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控制流图中的区域数

如何求控制流图中的区域数,第1张

判定节点必颂厅如须终止于某一节点,一个判定节点有两条路径,两条路径汇聚于结束形成一个图形区域,图形外的区域也应算一个区域,故答案为2个野启区域数。

也可以用V(G)环形伏缓复杂度来求, V(G) = P+1 (P为判定节点数),V(G)= 区域数

所以 p+1 = 区域数 = 1+1 = 2

Kubernetes中的调度是将待处理的pod绑定到节点的过程,由Kubernetes的一个名为 kube-scheduler 的组件执行。调度程序的决定,无论是否可以或不能调度容器,都由其可配置策略指导,该策略包括一组规则,称为 谓词 和 优先级 。调度程序的决定受到其在第一次调度时出现新pod时的Kubernetes集群视图的影响。由于Kubernetes集群非常动态且状态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可能需要将已经运行的pod重新调试到其它节点上,铅隐已达到节点使用资源平衡。

kube-scheduler 是 Kubernetes 集群的默认调度器,并且是集群 控制面 的一部分。

对每一个新创建的 Pod 或者是未被调度的 Pod,kube-scheduler 会选择一个最优的 Node 去运行这个 Pod。然而,Pod 内的每一个容器对资源都有不同的需求,而且 Pod 本身也有不同的资源需求。因此,Pod 在被调度到 Node 上之前,根据这些特定的资源调度需求,需要对集群中的 Node 进行一次过滤。

在一个集群中,满足一个 Pod 调度请求的所有 Node 称之为 可调度节点 。如果没有任何一个 Node 能满足 Pod 的资源请求,那么这个 Pod 将一直停留在未调度状态直到调度器能够找到合适的 Node。

调度器先在集群中找到一个 Pod 的所有可调度节点,然后根据一系列函数对这些可调度节点打分,然后选出其中得分最高的 Node 来运行 Pod。之后,调度器将这个调度决定通知给 kube-apiserver,这个过程叫做 绑定 。

在做调度决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单独和整体的资源请求、硬件/软件/策略限制、亲和以及反亲和要求、数据局域性、负载间的干扰等等。

kube-scheduler 给一个 pod 做调度选择包含两个步骤:

因此,可能会在群集中不太理想的节点上安排多个pod。 Descheduler 根据其政策,发现可以移动并移除它们的pod。请注意,在当前的实现中,Descheduler 不会安排更换被驱逐的pod,而是依赖于默认的调度程序。

这就是本文想讲的 Descheduler 项目,根据该项目二次调度策略来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具体策略说明如下:

该策略确保只有一个Pod与在同一节点上运行的副本集(RS),Replication Controller(RC),Deployment或Job相关联。如果还有更多,则将这些重复的容器逐出,以更好地在群集中扩展容器。如果某些节点由于任何原因而崩溃,并且它们上的Pod移至其他节点,导致多个与RS或RC关联的Pod(例如在同一节点上运行),粗虚则可能发生此问题。一旦出现故障的节点再次准备就绪,便可以启用此策略以驱逐这些重复的Pod。当前,没有与该策略关联的参数。要禁用此策略,策略应如下所示:

该策略发现未充分利用的节点,并且如果可能的话,从其他节点驱逐pod,希望在这些未充分利用的节点上安排被驱逐的pod的重新创建。此策略的参数配置在 nodeResourceUtilizationThresholds 。

节点的利用率低是由可配置的阈值决定的 thresholds 。 thresholds 可以按百分比为cpu,内存和pod数量配置阈值 。如果节点的使槐凳厅用率低于所有(cpu,内存和pod数)的阈值,则该节点被视为未充分利用。目前,pods的请求资源需求被考虑用于计算节点资源利用率。

还有另一个可配置的阈值, targetThresholds 用于计算可以驱逐pod的潜在节点。任何节点,所述阈值之间, thresholds 并且 targetThresholds 被视为适当地利用,并且不考虑驱逐。阈值 targetThresholds 也可以按百分比配置为cpu,内存和pod数量。

这些阈值 thresholds 和 targetThresholds 可以根据您的集群要求进行调整。这是此策略的策略示例:

与该 LowNodeUtilization 策略相关的另一个参数称为 numberOfNodes 。仅当未充分利用的节点数大于配置的值时,才可以配置此参数以激活策略。这在大型群集中很有用,其中一些节点可能会频繁使用或短期使用不足。默认情况下, numberOfNodes 设置为0。

该策略可确保从节点中删除违反Interpod反亲和关系的pod。例如,如果某个节点上有 podA ,并且 podB 和 podC (在同一节点上运行)具有禁止它们在同一节点上运行的反亲和规则,则 podA 将被从该节点逐出,以便 podB 和 podC 正常运行。当 podB 和 podC 已经运行在节点上后,反亲和性规则被创建就会发送这样的问题。目前,没有与该策略关联的参数。要禁用此策略,策略应如下所示:

此策略可确保从节点中删除违反节点关联的pod。例如,在nodeA上调度了podA,它在调度时满足节点关联性规则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nodeA不再满足该规则,那么如果另一个节点nodeB可用,它满足节点关联性规则,那么podA将被逐出nodeA。策略文件如下所示:

该策略可以确保从节点中删除违反 NoSchedule 污点的 Pod 。例如,有一个名为 podA 的 Pod ,通过配置容忍 key=value:NoSchedule 允许被调度到有该污点配置的节点上,如果节点的污点随后被更新或者删除了,则污点将不再被 Pod 的容忍满足,然后将被驱逐,策略文件如下所示:

当 Descheduler 程序决定从节点驱逐 Pod 时,它采用以下常规机制:

Descheduler 可以在k8s集群中作为 Job 或 CronJob 运行。它的优点是可以多次运行而无需用户干预。该调度程序容器在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中作为关键容器运行,以避免被自身或kubelet逐出。

例如:

朋友,我考过,别听他们胡说

软件设计师考试分上午和下午

上午的考试是选择题目,范围很广

C和C++都有,但题目难度不大,汇编语言不考,建议多看看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考得很多,特别在下午。还有 *** 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跟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理论

下面给出大纲: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 掌握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 *** 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旦岩拦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熟悉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2)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模胡,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 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数学基础知识

•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 常用数值计算(误差、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数值积分)

•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 运算基本方法(预测与决策、线性规划、网络图、模拟)

1.5 常用数据结构枣胡

•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线索树、线索树、堆)、图等的定义、存储和 *** 作

• Hash(存储地址计算,冲突处理)

1.6 常用算法

•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方法、字符串处理方法、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2. 计算机系统知识

2.1 硬件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 I/O控制方式(中断系统、DMA、I/O处理机方式)

• CISC/RISC,流水线 *** 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2.1.2 存储系统

• 主存-Cache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

•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的性能价格

• RAID类型和特性

2.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 诊断与容错

•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式

2.2 软件知识

2.2.1 *** 作系统知识

• *** 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共享与互斥、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

•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

•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 网络 *** 作系统和嵌入式 *** 作系统基础知识

• *** 作系统的配置

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函数)调用

•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2.3 计算机网络知识

•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

•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

•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 因特网基础知识以及应用

• 网络软件

• 网络管理

• 网络性能分析

2.4 数据库知识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 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 数据模型,ER图,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 数据 *** 作(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

• 数据库语言(SQL)

•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发控制、恢复、安全性、完整性)

• 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基础知识

2.5 多媒体知识

• 多媒体系统基础知识,多媒体设备的性能特性,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

•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

•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

2.6 系统性能知识

• 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和性能设计

• 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 可靠性指标及计算、可靠性设计

• 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评估

2.7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

• 远程通信服务基础知识

• 常用应用系统

3. 系统开发和运行知识

3.1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知识

• 软件工程知识

•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基础知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及其常用管理工具

•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

•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知识

• 软件过程改进知识

• 软件质量管理知识

• 软件开发过程评估、软件能力成熟评估基础知识

3.2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实体关系图(ERD)、描述加工处理的结构化语言)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系统规格说明书

3.3 系统设计知识

•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流程图、HIPO图、控制流程图)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系统配置方案)

• 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 系统设计说明书

3.4 系统实施知识

•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 程序设计风格

•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 测试设计和管理(错误曲线、错误排除、收敛、注入故障、测试用例设计、系统测试报告)

• 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 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 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 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3.6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面向对象开发概念(类、对象、属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对象之间的引用)

•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越性以及有效领域

•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体系结构、类的设计、用户接口设计)

• 面向对象实现方法(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类的实现、方法的实现、用户接口的实现、准备测试数据)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Visual、Bsasic、Visual C++)的基本机制

• 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对象的概念

4. 安全性知识

• 安全性基本概念

• 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

• 存取控制、防闯入、安全管理措施

• 加密与解密机制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5. 标准化知识

•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制订过程

•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本知识

•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知识

• 标准化机构

6. 信息化基础知识

• 信息化意识

•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 有关的法律、法规

•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7. 计算机专业英语

•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软件设计

1. 外部设计

1.1 理解系统需求说明

1.2 系统开发的准备

•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

1.3 设计系统功能

• 选择系统结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制订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

1.4 设计数据模型

• 设计ER模型、数据模型

1.5 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 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书、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

• 设计系统测试要求

1.6 设计评审

2. 内部设计

2.1 设计软件结构

•按构件分解,确定构件功能规格以及构件之间的接口

• 采用中间件和工具

2.2 设计输入输出

• 屏幕界面设计、设计输入输出检查方法和检查信息

2.3 设计物理数据

• 分析数据特性,确定逻辑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

• 将逻辑数据结构换成物理数据结构,计算容量,进行优化

2.4 构件的创建和重用

• 创建、重用构件的概念

• 使用子程序库或类库

2.5 编写内部设计文档

• 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屏幕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

2.6 设计评审

3.程序设计

3.1 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3.2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3.3 程序设计评审

4.系统实施

4.1 配置计算机系统及其环境

4.2 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

4.3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任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以便能指导程序员进行编程和测试,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4.4 系统测试

• 指导程序员进行模块测试,并进行验收

• 准备系统集成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 准备测试数据

• 写出测试报告

5.软件工程

• 软件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软件成本模型

• 定义软件需求(系统化的目标、配置、功能、性能和约束)

• 描述软件需求的方法(功能层次模型、数据流模型、控制流模型、面向数据的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等)

• 定义软件需求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软件设计(分析与集成、逐步求精、抽象、信息隐蔽)

• 软件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软件测试的原则与方法

•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控制)

• 软件过程评估基本方法、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基本方法

• 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CASE)

• 软件工程发展趋势(面向构件,统一建模语言(UML))

•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和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454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