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毒素的检测步骤

T2毒素的检测步骤,第1张

1、将所需试剂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置于室温(20~25℃)平衡30min以上,注意每种液体试剂使用前均须摇匀。

2、取出需要数量的微孔板,将不用的微孔板放进原锡箔袋中并且与提供的干燥剂一起重新密封,保存于2~8℃。不要冷冻。

3、洗涤工作液在使用前也需回温。

4、编号:将样本和标准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岩消每个样本和标准品做2孔平行,并记录标准孔和样本孔所在的位置。

5、加标准品/样本:加标准品/样本50l到对应的微孔中,加入T2毒素酶标物50l/孔,再加入T2毒素抗试剂50l/孔,轻轻振荡混匀,用盖板膜盖板后置室温避光环境中反应30min。

6、洗板:小心揭开盖板膜,颂扮将孔内液体甩干,用洗涤工作液300l/孔,充分洗涤5次,每次间隔30s,用吸水纸拍干(拍干后未被清除的气泡可用未使用过的q头戳破)。

7、显色:加入底物液A液50l/孔,再加底物液B液50l/孔,轻轻振荡混匀,用盖板膜盖板后置室温避光环境反应15~20min。

8、测定:加入终止液50l/孔,轻轻振荡混匀,设定酶标仪于450nm处(建议用双波长粗樱知450/630nm检测,请在5min内读完数据),测定每孔OD值。(若无酶标仪,则不加终止液用目测法可进行判定)。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time1[] = { 10, 8, 31, 9, 26 }

unsigned char time2[] = { 10, 8, 31, 9, 50 }

struct tm t1 = {0}

struct tm t2 = {0}

time_t _t1

time_t _t2

double diff

t1.tm_year = time1[0] + 100

t1.tm_mon = time1[1]

t1.tm_mday = time1[2]

t1.tm_hour = time1[3]

t1.tm_min = time1[4]

t2.tm_year = time2[0] + 100

t2.tm_mon = time2[1]

t2.tm_mday = time2[2]

t2.tm_hour = time2[3]

t2.tm_min = time2[4]

_t1 = _mkgmtime( &t1 )

_t2 = _mkgmtime( &t2 )

diff = difftime(_t2, _t1 )

printf( "相差 %.0f 分钟\n", diff / 60 )

}

扩展资料:

C语言中有两个相关的函数用来计算时间差,分别是:

time_t time( time_t *t)   与 clock_t clock(void)

头文件: time.h

计算的时间单位分别为: s   , ms

time_t 和 clock_t 是函数库time.h 中定义的用来保存时间的数据结构

返回值:滚激

1、time  : 返回从公元1970年1月1号的UTC时大纤袜间从0时0分0秒算起到现在所经过的秒数。如果参数 t 非空指针的话,返回的时间会保存在 t 所指向的内存。

2、clock:返回从“开启这个程序进程”到“程序中调用clock()函数”时之间的CPU时钟计时单元(clock tick)数。     1单元 = 1 ms。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求,判断采用哪一个函数。

具体用法如下例子: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time_t c_start, t_start, c_end, t_end

c_start = clock()    //!<单位为ms

t_start = time(NULL)  //!<单位为s

system("pause")

c_end   = clock()

t_end = time(NULL)

//!<difftime(time_t, time_t)返回两个time_t变量间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差

printf("The pause used %f ms by clock()\n",difftime(c_end,c_start))

printf("The pause used %f s by time()\n",difftime(t_end,t_start))

system("pause")

return 0

}

因此,要计算竖侍某一函数块的占用时间时,只需要在执行该函数块之前和执行完该函数块之后调用同一个时间计算函数。再调用函数difftime()计算两者的差,即可得到耗费时间。

试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T0,T1...TN,V0。

1. 阶段T0:模具厂商自检确认。

目的:发现所有模具自身及设计问题。

达成要求:必须经PT和QC同意方可进行试模;原则上T0要能有正常程序的产品以供确认;进行重要关键尺寸测定(以需求/产品状况进行)。

2. 阶段T1...TN(经PT和QC确认同意方可进入):客户确认。

目的:通过初步确认,可用于肢档EP/TA生产。

达成要求:满足用于EP/TA阶段要求;原则上解决T0所有问题;成型产品数原则为100pcs/穴;T1时模具厂需提供全尺寸测试报告给研发。

3. 阶段V0(经试模检讨会决定是否进入):客户验收模具及零件完整阶段确认。

目的:通过确认,可用于零件承认,具备量产性。

达成要求:依据《模具验收查检表滚配》责任各单位提供资料。

扩展资料:

试模的主要步骤:

1. 查看料筒内的塑料是否正确无误,及有否依规定烘烤(试模与生产若用不同的原料,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2. 料管的清理务求彻底,以防劣解胶料或杂料射入模内。

3. 调整压力及射出量,以求生产出外观令人满意的制品,但不可大饥指跑毛边,尤其是还有某些模穴制品尚未完全凝固时。

4. 要耐心的等到机器及模具的条件稳定下来,即是中型机器可能也要等30分钟以上。可利用这段时间来查看制品可能发生的问题。

5. 螺杆前进的时间不可短于浇口塑料凝固的时间,否则,制品重量会降低,而损及制品的性能。且当模具被加热时,螺杆前进时间亦需酌予加长,以便压实制品。

6. 合理调整减低总加工周期。

7. 把新调出的条件至少运转30分钟,以至稳定,然后至少连续生产一打全模样品,在其盛具上标明日期、数量,并按模穴分别放置,以便测试其确实运转之稳定性及导出合理的控制公差(对多穴模具尤有价值)。

8. 将连续的样品测量并记录其重要尺寸(应等样品冷却至室温时再量)。

参考资料: 中塑在线 :模具的试模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453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