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程序员吐槽:收入被吊打,想回上海。网友:国内加班加吐血!

澳洲程序员吐槽:收入被吊打,想回上海。网友:国内加班加吐血!,第1张

大家都知道,编程起源是在国外,国内互联网发展也不过20年左右,所以这其中运族敬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互联网落后国外的地方肯定是很多的。但如今的中国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从马化腾到马云再到李彦宏,如今国内的互联网移动通穗改讯迅猛发展,移动支付更是全球领先。以前很多业务我们可能会主动去和老外合作,但如今很多业务估计老外会抢着更我们合作了。那么,外国程序员和中国程序员的技术,区别在哪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在澳大利亚工作旁慎了8年的程序员怎么说了。

“目前在澳大利亚当程序员,墨尔本,但是还没买房。本科东北一所985,毕业后工作一年就来了澳洲,现在毕业8年了……收入被北上广工作的本科同学吊打。很想回上海,但是不知道自己技术行不行,澳洲这边程序员技术有够差的...技术好的涨幅高,技术一般的就涨幅很低很低。我在的公司福利很好,吃的三餐全免,医疗几乎全包(包括私立医院),衣服经常会有品牌店(clombia等)打折卡,每年带薪假15天,还有油钱补助,因为是运营商,话费也几乎全免。我觉得除了工资低其他都挺满足的”这样的吐槽也是立马引起了国内程序员的一片群嘲。一起来看看。

“澳洲1055,中午还休息两小时”

“呆着吧,比国内强,医疗,教育,税收,房产 这四大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还在乎什么钱不钱的,就是虚荣。别小看你的医疗保险”

“你开心就好吖,何必和同学比较工资收入?收入一千万又有什么用,如果是加班加到吐血,冷落家庭和亲人,得不偿失吧。”

“兄弟,让下一代接受文明 社会 教育难道不好么?工作最终不是为了生活么。 那里有 歧视,国内就没有么?你是没体会过官府的厉害哈。光盯着收入有啥意思?RMB的信用在国际上是什么样难道不知道么?要整体看收益的。还有怎么样出去?”

“我是不建议回来,我澳洲同学回国一直感叹国内物价高,主要是压力大,无论是工作、家庭、亲戚等方面压力都大,国内环境很复杂,她最后去了南京一高校做研究员,一直在想办法再出去。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压力大关系的问题很多,精力是主要问题。”

“老哥以前我也是外企的,感觉太闲,所以出来了,外面真的很累很苦,还未必比外企性价比高。不过我才26还单身,能吃得消。你可以自己下班学学技术看看书,然后自己接私活啊,不一定非得回国加班,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公司干的都是业余开发,其实没啥技术,还不如自己去github上学习开发呢”

“国内加班太恐怖了,那些炫耀收入的只怕没告诉你他们每天几点回家、脊椎腰椎有多痛,似乎是文化认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想回来……问题是国内的文化你也不一定会认同,可能依然觉得被边缘化。闲暇看看人类学 社会 学的书,亲测有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的呢,国外好还是国内好呢?

最近接触到了一个词叫奋斗逼,什么是奋斗逼呢?指的是自我感动(包括但不限于自我催眠,自我欺骗)的方向错误而不自知的在白白瞎奋斗着的傻子。也就是奋斗逼的定义。他们的内心想法千千万,但也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为自己感动,替聪明人瞎担心,觉得资本家也会为他的奋斗感激并将这份感激转化为利益并无论何时各种状况都不抛弃他,视他为己出。

在某平台上看到一程序员发帖称:程序员打起来了!技术老大在群里批评迟到的同学,迟到同学反击骂公司奋斗逼文化,然后就被群情激愤的“奋斗者”的口水淹没了,迟到同学气不过就跟他们打起来了......我觉得这事还得赖迟到同学,你自己不想加班就说别人加班是奋斗逼,这不是比奋斗逼还可恶吗?

奋斗的人值得尊敬,但奋斗逼应该或世唾弃。这群人通过贬踩其余同事同僚的,通过996、打小报告、当喉舌的方式爬的更高,赚的更多。这个需求明明就是约定这周做完的,奋斗逼非要今天连夜提前做完,不但做完了还要和领导说我做完了我很优秀,然后达到了升职加薪的目的。资本利用这些人当作表率,那其衫此肢他人看到原来加班提前做需求就能升职加薪受到关注啊,那我们都加班吧。996就是被这帮逼发明的,他们很多人还充当喉舌,充当压迫其他人的工具。我就是看不起这些人,看不起这些破坏社会规则,祸害其他劳动者的人。

奋斗没有错,但是在上班时间能完成的活儿,故意拖到晚上10点,11点,让别人觉得你很努力,这种行为我是不赞成的,到了下班的点,有人愿意继续奋斗,有人愿意生活,谁也不要看不起谁,选择不同而已,不要以奋斗为名,去安排他人扒丛的生活,也不要以自由为名,看不起努力奋斗的人。

google 20年前以20%自由时间为骄傲,而如今20%的定义已经改为在100%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部分。我们大可以摇头说,今日的谷歌不是当年的谷歌了,可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保持不变的公司只会被环境给“进化”掉。FB听起来够高大上、够极客,对吗?一样会有人告诉你,不同团队的微观气氛差异很大。有些团队工作按时下班,有些团队每日每夜,这个和当时的任务挑战、TL风格都有关。我反倒觉得这样的公司很有前途。

其实在我看来这件事,改程序员迟到可以依照公司规定处理,或者酌情处理,毕竟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事情迟到,至于该公司的文确实不敢苟同,一个公司重视的不是产出而是加班时间,这本身就是谬误,其次奋斗本身是对的,且我也尊重和佩服那些奋斗的人,但是不能因此去要求别人,这不是公司硬性的规定,你也不应该也无权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做到你的标准。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5岁现象,昌神橘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大厂对于招聘人员的要求,高于35岁的程序员一般不予考虑,因为无论是从学习能力还是加班能力来看,大龄程序员都比不上年轻的小伙子。后来华为更是将35岁现象推向了风口浪尖,只要年龄大于35岁未走上管理岗位的基层员工,可能就会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无独有偶,一名程序员在和外国同事聊天时就受到了冲击,这名外国程序员表示:对35岁现象感到震惊,他40多岁,天天还在写代码,这在国外很正常,对我们表示非常同情。

随即,这篇帖子在程序员圈子引发了热议。有同行评论:互联网的同学们都要感谢滴滴,为我们创造了下岗再就业的良好环境。

不过也有网友分析:因为在法国程序员只是一个比平均工资高不了多少的普通职业,当然没啥竞争。法国互联网一般般,写代码的又不一定在互联网,国内35岁以上做it外包的也比比皆是。

之前的公司法国研发团队各种浪,后来整个法国团队被耐团裁了,他们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的,只能拖家带口换城市。国外人口少呀,尤其是欧洲老龄化严重,不用40岁的程序员就没人可用了。在德国打车,司机很多六十岁左右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车速80迈。

还有网友直接嘲讽发帖的程序员:真是外国的月亮圆,国内是因为学it的太多了,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多,欧洲有啥it行业,年轻人都没有,自然只能老人上了,你看修路的工人好多瞎纳50岁的,20年前可不这样,大把年轻人,如果一个行业老人不少,说明走下坡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06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