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调音技巧
作为音响调音师,我们要怎样掌握音响调音的技巧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合的音响调音八个技巧,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
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么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
音响第四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最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
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像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
音响第五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暂态反应而不说速度感。不过,台湾习惯的用语是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暂态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
音响第六要: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
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音响第七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到底乐器的线条、形体要多大才算对到底人声要一缕如链还是要丰润有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音响迷。理想主义者认为应该按实际乐团大小比例缩小放入家中聆听室。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现场音乐会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录音时,录音师都会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来说到整个管弦乐团与小提琴做协奏演出时,如果完全按比例缩小,那么小提琴的音应该要细小得不能再细小,而不是我们在CD上所听到的那么清楚、强劲。所以,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
其实,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缩小与否的问题,而是因为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误解。例如您的房间在100Hz左右有严重峰值的话,定音鼓敲起来一定会特别的大、特别有劲;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这才是真正错误的比例。所以,在评写「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时,应该特别注意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影响。
音响第八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质感」这个名词相当抽象,我们常说这家俱的木头质感很好、这套真皮沙发的质感很好;或这个大理石的质感很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了解,所谓「质感」京是指该物体「材质的本性」。不过,我们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因此,当我们在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就意谓着「它录得很像小提琴」。当我们说:「钹的敲击质感很好」,也就是说「它敲起来像真的」。反过来说,当我们认为「小提琴擦弦质感不够」时说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谓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雷射唱盘刚推出时,大家都觉得小提琴的声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质感不像。
而「形体感」则更容易了解,当我们听单簧管吹奏时,我们说它的形体感真好,那也是「传真度」的一种。总之,质感与形体感皆是「传真与否」的代名词。至于「空气感」又是什么呢当我们在形容拉奏、敲击键盘乐器时,我们用的是「某某乐器的质感很好」。可是,当我们在形容管乐器时,我们通常不用「质感」二字,而用「空气感」,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指声波振动的感觉,而质感大部分是「接触」后刹那的感觉。当然,弦乐群除了拉奏时的擦弦质感外,它同时还有弦乐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感」。
;汽车音响怎么调效果好的方法如下:
1、将汽车主机的所有附加功能都恢复到出厂状态,然后将高、中、低音全部置中。
2、主机调试:打开主机,将音量扭到过半的位置,这样做更容易使低音和前声场的中低音衔合,更容易产生丰满的低音。
3、前声场调试:将主机的音量关小,放入一张人声碟或低频强劲一些的碟片,再将主机音量慢慢开大,直到比正常听音稍大为止。
4、主机调试:通过主机或功放上的Crossover来减低这种发声的几率。
5、后声场调音:后声场设置在HP状态,Crossover扭到150HZ附近。
车载音响的调音技巧:
方法一:粉碎高频 ,创造清晰,有空间感,没有压力的高频效果。对高频进行一定的衰减,由于掩蔽效应,低端衰减后可以突出高频段的细腻和空间感。
方法二:收紧超低频 ,创造爽快,干净的超低频效果。先把声音收紧不要拖泥带水,大幅度衰减低音残留后会变得干净清爽。
方法三:加厚中低频,创造快速、饱满的中低频效果。切掉60赫兹以下的频段,让低端反应速度提升,增加160赫兹段让音效更加厚实饱满。
对于均衡器一般调节方法:高音增益1格,中音增益2格 ,低音衰减2格,车载音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根据曲风的不同还可以选着摇滚效果(高音增益4格,中音衰减4格,低音增益4格),如果配有其他模式(舞曲效果、爵士效果等)可以直接选用。
问题一:音箱的低音和高音怎么调节,恰到好处。 播放器不动(默认),只调节音箱。大音量低音只开1/4,中音量开1/3,最小音量可以开最大。
高音可以最大。
以上是21音箱的调节方法,因为21音箱的低音功率比较大,中高音功率小,如果不会调节,低音太多,高音少,声音就比较浑浊,就不好听。
20音箱的低音比较少,可以适当减少高音,低音就突出了。
但1080的电路就已经减少了高音,所以这个音箱不能减少高音,只能减少低音。
调节声音效果没需要一边听,一边调节,高音需要清晰细腻,中音要饱满明亮,低音有一点节奏就可以了。
因为低音只是节奏,不是音乐的主旋律,只听低音的人,是不懂音乐的菜鸟。
问题二:音响怎么调低音 听音乐,低音、中音、高音都需要,不能把低开的太多,低音太多,就淹没有高音了,声音就很浑浊,音乐就不好听。
如果是大音量,低音只能开1/4或1/5,高音开1/2,或全部打开。
听电脑影视音乐,低音全部关掉,高音全部打开,声音就比较好,影视节目的低音都太多。
听MP3,就可以开一点低音,高音全部打开。
只有在晚上听最小音量的时候(隔壁听不到的声音),才可以把低音全部开满,因为小音量时,低音高音都听不到,就需要提升很多。
音乐需要有透明感觉,要有层次感觉:高音要清晰细腻,中音要饱满明亮,低音有一点节奏感就可以了。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音量不能100%全部打开,最大只能够开2/3内的音量;因为功放都有失真,音量太大,导致失真严重,声音就不好听。
问题三:多媒体音箱如何调节高低音 很难给你具体比例,主要因为:1、不同音响对声音的修饰不同,同一个音源,换一个音响就变了声音!2、声卡类型不同,有的声卡偏暖,低音就多一些,有的声卡偏冷,低音少一些!
