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抗是什么?

容抗是什么?,第1张

问题一:容抗通俗来讲是什么意思 容抗――全称“电容电抗”,就是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表现出的电阻值,单位与直流电阻一样用“欧姆(Ω)”。与直流电阻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容抗值会随电路交流电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而与电压无关),频率越低容抗值越大,在直流电路中的容抗值以“无穷大”对待(实际有漏电流),在频率不变的条件下,电容器容量越大容抗越小(与电压无关)。
电容器容抗大小是由电容器的容量和电路的(交流)频率决定的。
Xc = 1 / ωC = 1 / 628fC;
Xc--------电容容抗值,欧姆;
ω---------角频率;
f---------频率,对工频是50HZ;
C---------电容值 法拉

问题二:容抗表达式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你要弄清楚阻抗的概念:简单一点,阻抗就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而这种阻碍在以下三种元件里主要体现为 电阻器-电阻,电感器---感抗,电容器---容抗
阻抗是复数,可以与术语“复阻抗”替换使用。阻抗通常以相量来表示,这种表示法称为“相量表示法”。相量有三种等价形式:直角形式:R + jX 、极形式: 、指数形式:Zmejθ ;其中,电阻 R 是阻抗的实部,电抗 X 是阻抗的虚部,Zm 是阻抗的大小,j 是虚数单位,θ 是阻抗的相位。从直角形式转换到指数形式可以使用方程R = Zmcosθ 、X = Zmsinθ 。从指数形式转换到直角形式可以使用方程 、θ = arctan(X / R) 。极形式适用于实际工程标示,而直角形式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加或相减的案例,指数形式则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乘或相除的案例。在作电路分析时,例如在计算两个阻抗并联的总阻抗时,可能会需要作几次形式转换。这种形式转换必需要依照复数转换定则。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电感(适合于自感)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是电动势,L 是电感,i 是电流,t 是时间。
理想电阻器的阻抗 ZR 是实数,称为“电阻”:ZR = R ;其中,R 是理想电阻器的电阻。理想电容器和理想电感器的阻抗 ZC 、ZL 都是虚数 : ----容抗ZL = jωL ----感抗其中,C 是理想电容器的电容,L 是理想电感器的电感。

问题三:什么叫感抗和容抗 交流电路的感抗表示电感对正弦电流变化的反抗作用。在纯电感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比值称为感抗。用符号XL表示,单位为&Omega,即:
XL=U/I=&omegaL=2&pifL
上式表明,感抗的大小与交流电的频率及线圈的电感有关。当频率一定时,感抗与电感成正比;当电感一定时,感抗与频率成正比。
交流电路的容抗表示电容对正弦电压变化的反抗作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比值称为容抗。用符号XC表示,
单位为&Omega,即:
XC=U/I=1/&omegaC=1/2&pifC
在同样电压下,容抗越大,则电流越小。
说明容抗对电流有限制作用。容抗和电源频率、电容器的电容量成反比。

问题四:容抗 阻抗 感抗的单位是什么? 单位都是欧姆
单位为欧姆(Ω)

问题五:电容的容抗是什么? 容抗就是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
虽然电荷并没有直接通过电容内部,但是,电荷在电路中“前后震动”时,要在电容极板上“聚集”和“释放”,相当于受到电容的阻碍。即当电源接通瞬间他会阻止电压快速上升,当达到最大值后,断电时它也阻止电压瞬间下降,这就是电容的充放电特性,称为容抗。

问题六:什么是电抗什么是容抗 电抗:是指电容、电感对交流电的阻力。容抗与感抗通称为电抗X。在DC直流电路中,电容是开路的,电感在不考虑线圈的电阻时,对直流电的阻力为0。在AC交流电路中,电容器有传导电流经过,对交流电的阻力称容抗Xc,Xc=1/(ωC)。电感对交流电的阻力称为感抗Xl,Xl=ωL。由于在电容与电感上,交流电压与电流在相位上有超前与滞后90度的关系,电工学上用复数来表示电抗(R、L、C串联电路时):jX=jXl-jXc=j[ωL-1/(ωC)] 复阻抗Z=R+jX。电抗在交流电路中不消耗有功功率,但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消耗无功功率。
容抗:是指电容对交流电的阻力。XC=1/2πfC (f为频率、C为电容)。电容量大,交流电容易通过电容,说明电容量大,电容的阻碍作用小;交流电的频率高,交流电也容易通过电容,说明频率高,电容的阻碍作用也小。

问题七:为什么是感抗减容抗这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容抗是1/(jωC)将其分子分母同乘以j,有容抗Xc=j/(j2ω C)=-j/(ω C)(因为j2=-1),所以感抗加容抗是X=jω L+1/(jω C)
=jω L+j/(j2ω C)
=jω L-j/(ω C)
=j(ω L-1/(ω C))

