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提出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该建议,在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更改如下:
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上对米重新进行定义:
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分米的英文是decimeter,而deci- [前缀]表示“十分之一”之义,所以分米的产生和分数有关,把一米的长度均分十份,一份就是一分米,这个单位是米产生以后才有的,诞生时间不长。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
找了一个教案,看看吧:
一、 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 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 *** 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长度是用来确定物体或者某种物质大小的,也可以通过长度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多接触事物,增加对长度观念的了解,事物的长度有一定的单位概念。进行事物大小的比较,长度单位间的关系换算。
我国古代计量单位有很多种类,具体来说,长度计量单位包括:毫、厘、分、寸、咫、尺、丈、寻、常、仞、武、步等,体积计量单位包括:合、升、斗、斛、豆、区、釜、钟、溢、掬、龠、石等。重量计量单位包括:铢、锱、两、斤、钧、石、镒、引、圭等。面积计量单位包括:顷、亩、角、步等。
在发展早期,古人用黍作为度量衡定制的基本依据,一百黍重量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用百粒黍排列起来,这个长度就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各个朝代在演变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不同的计量单位,方便人们日常生活。
在我国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中,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1铢=10圭。除了用钧、圭、铢、斤、两代表重量外,较重、较多量的物的多少更多的是采用容积来代表,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体积计量单位演变过程大致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有着自己的度量衡制度,互不统一,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后,体积计量单位也得到了统一,秦朝实现的容积计量单位换算成现在常用的体积单位,大概是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汉承秦制,并且有所发展,增加了合、龠、撮、圭等单位,其中1升=10合,1合=2龠,1龠 =5撮,1撮=4圭。从宋朝开始,我国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固定位石、斛、斗、升、合,之间的换算为1石=2斛、1斛=5斗、1斗=10升、1升=10合。
在长度单位上,古人常用毫、厘、分、寸、咫、尺、丈、寻、常、仞、武、步作为长度计量单位,成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咫尺天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讲述的都是与长度有关的故事。古人有时候也会以人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单位的依据,比如《孔子家语》就记载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正字通》中记载: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这说明周代八尺为仞,然而到了汉代,又改为七尺为仞。半步为跬,三十里为一舍,1尺=10 寸, 1寸=10 分,1分=10 厘, 1厘=10 毫, 1毫=10 丝, 1丝=10 忽
在面积上,我国古代采用顷、亩、角、步作为计量单位,具体来说1顷=100亩,1亩=4角,1角=60步。
为了规范日常经济生活中计量物体的长度、体积、重量等,古人先民们就创制了度量衡制度,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根据历史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 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开始有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两个经长期混乱后形成的大一统王朝在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 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兆米(M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Mm=1×10^6m
1km=1×10^3m
1dm=1×10^(-1)m
1cm=1×10^(-2)m
1mm=1×10^(-3)m
1μm=1×10^(-6)m
1nm=1×10^(-9)m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还有尺、寸、丈等。它们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米=3(尺)=30(寸)=03(丈)
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被称为光年。
1光年=904653×10^12k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