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时与地方时怎么计算?

地理区时与地方时怎么计算?,第1张

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经线)为基础,向东,向西每15°为一个时区,那么1°就相差4分钟。全球可以分成24个时区;
向东时间要加,向西要减(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例外);
如果算出来是负数,则减一天,然后加上24小时;
地方时是以当地的经度计算的,区时是一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内的共同参考时间。每15°相差一小时。
地方时=所在区时-(时区右边经度 - 当地经度)x4 分钟
时区中间线为75°(一个时区15°的一半)!

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地方时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其实,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仅为半时区。
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序号,推算时区的中央经线和范围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序数×15°
说明:①除零时区处,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和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一条)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及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边界。
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应用: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说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
②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日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减去1。

时区的划分是在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上(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 确定的,当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并确定的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午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
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
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
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你只要知道当地的时区,或者经度就可以了,每经度15度为一小时,全球360度分为24小时。
如当地时区是东经时区,你就用零时区区时+当地区时区=当地地方时。如果大于24小时就加一天
如当地时区是西经时区,你就用零时区区时-当地区时区=当地地方时。如果大于24小时就减一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639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