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跳转和d窗

交互—跳转和d窗,第1张

继续交互练习,重在思考,深入的思考,我的思考深度还远远不够。以下内容主要讨论移动端。

这个问题在知乎有个不错的回答,把跳转比作出 入境填表

把d窗比作 保安检查

这位知乎的朋友说的很好,在任务流程中,如果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使用跳转。如果为临时性的通知或者警告,使用d窗。
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现实中的问题要更复杂一些。

1、在填色应用中,用户完成一张画,可以选择保存退出也可以添加效果,添加效果这个步骤选择跳转还是d窗?分享呢?

2、外卖点餐应用里,完成交易后,系统提示分享好友可获得奖励。分享界面使用d窗还是跳转?

3、商城应用,完成交易,系统引导去评价,使用d窗还是跳转?

4、购物车不像是填表,和当前商品没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但是移动端的应用都是用了跳转的方式?

5、查看商品评价也和交易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他依然使用了跳转的方式,而选择尺码却使用了d窗的方式?

等等,相关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业务, 实际情况很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或者根本无视交互原理的

所以,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会遇到以上问题,在相关任务的界面设计时,在一个大类中,如何进入一个支线任务,或者相关的特殊任务。

淘宝的商品详情页面,点击 购物车 时,PC端只是一个侧边d窗,而移动端则跳转;查看 评价 ,PC端甚至没有跳转和d窗,只是用了标签,而移动端则需要跳转。 虽然交互原理处处通用,但是交互的具体实现依赖于所处的硬件平台。
在更大的屏幕下,PC有足够的 空间 容纳更多的组件,随着 技术 的成熟和 浏览器 的升级,越来越多的 交互式组件 出现,比如可切换的标签栏、可伸缩的折叠式菜单、鼠标悬停的悬浮窗口。可见,PC有足够多的方法来容纳支线任务的进行,而移动端则被迫使用跳转和d窗来消化内容“溢出”。
也因此,PC的交互流程逻辑更加合理一些,移动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

以下问题只针对移动端

Q:在填色应用中,用户完成一张画,可以选择保存退出也可以添加效果,添加效果这个步骤使用跳转还是d窗?分享呢?
A:两种做法都有应用使用。首先排除在原图上显示,因为原图是需要保留的,用户可以在原图的基础上添加各种效果。 重点在于:把添加效果看成是附加 *** 作还是任务最后的一环。 从功能来说,添加效果确实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不应该作为附属步骤。不过,严格来说,填色完成,画作即完成,效果实际上是滤镜的作用,滤镜对画作本身只起到“润色”效果,不会改变画作本身。另外, 画作可以保存,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滤镜上色,时效性很灵活。 综合两点,应该使用d窗。分享同理。

Q:外卖点餐应用里,完成交易后,系统提示分享好友可获得奖励。分享界面使用d窗还是跳转?
A:和填色一样,同样是最后一步,并非必要步骤,理应使用d窗。不同的是, 分享给好友主要是为了推广APP,属于运营的手段,并非用户喜爱的功能,点击率不会乐观。加上完成交易后,大部分用户立即关闭应用,应主动把握最后的机会。 结合这两点,应大胆使用主动d窗,参考美团外卖。

Q:商城应用,完成交易,系统引导去评价,使用d窗还是跳转?
A:评论是在完成以后的事情,用户可以不评价,评价属于一个附加内容,理应使用d窗。但是从评价的内容考虑(淘宝),包括评论文字、上传照片、好中差评、3个打分星级、匿名评价等繁多的选项。可见,淘宝是比较看中评价这块的。 一个d窗难以承载这么多的控件,因此选择跳转。

Q:购物车不像是填表,和当前商品没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但是移动端的应用都是用了跳转的方式?
A:和评分一样,购物车需要承载的内容很多,在移动端使用跳转更加合理。 如果使用d窗,界面变得混乱复杂,失去d窗的意义。(反而增加负担)

Q:查看商品评价也和交易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他依然使用了跳转的方式,而选择尺码却使用了d窗的方式?(淘宝移动端)
A: 即使不考虑复杂的控件,评论内容属于文字和混排界面,使用d窗会变得难以阅读 ,应该使用跳转。有一个案例,在iPhone系统更新提示的d窗有大段的条款,一般来说很少人会认真看那个大段的文字。
选择尺码主要根据购物心理来理解,买衣服的时候,尺码和颜色也是考量的因素,在反复确认有适合的尺码后,才下单购买,符合一般的购物心理。

在PC站点的head部分添加php函数,用于获取当前页面的移动地址:
<php
/-- 获取当前页面对应的移动页地址 --/
function curMobURL() {
$pageURL = '>

嗯,,让我想想

需要在APP的访问中加上UA代理,这样可以使用js判断。

if(userAgent === "APP"){
跳转或什么都不做 - APP - 必须写在移动端前
}
else if ((navigatoruserAgentmatch(/(phone|pad|pod|iPhone|iPod|ios|iPad|Android|Mobile|BlackBerry|IEMobile|MQQBrowser|JUC|Fennec|wOSBrowser|BrowserNG|WebOS|Symbian|Windows Phone)/i))) {
  跳转或什么都不做 - 是移动
}else{
  跳转或什么都不做 - 是PC
}

最近,在使用QQ和微信等SDK来实现分享网页的时候,发现,SDK已经为页面跳转回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我们只需在应用里和被分享的网页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实现此功能。
那么我们先来看下网页跳转回应用的实现原理。

就 Android 平台而言,URI主要分三个部分:scheme, authority and path。其中authority又分为host和port。格式如下:

scheme://host:port/path

举个实际的例子:

content://comexampleproject:200/folder/subfolder/etc

\---------/  \---------------------------/ \---/ \--------------------------/

scheme                 host               port        path

\--------------------------------/

authority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data flag中那些属性的含义了吧,看下data flag

android:mimeType="string"

android:path="string"

android:pathPattern="string"

android:pathPrefix="string"

android:port="string"

android:scheme="string" />

点击微信和QQ分享跳转到程序内部的原理与此一致。

写在后面:

由于微信禁用了微信浏览器里打开别的app,所以上面的方法在微信里不能直接起作用。但是我们有补救方法,

1,通过跳转应用宝,来判断是否安装应用,如果安装应用宝会直接打开

2,引导用户在浏览器里打开当前网页,因为微信虽然禁止了android:scheme跳转,但是浏览器都是支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828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