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水墨画的赏析150字

关于梅花的水墨画的赏析150字,第1张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
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
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
正直的气节、
虚心的
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
开放的花,
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
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
梅花
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梅花赞赏有加,
其中最有名的有宋代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中“树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
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树枝梅”的姿态。诗人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
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人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美术梅花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美术梅花说课稿范文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点:对中国画的欣赏与体会

难点:用水墨绘画语言来传递感情

讲课类型:综合运用

教具、参考书:课件、《线条的世界》、《美的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请说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诗词,并且解释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设计说明:1以组为单位采取竞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2引用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导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点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国画常用的题材及这些题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展开:

A中国画常识[结合课件讲解]

一提问:如何欣赏中国画

设计说明: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总结如何欣赏中国画,可以从书法、印章、布局、内涵、诗句等几方面来评叙。

二国画表现

根据题材国画可分为:山水、动物、花鸟画、人物画。

根据制作技巧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设计说明: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三国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画派。

被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秘。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所以在这里选用岭南画派及关山月作为插入的知识点

B学画梅花

一提问:请同学说说有关于梅花的知识或故事

设计说明:了解梅花,为下节课画好梅花作准备。

二小结: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的。

三画梅花

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画梅花的步骤:(重点讲解)

动笔前先想好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

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

设计说明:结合作品来讲解,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可以现场示范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美术梅花说课稿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绘画梅花的表现技法,梅花教案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梅花。(了解)

2、掌握梅花作画的步骤,运用不同的笔法、墨法,较自如地完成梅花图,提高学生绘中国画的技能。(练习)梅花教案

3、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接受)

二、课时安排梅花教案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

名家画梅作品。

四、教学建议

1、重视示范教学。

学生爱模仿,教师示范作画,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画的步骤、运笔的方法、墨色在纸面上的显现等作画的全过程。

2、笔墨是写意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无论形象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笔墨无以成画。如何培养学生笔墨的功力,是传授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一环。

3、画梅,重点是枝干。因为它是一幅画的框架,布局取势主要是枝干的走向在起作用。

4、梅花为五瓣、七蕊,花托呈丁字形

5、适当板书。

6、指导学生临摹书中的范画。

7、完成临摹作品后,指导学生创作。

小学美术梅花说课稿范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

2体验点画的快乐。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梅花,范画,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让幼儿观察并初步了解梅花结构特征。

(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

(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

二、幼儿 *** 作,老师指导。

(1)老师示范每一个步骤并进行详细介绍,幼儿要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成果展示。



钩圈略异杨家法, 春满冰心雪压腰。何碍磅人呼作杏, 问他杏得尔清标?

释义:

1、“杨”,指的是以擅画墨梅而声名远播的画家扬无咎,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四梅图》卷是其代表作。

2、译文:画中绘水墨梅花一枝,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晕染花瓣,浓墨勾点花蕊。

3、乾隆的意思是说,王冕画梅的技法和扬无咎不同。

扩展资料:

王冕的画都有一个特点:“凡画必题诗其上”。梅花入画在中国起源很早,而用水墨画梅花,北宋中叶的禅僧仲仁大概是最早的,之后影响最大的便是南宋扬无咎。到了元代,画梅名家辈出,王冕继承扬无咎的画法,加以发展,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将王冕称之为扬无咎水墨画派的“嫡系”。

画面上,还有几枚印章,来自清代重要收藏家梁清标、安岐与乾隆、溥仪等,透露这件《墨梅图》的流转历史:700年里,他被这些大收藏家所挚爱,也进入了清宫内廷,收录进重要的书画著录《石渠宝笈续编》《庚子销夏记》之中。

参考资料:

浙江新闻-这句最近很热的诗藏在王冕的《墨梅图》里

梅花实在是一幅画,一幅用梅花画的画
画,是人们生活中创造的结晶。画的起源久远,有着丰富的意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古代,诗与画分不开。画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画中常常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也常常孕育在画中。
按类别可分为:国画、油画、水粉画、漫画、简笔画、刺绣画、速写画、字画、碳画、素描画、动画画等。