问题八: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容抗与电容值是什么关系 反比关系容抗Xc=1/(wC)

问题九:容抗通俗来讲是什么意思 容抗――全称“电容电抗”,就是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表现出的电阻值,单位与直流电阻一样用“欧姆(Ω)”。与直流电阻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容抗值会随电路交流电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而与电压无关),频率越低容抗值越大,在直流电路中的容抗值以“无穷大”对待(实际有漏电流),在频率不变的条件下,电容器容量越大容抗越小(与电压无关)。
电容器容抗大小是由电容器的容量和电路的(交流)频率决定的。
Xc = 1 / ωC = 1 / 628fC;
Xc--------电容容抗值,欧姆;
ω---------角频率;
f---------频率,对工频是50HZ;
C---------电容值 法拉

问题十:容抗表达式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你要弄清楚阻抗的概念:简单一点,阻抗就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而这种阻碍在以下三种元件里主要体现为 电阻器-电阻,电感器---感抗,电容器---容抗
阻抗是复数,可以与术语“复阻抗”替换使用。阻抗通常以相量来表示,这种表示法称为“相量表示法”。相量有三种等价形式:直角形式:R + jX 、极形式: 、指数形式:Zmejθ ;其中,电阻 R 是阻抗的实部,电抗 X 是阻抗的虚部,Zm 是阻抗的大小,j 是虚数单位,θ 是阻抗的相位。从直角形式转换到指数形式可以使用方程R = Zmcosθ 、X = Zmsinθ 。从指数形式转换到直角形式可以使用方程 、θ = arctan(X / R) 。极形式适用于实际工程标示,而直角形式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加或相减的案例,指数形式则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乘或相除的案例。在作电路分析时,例如在计算两个阻抗并联的总阻抗时,可能会需要作几次形式转换。这种形式转换必需要依照复数转换定则。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电感(适合于自感)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是电动势,L 是电感,i 是电流,t 是时间。
理想电阻器的阻抗 ZR 是实数,称为“电阻”:ZR = R ;其中,R 是理想电阻器的电阻。理想电容器和理想电感器的阻抗 ZC 、ZL 都是虚数 : ----容抗ZL = jωL ----感抗其中,C 是理想电容器的电容,L 是理想电感器的电感。

为了取得电流负相位,使得相位就和阻抗一致。

因为复功率的相位应当和阻抗的相位一致,而按照相量定义 电流相位等于电压相位-阻抗相位,如果直接电压乘电流,求出来的相位和阻抗相位不相等的。为了最后能和阻抗相位一致,需要电压相位减电流相位才能得到阻抗相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

P=I2×R=[U/(R+r)]2×R=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

扩展资料

功率就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里功率P=功J/时间t,单位是瓦w,我们在媒体上常常看见的功率单位有kW、Ps、hp、bhp、whpmw等,还有意大利以前用的cv。

在这里边千瓦kW是国际标准单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功率俗称为马力,单位是匹,就像将扭矩称为扭力一样。

在汽车上边,最大的做功机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W)=扭矩(Nm)×转速(rpm)/9549。

由于英制与公制的不同,对马力的定义基本上就不一样。英制的马力(hp)定义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200磅(lb)重的物体拉动165英尺(ft),相乘之后等于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马力(PS)定义则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75kg的物体拉动60米,相乘之后等于4500kggm/mi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阻抗

j为虚数符号。

准确的讲电容容抗表达式Z=-jωc而并非jωc。

j是有关复数的概念,j为虚数符号,仍和实数与j相乘都为虚数。

电容器为无功元件,本身不消耗功率,在频率为ω的交流电作用下将会出现电流超前电压90度的情况,因此-jωc也准确地表示出了这种相位关系。

扩展资料

容抗的影响因素

电容器的电容越大,表明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大,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电路中充、放电移动的电荷量越大,电流越大,所以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即容抗越小。

在交变电流的电压一定时,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路中充、放电越频繁,单位时间内电荷移动速率越大,电流越大,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即容抗越小。表达式:Xc=1/(2πf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容抗

相量有两种表示形式:1、模+幅角;2、复数形式。

加减法时,采用复数形式计算。如果是“模+幅角”的形式,就转化为复数形式。如你的题目中:2∠45°+1∠30°=2×(cos45°+jsin45°)+1×(cos30°+jsin30°)=√2/2+j√2/2+√3/2+j05=(√2/2+√3/2)+j(05+√2/2)。

乘除法时:使用模+幅角形式计算。Z1=R1∠φ1,Z2=∠φ2,则:Z=Z1×Z2=R1∠φ1×R2∠φ2=R1R2∠(φ1+φ2)。如果是复数形式,就需要将其转化为模+幅角的形式:因为Z1=R1∠φ1=R1cosφ1+jR1sinφ1=x+jy,所以R1=√(x²+y²),φ1=arctan(y/x)。

