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imp导出导入

expimp导出导入,第1张

前言:有错误及未尽之处欢高带余迎评论指正!!!

exp test/1@127.0.0.1:1521/orcl file=D:\dmp\test.dmp log=D:\dmp\log\test_log.txt

imp test/1@127.0.01:1521/orcl file=D:\dmp\test.dmp  log=D:\dmp\log\test.log ignore=y full=y

exp test/1@127.0.01:1521/orcl file=D:\dmp\test.dmp log=D:\dmp\log\test.txt tables=aaa,bbb

imp test/1@127.0.0.1:1521/orcl file=D:\dmp\test_zhiding.dmp tables=(table1,table2,table3)  log=D:\dmp\log\test_zhigding.log ignore=y

exp test/1@127.0.0.1:1521/orcl file=D:\dmp\test.dmp owner=test rows=n

加tablespaces=xxx

oracle11g新增了data_only参数,默认是n,导入dmp文件时,如果加上行闷data_only=y 时,就会只导入数据,不戚滚导表结构。注意,使用data_only=y属性时,去掉ignore=y属性,否则会报ignore在data_only模式下无效。

oracle10g没有这个参数,目前没有好方法。

exphelp=y

imphelp=y

说的很清楚

数据库归档不归乎此档都可以,scott是一个用户名,tiger是这个用户的密码,举两个例子清燃

expscott/tigerowner=scottfile=temp.dmplog=temp.log

expscott/岁正迅tigertables=(emp,dept)file=temp.dmplog=temp.log

Exp调优

使用配则野DIRECT和RECORDLENGTH选项

DIRECT参数定义了导出是使用直接路径方式(DIRECT=Y) 还是常规路径方式(DIRECT=N) 常规路径导出使用SQL SELECT语句从表中抽取数据 直接路径导出则是将数据直接从磁盘读到PGA再原样写入导出文件 从而避免了SQL命令处理层的数据转换过程 大大提高了导出效率 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 直接路径导出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 可比常规方法速度提高三倍之多

和DIRECT=Y配合使用的是RECORDLENGTH参数 它定义了Export I/O缓冲的大小 作用类似于常规路径导出使用的BUFFER参数 建议设置RECORDLENGTH参数为最大I/O缓冲 即 ( kb) 其用法如下

      exp userid=system/manager full=y direct=y recordlength= file=exp_full dmp log=exp_full log直接路径导出根据Oracle版本不同 有一些使用限制 比较重要的限制有 i及以下版本不支持导出客户端和数据库的字符集转换 因此导出前必须保证NLS_LANG设置正确及以下版本不支持导出含LOBs对象的表不能使用QUERY参数等

使用管道技术

管道是从一个程序进程向另一个程序进程单向传送信息的技术 通常 管道把一个进程的输出传给另一进程作为输入 如果导出的数据量很大 可以利用管道直接生成最终的压缩文件 所耗费的时间和不压缩直接导出的时间相当 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解决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 而且省去了单独压缩文件的时间如果需要传输导出文件 还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时间 比如 一个 G的文件单独压缩可能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 虽然管道技术不能够直接缩短Exp/Imp本身的时间 但节省出来的压缩时间非常可观 管道和Exp结合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导出数据示例

     % mknod /tmp/exp_pipe p # Make the pipe

% press </tmp/exp_pipe >export dmp Z &# Background press

% exp file=/tmp/exp_pipe # Export to the pipe

Imp调优

Oracle Import进程需要花比Export进程数倍的时间将数据导入数据库 某些关键时刻 导入是为了应对数据库的紧急故障恢复 为了减少宕机时培喊间 加快导入速度显得至关重要 没有特效办法加速一个大数据量的导入 但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设定以减少整个导入时间

使用管道技术

前面已经说明了Exp时如何使用管道 在导入时管道的作用是相同 不仅能够解决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 而且省去了单独解压缩文件的时间 在大数据量导入导出的时候 推荐一定要使用管道

导入数据示例

      % mknod /tmp/imp_pipe p # Make the pipe

% unpress <export dmp Z >/tmp/imp_pipe &# Background unpress

% imp file=/tmp/imp_pipe # Import from the pipe

2.2 避免I/O竞争

Import是一个I/O密集的 *** 作,避免I/O竞争可以加快导入速度。Tw.WiNGwIt.如果可能,不要在系统高峰的时间导入数据,不要在导入数据时运行job等可能竞争系统资源的 *** 作。

2.3 增加排序区

Oracle Import进程先导入数据再创建索引,不论INDEXES值设为YES或者NO,主键的索引是一定会创建的。创建索引的时候需要用到排序区,在内存大小不足的时候,使用临时表空间进行磁盘排序,由于磁盘排序效率和内存排序效率相差好几个数量级。增加排序区可以大大提高创建索引的效率,从而加快导入速度。

8i及其以下版本:导入数据盯森前增加数据库的sort_area_size大小,可设为正常值的5-10倍。但这个值设定会影响到所有会话,设的过高有可能导致内存不足出现paging, swapping现象。更为稳妥的方法是,对于大表和索引特别多的表,只导数据不导索引。导完数据后,创建一个会话,设定当前会话的sort_area_size一个足够大的值,再手工创建索引。

9i:在workarea_size_policy=AUTO的情况下,所有会话的UGA共用pga_aggregate_target定义的内存,不必单独设定sort_area_size。导入数据前增加pga_aggregate_target大小,如果机器内存够大,可从通常设定的500M提高到1-2G。pga_aggregate_target大小可以动态调整,导入完成后可在线调回原值。

2.4 调整BUFFER选项

Imp参数BUFFER定义了每一次读取导出文件的数据量,设的越大,就越减少Import进程读取数据的次数,从而提高导入效率。BUFFER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应用、数据库规模,通常来说,设为百兆就足够了。其用法如下:

      imp user2/pwd fromuser=user1 touser=user2 file=/tmp/imp_db_pipe1 mit=y feedback=10000 buffer=102400002.5 使用MIT=Y选项

MIT=Y表示每个数据缓冲满了之后提交一次,而不是导完一张表提交一次。这样会大大减少对系统回滚段等资源的消耗,对顺利完成导入是有益的。

2.6 使用INDEXES=N选项

前面谈到增加排序区时,说明Imp进程会先导入数据再创建索引。导入过程中建立用户定义的索引,特别是表上有多个索引或者数据表特别庞大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某些情况下,需要以最快的时间导入数据,而索引允许后建,我们就可以使用INDEXES=N 只导入数据不创建索引,从而加快导入速度。

我们可以用INDEXFILE选项生成创建索引的DLL脚本,再手工创建索引。我们也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导入两次,第一次导入数据,第二次导入索引。其用法如下:

      imp user2/pwd fromuser=user1 touser=user2 file=/tmp/imp_db_pipe1 mit=y feedback=10000 buffer=10240000 ignore=y rows=y indexes=n

imp user2/pwd fromuser=user1 touser=user2 file=/tmp/imp_index_pipe1 mit=y feedback=10000 buffer=10240000 ignore=y rows=n indexes=y

2.7 增加LARGE_POOL_SIZE

如果在init.ora中配置了MTS_SERVICE,MTS_DISPATCHERS等参数,tnsnames.ora中又没有(SERVER=DEDICATED)的配置,那么数据库就使用了共享服务器模式。在MTS模式下,Exp/Imp *** 作会用到LARGE_POOL,建议调整LARGE_POOL_SIZE到150M。

检查数据库是否在MTS模式下:

SQL>select distinct server from v$session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81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485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