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谁创出的???

甲骨文是谁创出的???,第1张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因为都是刻在龟甲或者牛骨上,所以被今人称作甲骨文
它不是哪个人创建的,而是华夏民族在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中逐步形成的。远古时期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等到需要表达的意思越来越繁杂,结绳、堆石头开始不够用,于是直接画出许许多多的事物的外形和方位等来传情达意。当它们慢慢简化成为固定的符号后,最早的文字就产生了。而甲骨文就是这样一种象形文字,它们被殷人(主要是王室贵族)用来记录战争、祭祀等重大活动,而书写材料是耐久的甲骨,也正由此,殷代的文字才得以保留下来,在三千年后重见天日。

按照下面这几个部分给您总结了一下:
一、演变过程
甲骨文:殷商
金文:西周
篆书
大篆:战国时代秦国
小篆:秦朝标准字体
隶书
秦隶(古隶):秦朝日用字体
汉隶(今隶):汉代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沿用至今。
草书
章草:东汉章帝
今草:东汉末年
狂草:唐代
行书:东汉末年
二、演变趋势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主要表现在:
1、图画描绘性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式。
2、同字异形减少,字的写法和结构趋简。
3、肥笔改为瘦笔,弧形线条改为直线。
三、演变原因
1、内部原因:书写者对汉字的简易需求和美观要求。
2、外部原因: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书写材料的变化。

1、因为老鼠尾巴长、爱偷吃,古人创造出甲骨文“鼠”字。整个字体竖立起来,尾巴偏长,上头开口是老鼠嘴巴。“鼠”字左上角那三个点象征的是老鼠偷吃后嘴边的食物碎片。

2、牛最大的特点在于两只牛角,甲骨文“牛”字突出了牛头上的牛角,字中两点则是牛的眼睛。

3、老虎身上有花纹,甲骨文“虎”字就用几条线表示老虎身上的花纹。

4、甲骨文“兔”字,除了在字的上部凸显兔耳和脸部近乎1:1的比例,整个字形为“向上跳跃”的样子,比喻兔子爱跳的特征。

5、甲骨文“龙”字的表达在于龙卷曲且长的身体以及龙角。龙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动物,是动物之王,所以整个字倒过来就是甲骨文中的’王’字。

6、甲骨文“蛇”字上面的三角形象征蛇头,卷曲的笔画象征蛇身。

7、马最大的特点是身上的鬃毛,甲骨文“马”字以此突出马头那三笔笔画。

8、羊有两只羊角,所以甲骨文“羊”字突出了羊头上的羊角,羊角向里弯曲。

9、甲骨文“猴”字有点像人,但动物中猴子和人也确实相像。

10、鸡的最大特点在于鸡冠和尾巴。因此在甲骨文中,“鸡”字显得尤其“昂首挺胸”,最右边的三划代表鸡毛,最左边的线条象征鸡爪。

11、甲骨文中,“狗”字的肚子比较平小,嘴巴上,狗嘴张开。

12、甲骨文中,“猪”字的肚子比较圆滚,猪嘴上翘。

扩展资料

甲骨文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唐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如下:
1 唐字甲骨文:唐字的甲骨文偏旁较多,整体呈方形或矩形,由直、曲、细线条构成,其字形简单,似图画。
2 唐字金文:唐字的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字形中所呈现的书法变化较大,并且多有纹饰,显得更加华丽。
3 唐字小篆:唐字小篆,也被称为“秦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方便文化交流而规范的一种字形,与前面的甲骨文、金文相比,字形更加整齐,条线刚硬,书法风格稳健。
4 唐字隶书:唐字的隶书是出自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名作“颜体”,讲究笔画的粗细、起落的高低、间距的宽窄,是一种结构简洁、气势雄浑、利落有力的书法风格。
5 唐字楷书:唐字的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字形更加工整、规整,书写起来讲究笔画顺序、用笔轻重、协调性,是现代汉字书法体系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字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727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