此外,

复数阻抗的实部称为等效电阻,虚部称为电抗,模称为阻抗模,幅角称为阻抗角,它们分别用符号R、X、|Z|、φ表示。复数导纳的实部称为等效电导,虚部称为电纳,模称为导纳模,幅角称为导纳角,它们分别用符号G、B、|Y|、φ┡表示,于是 Z =R+jX=|Z|e。

扩展资料:

例1:电路分析时相量计算,2∠45+1∠-30 计算:

加减用代数式,乘除用指数式,本题是加减,要转换成代数式:

2∠45 + 1∠-30

= 2 cos45° + j 2 sin45° + cos(- 30°) + j sin(- 30°)

= √2 + j √2 + √3/2 - j 05

= (√2 + √3/2) + j (√2 - 05)

= 228 + j09142

= 2456∠2184°

例2:电路分析时相量计算,2∠45:

相量有两种表示形式:1、模+幅角;2、复数形式。加减法时,采用复数形式计算。如果是“模+幅角”的形式,就转化为复数形式。如你的题目中:2∠45°+1∠30°=2×(cos45°+jsin45°)+1×(cos30°+jsin30°)=√2/2+j√2/2+√3/2+j05=(√2/2+√3/2)+j(05+√2)。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 相量

引入复数,建立了复阻抗的数学模型,是为了更好地把数学作为电路分析的基本工具。
阻抗是由电阻和电抗两个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的,恰好分别对应于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阻抗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又恰好与复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一致,即实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
复数的极坐标形式,反映复数的大小(模)和幅角,恰与阻抗的大小和阻抗角相对应。当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相量也是复数模型)与阻抗发生乘(除)运算时,又可以应用复数乘(除)运算法则,即模相乘(除),幅角相加(减)。
综上所述,引入复数,对电路的分析计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觉得首先你要弄清楚阻抗的概念:简单一点,阻抗就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而这种阻碍在以下三种元件里主要体现为 电阻器-电阻,电感器---感抗,电容器---容抗
阻抗是复数,可以与术语“复阻抗”替换使用。阻抗通常以相量来表示,这种表示法称为“相量表示法”。相量有三种等价形式:直角形式:R + jX 、极形式: 、指数形式:Zmejθ ;其中,电阻 R 是阻抗的实部,电抗 X 是阻抗的虚部,Zm 是阻抗的大小,j 是虚数单位,θ 是阻抗的相位。从直角形式转换到指数形式可以使用方程R = Zmcosθ 、X = Zmsinθ 。从指数形式转换到直角形式可以使用方程 、θ = arctan(X / R) 。极形式适用于实际工程标示,而直角形式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加或相减的案例,指数形式则比较适用于几个阻抗相乘或相除的案例。在作电路分析时,例如在计算两个阻抗并联的总阻抗时,可能会需要作几次形式转换。这种形式转换必需要依照复数转换定则。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这种电感称为自感,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电感(适合于自感)以方程表达为 ;其中, 是电动势,L 是电感,i 是电流,t 是时间。
理想电阻器的阻抗 ZR 是实数,称为“电阻”:ZR = R ;其中,R 是理想电阻器的电阻。理想电容器和理想电感器的阻抗 ZC 、ZL 都是虚数 : ----容抗ZL = jωL ----感抗其中,C 是理想电容器的电容,L 是理想电感器的电感。

波阻抗Z=ρv是一个与地层速度v和密度ρ综合特性有关的复合参数,也是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的一个参数,提取波阻抗参数的方法主要是波阻抗反演。

波阻抗反演大致可分为基于反褶积的波阻抗反演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波阻抗反演二大类。前者比较成熟;后者是正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其原理类似于波动方程速度反演,即将地面记录作为边界条件求解积分方程或微分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数是随空间变化的波阻抗。这里仅介绍基于反褶积的波阻抗反演方法。

1波阻抗计算

基于反褶积的波阻抗反演计算方法有:反射系数求和法、反射函数积分法和波阻抗递推法等。常用的是后二种。

1)反射系数求和法

将地下介质视为无数个薄层的组合。按反射系数的定义,某一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式中:ρi+1、ρi 分别是第i+1层和第i层的地层密度,vi+1、vi 分别是此二层中的地震波速。那么,在时间域t0 t内的反射系数之和为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根据微积分知识,将上式右端近似写成积分形式,有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写成指数形式,则得任一时刻t的波阻抗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式中 为波阻抗初值。上式是计算波阻抗的最早一种办法。

2)反射函数积分法

设t=tn时刻的波阻抗为Z(tn),t=tn+δt时刻的波阻抗为Z(tn+δt),则与tn 层相当的界面反射系数Rn按定义可写为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Z(tn+δt)≈Z(tn)+δZ (4 5 40)

