作计划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逐一检查,计划的任务是否完成,收集的资料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完成的工作质量能否达到任务的要求。如果发现有疑问的资料,应及时核查或补充。最后,应列出资料清单,逐一打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