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第1张

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来消除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最终求得各点的坐标。借助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外业观测手簿喊皮(包括水平角观测、边长观测、磁方位角观测等),确认观测、记录及计算成功正确无误。

②绘制导线略图。略图是一种示意图,绘图比例尺、线划粗细没有严格要求,但应注意美观、大方,大小适宜,与实际图形保持相似,且与实地方位大体一致。所有的已知数据(已知方位角、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水平角值、边长)应正确抄录于图中,注意字迹工整,位置正确。

③绘制计算表格。在对应的列表中抄录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应注意抄录无误。在点名或点号一列应按推算坐标的顺序填写点名或点号。

2、闭合导线计算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用改正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有区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4、支导线计算

由于支导线既不回到原起始点上,又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因此支导线没有检核限制条件,也就不需要计算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只要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已知点的坐标,由外业测定的转折角和导稿绝线边长,直接计算各边的方位角及各边坐标增量,最后推算出待定导线点的坐标即可。

扩展资料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键渗姿。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

1、理清顺序,把测量的数据按顺序列好

2、计算观测角,看看方位角闭合差是多少,在规范之内的话,可以平念卖弯差,否则查找配橡问题所在,重新观测

3、角度平局分配后,重新计算坐标增量,

4、分别计算X、Y的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差是否在规范之内,超出规范的话不允仔闷许平差

5、增量的分配,按距离反向分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20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