扩展资料: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后归隐九里山,朱元璋进军浙东时出山,任谘议参军,不久病死。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著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墨梅图》是《元五家合绘》卷中的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瓣,浓墨勾蕊,显得极为清润。并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得益彰,画家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元·王冕《墨梅》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根据不同的书记载有不同的版本。
而“留”是不正确的,并且,有些语文书上写的是好颜色,也可以算对,就算上面讲的版本不同,所以朋友们不必质疑。
注释译文
注释
(1)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2)吾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话叫“三百年前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4)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5)清气:清香的气味。
(6) 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
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作品中心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 *** 。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 *** 。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
王冕画像
王冕 (1287~1359)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编辑本段
宋·张臬《墨梅》
作品信息
名称墨梅
年代宋朝
作者张嵲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墨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
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
更吹烟雨暗黄昏。
作者简介
张臬(1096--1148),字巨山,约生于哲宗绍圣初,卒于高宗绍兴中,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择儒臣为川、荆、襄帅,除司动员外郎。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
作品简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画面上梅花生长环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好学如痴。《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 。 《墨梅图》是王冕画梅的代表作。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枝条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然而发枝用笔挺劲有力,梅树的清刚气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花须花英,随意点簇,笔法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 [注释] 墨梅:只用墨而不着颜色画出来的黑色的梅花。 洗砚(yàn)池头:洗砚台的池塘边。砚台是研墨的文具,每次用完后要洗干净。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 乾坤(qián kūn):天地。诗中指人间。[译诗]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 *** 。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頫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直,使转有方。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美奕有致。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总之对于行校、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几位名人对他的评语。明朝画梅高手姚淛有诗曰:“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雪湖梅谱》)刘基有诗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诚意伯文集》) 从姚淛、刘基等诗句看来,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画的才能和画出雪、月、风、烟种种奇绝的形态。明代吴兴沈尧龙甚至直接称王冕为“墨王”:“君身前是林处士,人间空复数墨王。”可见明代对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遗作很少。我们虽然无法欣赏他那各种绝奇的精彩作品,但从后人的诗作中,可知他画过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画写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他画过月梅,如高士奇题王元章绝句云:“不分村野与溪桥,乱写横枝一二条。酒醒只疑疏影落,朦胧烟月伴寒宵。”难怪刘基说他梅花奇绝,落笔分晴曦,花如露后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龙蛇游舞一样,水墨画的效果达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清朝何瑷王诗:“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题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扬补之以“笔分三趯攒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瓣,但其侧瓣及小苞还是一笔。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明魏成宪诗云:“山农作画同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真个匆匆不潦草,墨痕浓淡点椒除。”(《百梅集·墨梅题跋》)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有人称“乱圈花瓣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诗云:“美人高士超绝处,不在搓桠枝干间。破蕊圈花真法在,两峰二树费寻攀。”难怪他要自傲地说:“冰花朵朵圆似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学王冕画梅,且学他为人,学他画梅花换米。徐渭曾凭吊王冕墓,并对当时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诗说:“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徐文长集》)徐还同情王冕的艰苦生活,猜测他究竟多少斗米,换一幅梅花:“想见元章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临摹它,又感到无从下手,便在题王元章倒枝梅画中写道:“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代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刘世儒少时于故乡的石壁上,看见元章的梅花,大为鼓舞,从此特别爱好,就深思力学,画起梅花来了。据说,他很喜爱王元章的雪梅,曾想尽办法,搞过试验:其中有种画法,是当他矾绢时,先剪好碎片的油纸,画就搞成,这样看去好像雪点纷纷,与花争胜,效果很好。当时画家谢时臣赞为“神品”。王冕画枝条,画得很劲秀,据说先从画竹入手,因此刘雪湖画梅也从画竹开始。徐文长题其墨梅诗说:“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朱多煃题诗有“陈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阴刘世儒”句。文徵明也赞扬说:“雪湖发干遒劲,有天然之处,花亦雅称,异日当为第一流云。”(《雪湖梅谱》)其实,刘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长题雪湖墨梅诗说:“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画梅辨难》)明代画家学王冕的尚有周昊、孙从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显等人。可见摹仿王冕的笔法是风靡一时的。 清代的扬州八怪,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其他如以画梅称世的童二树也是学元章的笔法,蒋子延称童二树在洛阳所画的梅花悬之能引蜂蝶。《碧溪诗》记载:“二树生时,其母李太夫人梦一髯翁,驱一牛,负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农王冕也,其画盖有所授也。”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可见王冕的画在人民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对明清画家画梅的特色,清朝懒园居士说:“吾人当师王元章之秀逸,刘雪湖之苍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树雄伟有余,神化不足,金冬心则细枝坚挺,粗根庸弱。”这话确有道理。 王冕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他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引导了徐文长辈从摹古的一套清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诗文画来反抗元蒙贵族的统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有它的积极意义。正因为此,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被赞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无枯荣”。(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洪 瑞 )金农的《墨梅图》 墨梅图,作者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为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背耶居士、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卖书画。《墨梅图》,体现了他画梅艺术中的特色。这幅墨梅,是他取“不简不繁”之妙,来为“梅兄”写照的。枝干敢斜,著花稀疏,用笔简朴,气韵清逸。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代水墨写意画得到发展,尤其是“四君子”画。元时的知识分子备受压抑,再加上赵孟书法入画理论的影响,在绘画上藉笔墨自鸣高雅的画家层出不穷,而墨竹、墨梅、墨兰及墨菊则正是集清品之精灵。而文人画却正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王冕就是其中之一。
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在他的作品中寄寓了不与统治者妥协的情感,即所谓“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他不下来”,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即他画梅花也像其他文人画家一样,是借物咏怀,抒发胸中逸气。王冕所作梅花,继承了宋仲仁和尚和杨无咎的传统,但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无咎一笔三顿挫,而王冕将其改为一笔两顿挫,即“钩圈略异杨家法”。
在他的笔下,所画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王冕还创造了用胭脂画没骨梅花的方法。王冕多作长干大枝,讲求书法用笔,粗干顿挫有力,求其苍劲,细枝用笔轻快,富有嫩枝的d性。王冕作梅时非常着意于在繁密中留出疏空处,使梅花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空间布白,控制住梅花的总体大势,不让画面散漫一片,有桃李芬芳,而无清冷之气。王冕的“没骨”墨梅很有特色,以墨点直接写梅,趁湿在花瓣尖处点少许浓墨,顿增梅花姿色,是对五代徐熙“落墨花”的发展。清何瑗王曾作诗称赞王冕的画:“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墨梅》这首古诗是元代末期杰出的诗人、画家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以下是我整理的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通用5篇),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

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2

设计意图: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 *** 。诗句简练,言浅意深。活动中我将注重让孩子观察画面,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梅花,墨梅图。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梅花,认识梅花,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与古诗名字含义。

1、了解古诗题目含义。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图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了解古诗作者。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二)欣赏图文课件,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1、幼儿欣赏课件。

教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2、尝试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分别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

4、解释古诗意思。

教师: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诗意境。

教师: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想象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三)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1、教师根据图谱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一遍。

2、幼儿多形式朗诵古诗。

3、集体完整吟诵古诗。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

附: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3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 *** 。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 *** 。)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同学填写。]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安排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 *** 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

(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757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