不过可以给你一个调试的方法:
方法一
如果音响是较高级的东东,响应频率范围广,解析度高的话,不用调整任何低音和高音,只是在播放软件里面稍微调一下均衡就可以了。前提是音响是高档音响!
方法二
找一首音域宽的曲子,关掉播放器的均衡和声卡的均衡(如果有的话),播放音频,将高音和低音调零,先调高音,高音慢慢调高,仔细听,认为音频里面高音细节都体现出来,没有比较尖锐的刺耳声就可以了,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具体要看你的喜好进行取舍!再调低音,当低音出现,并有足够的d性和下潜的时候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过大,否则,过多的低音会把中音给掩盖了,听起来混沌不清,给人很闷的感觉!然后再稍微调整一下声卡和播放器里面的均衡就可以了!
不过要提醒的是,21的音响高音和中音是公用的一个喇叭!可以把高音稍微调高一些,将声像向上移动一点,中音的低频部分用低音炮去弥补一部分!有些质量较差的音响,不论怎么调,低音没d性,硬帮帮的,高音没有清亮的感觉,中音就更不用说了,混沌一片!这样的音响就不需调了,直接换喇叭或者扔掉算了!
问题四:音响高中低音分别怎么调节 听音乐,低音、中音、高音都需要,不能把低开的太多,低音太多,就淹没有高音了,声音就很浑浊,音乐就不好听。
如果是大音量,低音只能开1/4或1/5,高音开1/2,或全部打开。
我听电脑影视音乐,低音全部关掉,高音全部打开,声音就比较好,影视节目的低音都太多。
听MP3,就可以开一点低音,高音全部打开。
只有在晚上听最小音量的时候(隔壁听不到的声音),才可以把低音全部开满,因为小音量时,低音高音都听不到,就需要提升很多。
音乐需要有透明感觉,要有层次感觉:高音要清晰细腻,中音要饱满明亮,低音有一点节奏感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音量不能100%全部打开,最大只能够开2/3内的音量;因为功放都有失真,音量太大,导致失真严重,声音就不好听。
问题五:怎么调节音箱的高低音 应该有调节旋扭 自己调调就行 大不了在调回原位置
问题六:音响的低音高音怎么设置 谐振动燎品列宁贤屏
问题七:音箱高低音怎么调 目前最常见的低音单元和中音单元从转换的原理上讲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它们多采用锥盆状的振膜,因为这形状的振膜设计成熟、性能良好。
高音单元最常用的最球顶式高音,从工作原理上讲也属于电动式单元。球顶高音的振膜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如铝、钛、铍等),称为硬球顶,也可以用软质的织物制造(如蚕丝、化纤),称为软球顶,通常,硬球顶的高频响应比较好,而软球顶的声音比较柔和。近年来,带式高音和静电高音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它们共同的优点是振膜特别轻盈,因而高频响应出色,声音纤细透明,不过,这两种高音的生产如球顶高音那么容易,应用不太普及。还有一种号角高音,由球顶式的驱动部分加一个喇叭状的号角构成,它的特点是声音指向性强,而且效率高,因而在专业扩音领域的音箱中应用很普遍。
这个工作原理比较难说清楚
问题八:电脑音箱听歌时高低音怎么调合适?看视频呢? 这个是个比较难以掌握的技术问题,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你可以试试。
就是电脑的播放器不要动(不要调节均衡器,否则难以控制)。
音箱的高音开到中间位置,低音只能开1/4(中等音量听音乐)。
如果是大音量听,低音只能够开1/5,低音再多,中高音就弱了,因为低音太多就会吃掉高音。
只有在晚上听最小音量的音乐(隔壁听不到的声音),才可以吧低音全部开足,因为声音最小,低音就基本木有了,就需要提升低音和高音(音调调节的用途就是合理区别音量大小来调节),就比较好听。
声音好听的标准是:
音乐的主旋律声音饱满明亮(中高音),低音(节奏声音)有一点,但不能压过主旋律的中高音。
音乐声音必须清晰,透明,均衡 --- 主旋律饱满,低音节奏有一点但不过分。
不能光是低音节奏的声音,而木有主旋律的中高音 声音,主旋律是音乐的主要部分,低音的节奏是次要部分,但不能缺少节奏,但必须配合适度音乐才好听。旋钮上会有一个标记,顺时针旋转增强高音或者低音,逆时针旋转减少高音或低音。
这个主要还是来靠你的听感来调节的。如果你喜欢强劲的低音 那就把低音旋钮调大,如果你喜欢细节丰富的高音表现,那就把高音旋钮条大。这两个旋钮主要是来补偿高低音的 因为我们的功率放大器都有它制定的参数指标,就是所说频率响应,我们人耳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之间 而功率放大器要把这个频率段都进行均衡的放大是不可能的,所以放大器只能采取从中间向两边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