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数据计算

音频数据计算,第1张

数据量(字节/秒)= (采样频率(Hz)采样位数(bit)声道数)/ 8 声卡对声音的处理质量可以用三个基本参数来衡量,即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和声道数。

采样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采样频率越大,采样点之间的间隔就越小,数字化后得到的声音就越逼真,但相应的数据量就越大。声卡一般提供11025kHz、2205kHz和441kHz等不同的采样频率。

一般获取音频数据的方法是: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对音频电压采样(量化),并将结果以某种分辨率(例如:CDDA每个采样为16比特或2字节)存储。

采样的时间间隔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如CDDA采用每秒44100次;DVD采用每秒48000或96000次。因此,采样率,分辨率和声道数目(例如立体声为2声道)是音频文件格式的关键参数。

扩展资料

在电脑上录音的本质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之,在播放时则是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声音信号输出。

采集卡的位是指采集卡在采集和播放声音文件时所使用数字声音信号的二进制位数。采集卡的位客观地反映了数字声音信号对输入声音信号描述的准确程度。8位代表2的8次方--256,16位则代表2的16次方--64K。

有损文件格式是基于声学心理学的模型,除去人类很难或根本听不到的声音,例如:一个音量很高的声音后面紧跟着一个音量很低的声音。MP3就属于这一类文件。

无损的音频格式(例如FLAC)压缩比大约是2:1,解压时不会产生数据/质量上的损失,解压产生的数据与未压缩的数据完全相同。如需要保证音乐的原始质量,应当选择无损音频编解码器。例如,用免费的FLAC无损音频编解码器你可以在一张DVD-R碟上存储相当于20张CD的音乐。

有损压缩应用很多,但在专业领域使用不多。有损压缩具有很大的压缩比,提供相对不错的声音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频采样

视频的格式太多没有固定的指标
我说一下音频文件的给你个公式
音频未压缩
量化16比特/441KHz取样的 音频数据率是7056Kb/S
1 min (一分钟)未压缩的音频所占的容量=60秒07056/8MB
=5292MB 2声道
=10584MB

[视频码率(kbps)+音频码率(kbps)]/8 时间(秒)=文件体积(mb)
MPEG4格式视频可以压缩到15M/分以下,如果用好软件和我的一样可以压缩到08M/分。一天一夜24小时×60分钟×1M基本上就是实际容量。
不经过压缩,声音数据量的计算公式为:数据量(字节/秒)=(采样频率(Hz)×采样位数(bit)×声道数)/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92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