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的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同轴电缆的阻抗是如何定义的,第1张

视频同轴电缆的特征电阻是75 欧姆,这个值不是随意选的。物理学证明了视频信号最优化的衰减特性发生在77 欧姆。在低功率应用中,材料及设计决定了电缆的最优阻抗为75 欧姆。 它并不代表长度。
同轴电缆是由两个同轴布置的倒导体组成,传输的信号完全封闭在外导体内部,从而具有高频损耗低、屏蔽及抗干扰能力强、使用频带宽等显著特点。同轴电缆从外至内结构为铜单线多根铜线绞合的内导体、绝缘介质、软铜线或镀锡丝编织层和聚氯乙烯护套。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有50欧姆、75欧姆等。主要型号有SYV型,它的绝缘层为实心聚乙烯;SBYFV型,它的绝缘层为泡沫聚乙烯;SYK型。其绝缘层为聚乙烯藕芯。电视监控系统中常用的是SYV和SBYFV型75欧姆阻抗的同轴电缆。泡沫聚乙烯材料比聚乙烯更不易损耗视频信号,还增加了电缆的灵活性,安装方便,但容易吸潮从而改变电气性能。实心聚乙烯因其刚性,比泡沫材料保形性好,能承受以外挤压的压力。同轴电缆屏蔽层铜网能屏蔽电磁干扰或EMI的无用外部信号干扰,编织层中绞合线的多少和含铜量决定了其抗干扰的能力。编织层松散的商业电缆能屏蔽80%干扰信号,适合于电气干扰较低的场合,如果使用金属管道效果更好。高干扰的场合要使用高屏蔽或高编织密度的电缆。铝箔屏蔽或包箔材料的电缆不适用于电视监控系统,但可用于发射无线电频率信号。同轴电缆越细越长,损耗越大,信号频率越高,损耗越大。以SYV型电缆为例,国内的同轴电缆有SYV75-3、SYV75-5、SYV75-7、SYV75-9等规格。使用同轴电缆传输使图像时,距离在300米以下的一般可以不考虑信号的衰减问题,在传输距离增加时可以考虑使用低损耗的同轴电缆,如SYV75-9、SYV75-18等,或者加入电缆补偿器。
同轴电缆分为细缆:RG-58 和粗缆RG-11 两种。以及使用极少的半刚型同轴电缆和馈管。
细缆
细缆的直径为026厘米,最大传输距离185米,使用时与50Ω终端电阻、T型连接器、BNC接头与网卡相连,线材价格和连接头成本都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购置集线器等设备,十分适合架设终端设备较为集中的小型以太网络。缆线总长不要超过185米,否则信号将严重衰减。细缆的阻抗是50Ω。
粗缆
粗缆(RG-11)的直径为127厘米,最大传输距离达到500米。由于直径相当粗,因此它的d性较差,不适合在室内狭窄的环境内架设,而且RG-11连接头的制作方式也相对要复杂许多,并不能直接与电脑连接,它需要通过一个转接器转成AUI接头,然后再接到电脑上。由于粗缆的强度较强,最大传输距离也比细缆长,因此粗缆的主要用途是扮演网络主干的角色,用来连接数个由细缆所结成的网络。粗缆的阻抗是75Ω。

滑坡监测方法TDR监测技术虽然不是现在才有的技术,但只要有用又何必区分时代性,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办法。中达咨询就滑坡监测方法TDR监测技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时域反射法(TimeDomainReflectometry,TDR)是一种远程遥感测试技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现在,在滑坡监测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TDR基本原理
同轴电缆中TDR与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传播介质不同。在同轴电缆TDR测试过程中,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具有一定能量的瞬时脉冲的传播介质,电脉冲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播的同时,能够反映同轴电缆的阻抗特性。当电缆发生变形时,它的特性阻抗将发生变化。当测试脉冲遇到电缆的特性阻抗变化时,就会产生反射波。对反射波信号的传播时间进行测量,就可以确定其传播时间和速度,由此可以推断出同轴电缆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位置;通过对反射信号振幅的分析,就可进一步推算电缆的状态等。因此,同轴电缆的TDR技术又称之为“闭路雷达”。
2)TDR滑坡监测TDR滑坡稳定性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埋设如图1所示。首先,在待监测的岩体或土体中钻孔,将同轴电缆放置于钻孔中,顶端与TDR测试仪相连,并以砂浆填充电缆与钻孔之间的空隙,以保证同轴电缆与岩体或土体的同步变形。岩体或土体的位移和变形使埋置于其中的同轴电缆产生剪切、拉伸变形,从而导致其局部特性阻抗的变化,电磁波将在这些阻抗变化区域发生反射和透射,并反映于TDR波形之中。通过对波形的分析,结合室内标定试验建立起的剪切和拉伸与TDR波形的量化关系,便可掌握岩体或土体的变形和位移状况。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同轴电缆回波损耗怎么测量?百度搜索(Eastample)官方 ,联系电话 有关工程师 有详细讲解,低损耗稳相射频同轴电缆顶尖技术工厂DC-65GHz Eastample(东广通信科技),

aa同轴电缆内部的道题负责传输信号,外部导体负责屏蔽,外包层防止信号辐射出去。同轴电缆由于阻抗匹配的关系,插入损耗也小。共地因为避免其他信号叠加从而产生干扰。校准确保你每次测量都重新开始,不受上次测量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620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