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制线圈的匝数怎么计算啊? 有什么公式?

绕制线圈的匝数怎么计算啊? 有什么公式?,第1张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扮差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

线圈匝数是指导线环绕物体的圈数。

编辑本段计算

经验计算

第1步:将焚烧毁灭的功率电感线圈拆下来,横向截开,在底层、中层、顶层各取20匝(截开后便变成20根,即:分三层个抽出20根金属导线)。如要非常准确,可在多层中抽样,放在天平上,作别称取重量将三层的重量相加,再除以3,就等到达20匝的均匀重量(单位:g)。

第二步:将旧线圈的就金属导线,洗雪线圈扇骨子和绝缘材料,放在一统架天平上称取总重量(单位:g)。

第三步:用公式计算出贴片电感线圈的总匝数N:

N=整个儿线圈旧线总重量、20匝旧线均匀重量×20

霍尔效应测线圈匝数

一.必做部分

测量载流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厅脊皮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1.测量电流I=300 mA时,线圈1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要求每隔1.00cm测量一组数据。

2.将测得的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理论公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3.线圈1和线圈2之间间距与线圈半径相等,即d=R。取电流I=300

mA,分别测量线圈野芦1和线圈2单独通电时(电流方向相同),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和B2,然后在两线圈内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流I=300 mA,测量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2。

二.选做部分

1.描绘载流圆线圈轴线平面上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亥姆霍兹线圈通有电流I=300

mA,分别测量与轴线平行的几条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2.当两个圆线圈通以大小相等(I=300 mA)、方向相反的电流时,测量其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数据表,坐标原点设在圆心处, R=0.105m,N=500匝。要求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

2.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数据表,坐标原点设在两个线圈圆心连线的中点处。在同一坐标系里用坐标纸或计算机作出B1-x、B2-x、B1+2-x、B1+

B2-x四条曲线,考察B1+2-x与B1+B2-x 曲线,验证磁场叠加原理,即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任一点磁感应强度B1+2是两个单线圈分别在该点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之和B1+ B2。

3.根据测量数据,简单说明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情况。

4.选做部分数据处理

(1)根据测量数据,近似画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平面上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2)与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比较,分析当两个圆线圈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流时磁场分布特点。

【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时,应避开周围有强烈磁场源的地方。

2.开机后,预热10分钟左右,方可进行实验。

3.测量前,应断开线圈电路,在电流为零时调零,然后接通线圈电路,进行测量和读数。

编辑本段相关公式

电感线圈匝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N=0.4(l/d)开次方。N一匝数, L一绝对单位,luH=10立方。d-线圈平均直径(Cm) 。

例如,绕制L=0.04uH的电感线圈,取平均直径d=

0.8cm,则匝数N=3匝。在计算取值时匝数N取略大一些。这样制作后的电感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制作方法:采用并排密绕,选用直径0.5-1.5mm的漆包线,线圈直径根据实际要求取值,最后脱胎而成。

第一批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

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 (ohm) ÷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 (2*3.14159) ÷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 + ( 40 * 圈长())}] ÷ 圈直径

圈数 =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 D单位: cm

线圈匝数 N单位: 匝

线圈长度 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1.针对环行核心,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 I= 通过电流(A)

l= 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l对照表。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2.经验公式

L=(k*μ0*μs*N2*S)/l

其中

μ0 为真空磁导率=4π*10(-7)。(10的负七次方)

μs 为线圈内部磁芯的相对磁导率,空心线圈时μs=1

N2 为线圈圈数的平方

S 线圈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l 线圈的长度, 单位为米

k 系数,取决于线圈的半径(R)与长度(l)的比值。

计算出的电感量的单位为亨利。

k值表

2R/l k

0.1 0.96

0.2 0.92

0.3 0.88

0.4 0.85

0.6 0.79

0.8 0.74

1.0 0.69

1.5 0.6

2.0 0.52

3.0 0.43

4.0 0.37

5.0 0.32

10 0.2

20 0.12

第二批一款简单的电感量计算程序,只须输入导线直径`线圈直径`匝数

磁场强度=导磁率X单位长度线圈匝数X电流

第1步:将焚烧毁灭的功率电感线圈拆下来,横向截开,在底层、中层、顶层各取20匝(截开后便变成20根,即:分三层个抽出20根金属导线)。如要非常准确,可在多层中抽样,放在天平上,作别称取重量将三层的重量相加,再除以3,就等到达20匝的均匀重量(单位:g)。

第二步:将旧线圈的就金属导线,洗雪线圈扇骨子和绝缘材料,放在一统架天平上称取总重量(单位:g)。

第三步:用公式计算出贴片电感线圈的总匝数N:

N=整个儿线圈旧线总重量、20匝旧线均匀重量×20 一.必做部分

测量载流圆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1.测量电流I=300 mA时,线圈1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要求每让氏隔1.00cm测量一组数据。

2.将测得的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理论公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3.线圈1和线圈2之间间距与线圈半径相等,即d=R。取电流I=300 mA,分别测量线圈1和线圈2单独通电时(电流方向相同),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和B2,然后在两线圈内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流I=300 mA,测量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1+2。

二.选做部分

1.描绘载流圆线圈轴线平面上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亥姆霍兹线圈通有电流I=300 mA,分别测量与轴线平行的几条直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2.当两个圆线圈通以大小相等(I=300 mA)、方向相反的电流时,测量其轴线上的磁场分布。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数据表,坐标原点设在圆心处, R=0.105m,N=500匝。要求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

2.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分布测量数据表,坐标原点设在两个线圈圆心连线的中点处。在同一坐标系里用坐标纸或计算机作出B1-如销x、B2-x、B1+2-x、B1+ B2-x四条曲线,考察B1+2-x与B1+B2-x 曲线,验证磁场叠加原理,即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任一点磁感应强度B1+2是两个单线圈分别在该点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之渣滑游和B1+ B2。

3.根据测量数据,简单说明亥姆霍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情况。

4.选做部分数据处理

(1)根据测量数据,近似画出亥姆霍兹线圈轴线平面上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2)与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比较,分析当两个圆线圈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流时磁场分布特点。

【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时,应避开周围有强烈磁场源的地方。

2.开机后,预热10分钟左右,方可进行实验。

3.测量前,应断开线圈电路,在电流为零时调零,然后接通线圈电路,进行测量和读数。

由于铁芯矽钢片的优劣导致导磁率的数值变化很大,这将左右计算的合理性,而铁芯矽钢片的祥手铅优劣在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取的,所以,一般都是按保守值来计算的,与实际数据差异较大,通常谨好不采用计算。

如果是下电机,可以拆下旧电机线圈,测量漆包线的直径,线圈匝数、线圈跨距、连线方式等,重新绕制、下线即可。注意,最后一定要刷上“绝缘漆”、薯碧烤干,既可以固定线圈,还增加线圈的绝缘性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399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