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序软件您觉得通过哪些方式有几种办法可以实现?

分析程序软件您觉得通过哪些方式有几种办法可以实现?,第1张

从是否关心内部结构来看

(1)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并完成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

(2)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做看不见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它是站在使用软件或程序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的测试。

(3)灰盒测试:是一种综合测试法,它将“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结合在一起,是基于程序运行时的外部表现又结合内部逻辑结构来设计用例,执行程序并采集路径执行信息和外部用户接口结果的测试技术。

2、从是否执行代码看

(1)静态测试: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搏此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2)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健壮性等性能指标。

3、从开发过程级别看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或功派银察能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程序各模块是否存在各种差错,是否能正确地实现了其功能,满足其性能和接口要求。

(2)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是单元测试的多级扩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序测试。旨在检验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望通过测试发现各软件单元接口之间存在的问题,最终把经过测试的单元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

(3)系统测试:是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而对集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基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尘茄持软件、人员、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软件系统的开发是按阶段进行的,一般划分为以下阶段:可行性讨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开发;编码,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系统维护。

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工作内容以及达到的标准。只有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1.可行性讨论

明确系统的目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目前所具备的开发环境和条件,论证的内容有:① 在技术能力上是否可以支持;② 在经济上效益如何;③ 在法律上是否符合要求;④ 与部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否吻合;⑤ 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有无保障。

可行性讨论的目的是判定软件系统的开发有无价值。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形成“系统开发计划书”,主要内容有:

(1) 开发的目的及所期待的效果;

(2) 系统的基本设想,涉及的业务对象和范围;

(3) 开发进度表,开发组织结构;

(4) 开发、运行的费用;

(5) 预期的系统效益;

(6) 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开发质量和成败,必须明确用户的要求和应用现场环境的特点,了解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数据的流程和数据之间的联系。需求分析应有用户参加,到使用现场进行调研学习,软件设计人员应虚心向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请教,共同讨论解决需求问题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辩喊分析,明确问题的所在。需求分析的内容编写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

可根据系统的规模分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包括:① 划分系统模块;② 每个模块的功能确定;③ 用户使用界面概要设计;④ 输入输出数据的概要设计;⑤ 报表概要设计;⑥ 数据之间的联系、流程分析;⑦ 文件和数据库表的逻辑设计;⑧ 硬件、软件开携配野发平台的确定;⑨ 有规律数据的规范化及数据惟一性要求。

系统的详细设计是对系统的概要设计进一步具体化,其主要工作有:① 文件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② 输入输出记录的方案设计;③ 对各子系统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内容进行细化设计;④ 编制程序设计任务书。程序说明书通常包括程序规范、功能说明、程序结构图,通常用HPIPO(Hierarchy Plus Input Process Output)图描述。

4、程序开发

根据程序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计算机算法语言实现解题的步骤,主要工作包括:① 模块的理解和进一步划分;② 以模块为单位的逻辑设计,也就是模块内的流程图的编制;③ 编写代码,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④ 进行模块内功能卖神的测试、单元测试。

程序质量的要求包括:① 满足要求的确切功能;② 处理效率高;③ *** 作方便,用户界面友好;④ 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好,函数、变量标识符合规范;⑤ 扩充性、维护性好。

降低程序的复杂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系统的复杂性由模块间的接口数来衡量,一般地讲,n个模块的接口数的最大值为n(n-1)/2;若是层次结构,n个模块的接口数的最小值为n-1。为使复杂性最小,对模块的划分设计常常采用层次结构。要注意编制的程序或模块应容易理解、容易修改,模块应相互独立,对某一模块的修改应对其他模块的功能不产生影响,模块间的联系尽可能少。

5.系统测试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对于设计的软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系统测试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设计测试方案和测试样品,并写出测试过程的详细报告。系统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① 测试方案的设计;② 进行测试;③ 写出测试报告;④ 用户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6、文档资料

文档包括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技术资料以及用户所需的文档,软件系统的文档一般可分为系统文档和用户文档两类。用户文档主要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考虑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系统文档描述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性的决定因素,有句话讲,系统编程人员的每一张纸片都要保留,所以文档的编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系统文档包括:开发软件系统在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制、调试、运行等阶段的有关文档。在对软件系统进行修改时,系统文档应同步更新,并注明修改者和修改日期,如有必要应注明修改原因,应切记过时的文档是无用的文档。

用户文档包括:① 系统功能描述;② 安装文档,说明系统安装步骤以及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法;③ 用户使用手册,说明使用软件系统方法和要求,疑难问题解答;④ 参考手册,描述可以使用的所有系统设施,解释系统出错信息的含义及解决途径。

7、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系统只有投入运行后,才能进一步对系统检验,发现潜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要求的改变,可能会对系统的功能、使用界面进行修改。要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内容建立系统维护文档,并使系统文档资料同步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390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