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制作好的U大侠启动U盘插入usb接口,然后重启电脑,电脑开启后,当看到开机画面时,按“F12”键,如下图所示:
2、然后等待进入到启动项顺序选择窗口,在其中找到usb开头的选项,如下图所示:
3、完成选择以后按回车键进行确认即可,然后就能够进入到主菜单界面了。
1、从Windows控制面板(Satellite 17xx,30/31,3000系列机器除外)。启动“东芝硬件设置”程序,“东芝硬件设置”程序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以修改BIOS设置。请注意如果你更改了某些设置,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方能生效。2、在系统执行自检过程时按住Esc键(Satellite 17xx,30/31,3000系列机器启动时按住F12键,Satellite5000/5100/5200系列无DOS模式下的BIOS设置界面,只能通过第一种方式设置)。要使用该方式,必须先关闭计算机,挂起或休眠状态均无效。首先按开机按钮开机,然后迅速按住Esc键(也可以先按住Esc键然后开机)。当系统自检结束后,将提示用户按F1键进入BIOS界面。此时按F1键即可进入BIOS。东芝电脑进入bios的方法: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
以下是几种电脑进bios的方法:
联想(启动h和重新启动时按F12)
thinkpad(启动时和重新启动按F1)
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
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
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绝大多数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其他的一般都是DEL键或TAB键。
打开电脑电源开关,按F2键,进入BIOS。
解决步骤如下:
1、打开电脑电源开关,按住ESC,听到“嘀”一声,然后按F1键,即可进入BIOS;
适用于机型系列为Tecra(740、750、780、8000、8100、8200、9000、9100)、Satellite Pro(440、460、480、490、4200、4600、6000、6100)、Portege(300、320、3000、3010、3020、3110、3440、3480、4000、4010、7000、7010、7020、7200)、Satellite(300、310、320、330、4000、4010、4020、4030、4060、4080、4100、1800、2800、5000、5100、5110)。如果按C键,将显示选择引导途径菜单,可以选择从光驱、硬盘、网络、软盘来引导 *** 作系统;
2、打开电脑电源开关,按F2键,进入BIOS;
适用于如下机型系列Satellite 30、31、1710、1730、1750、3000、1400、2400;如果按“ESC”键,将显示选择引导途径菜单,可以选择从光驱、硬盘、网络、软盘来引导 *** 作系统。
东芝5000系列的机器都是没有办法进BIOS的,可以通过TBIOS进行设置;原厂装的 *** 作系统,就有Tbios,自己装的就不一定有了。
东芝笔记本L600-10B进入bios重装系统步骤如下:
1、插入U盘打开运行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切换到“U盘启动-ISO模式”
2、首先生成点击“生成ISO镜像文件”,“选择高级版PE”,生成完成后点击制作ISO启动盘,制作完成后将下载好的系统镜像文件复制到U盘里面。
3、重启电脑开机时不停按一键U盘启动快捷键,一般是(F12、Del、F11、F2等)不同的电脑主板快捷键可能不一样,很多电脑开机出现logo画面时下方会有短暂的按键提示。
4、打开启动选择界面后一般带usb字样或U盘品牌的选项就是U盘了,用方向键“↑↓”选择,回车键确认即可进入PE选择界面。
5、进入到PE选择界面,这里一般选择“02WindowsPE/RamOS(新机型)”回车键确定即可。
6、进入PE桌面后会自动d出PE装机工具,这里首选勾选需要安装的系统镜像,然后左下角选择“目标分区”,之后点击“安装系统”。
7、装机执行系统安装过程中一般4-5分钟就可以完成。
8、完成后重启电脑完成最后的安装,直到进入全新的系统。
扩展资料:
东芝笔记本电脑安装系统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硬件兼容的 *** 作系统。一些比较老旧的笔记本并没有测试过最新发布的 *** 作系统,这样有可能会导致系统安装出现问题,或者系统安装成功后有个别的硬件驱动无法找到,导致部分硬件功能无法使用。
2、选择好合适的 *** 作系统后,需要提前备份硬盘中的重要数据。
3、准备好以上后就可以正式安装了。过程中在选择安装的系统分区时,务必确认磁盘分区大小是否与之前记录的一致。
4、在安装过程中建议接好版适配器保证供电。
5、安装好权系统后检查设备管理器中是否有未正常识别的硬件设备,及时安装相应的硬件驱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