则有: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因为δZ与2Z(tn)相比足够小,所以在略去下标n的情况下,可以把反射系数写成: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但是,这样表示的反射系数与时间增量δt有关。由(4-5-40)式,当δt→0时δZ→0,因此R(t)→0。这样,在δt→0的情况下,如仍以(4-5-42)式的形式定义反射系数将因失去物理意义而显得不适当。为避免这一困难,重新定义一个新的函数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不难看出,r(t)实际上是反射系数R(t)在δt→0时的极限,亦即波阻抗Z(t)的自然对数对时间的导数。由于r(t)是一个与反射系数有关的函数,所以称之为反射函数。如果波阻抗Z(t)是t的连续函数,则反射函数r(t)也将是t的连续函数。因此,反射函数r(t)不仅适用于密度与速度作离散变化时的情况,而且也适用于密度与速度连续变化的连续介质情况。这就是它与反射系数最根本的不同之处。

对反射函数在时间域t0-t内进行积分,有: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写成指数形式,则任一时刻的波阻抗为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式中Z(t0)为t0 时刻的波阻抗。

显然,在已知波阻抗初值Z(t0)的情况下,只要r(t)可知,就可以求出在任一时刻t的波阻抗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得到反射函数的信息。

反射函数r(t)的绝对大小是难以知道的,然而时间剖面记录道经最小平方反滤波处理后,可以看作是压缩得很短的零相位脉冲b(t)与反射函数r(t)的褶积。如果脉冲b(t)的时间延续长度足够小,则经该项处理后的记录道s(t)将与反射系数r(t)近似地成比例,即有:

s(t)=b(t)r(t)≈ kr(t) (4-5-46)

其中k为某种比例系数。因此,用上述经过特殊处理的记录道s(t)可以近似地代替r(t),称之为近似反射函数,把它代入(4-5-45)式计算就得到所谓的近似波阻抗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3)波阻抗递推法

为简化讨论,令tn时刻的波阻抗为Zn,tn+δt时刻的波阻抗为Zn+1,则第n个界面的反射系数为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对上式进行简单的运算、整理,可得: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这就是用反射系数R0、R1……Rn递推计算波阻抗Zn+1的基本关系式。

同理,若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时间剖面记录道sn代替反射系数Rn,则上式可写成: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式中Z0 为波阻抗初始值;si 为与反射系数近似成比例的近似反射系数。

显然,如果用其他方法(例如由测井资料解释等)知道了波阻抗初始值Z0,则可以使用上式依次递推计算出任一时刻的波阻抗值。

不难证明,递推法与积分法是完全等价的。

2振幅标定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无论是用积分法还是递推法计算波阻抗,在公式中都有一个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时间剖面记录道s(t)代替反射函数r(t)或反射系数Ri 的问题。但是,s(t)的绝对值既可能小于1,也可能等于1或大于1。当s(t)的绝对值等于1或大于1时,就会使1-si≤0或1+si≤0,则由(4-5-50)式算出的波阻抗可能等于无穷大或者等于负值而失去意义。同时,也使得积分法与递推法的等价关系不复存在了。为避免这些没有物理意义的现象出现,必须对近似反射系数曲线s(t)进行规范化处理,使s(t)的绝对值小于1。这就是所谓的振幅标定问题。

标定的方法首先是根据密度测井和速度测井资料计算井中反射系数曲线R(t),然后再将经过特殊处理的井旁时间剖面记录道s(t)与之相比,选取有特征意义层位的反射系数值Ri 与井旁剖面记录道上相应层位的振幅值si,取二者比值的绝对值:

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

作为标定系数。然后用标定系数D与经过特殊处理的非井旁时间剖面记录道s(t)相乘,则得到经过振幅标定的近似反射系数。如果还要考虑标定系数沿横向或纵向可能有的变化,就应在剖面范围内选取几个已有测井资料的井作为控制点,分别计算标定系数以控制横向变化,或者在控制点上各取几个具有特征意义的不同层位,分别计算标定系数以控制纵向变化。

在海上勘探时,常取海底反射系数与海底反射振幅之比的绝对值作为标定系数。

3波阻抗剖面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层的滤波作用、检波器特性以及记录系统低截频滤波作用等的影响,其中所含的低频信息业已损失,原始地震记录道中已基本上不含低于8 Hz的频率成分。但是,用积分法或递推法计算出来的近似波阻抗曲线中却包含有低于8 Hz的成分。显然,这不是有用的信息成分,应当属于干扰。积分法和本质与之相同的递推法运算均属于积分滤波运算。众所周知,积分滤波具有放大低频干扰的作用,所以用这些方法计算出的曲线上有大量低频干扰成分,应当运用高通滤波手段将8 Hz以下的低频干扰滤掉,只保留剩余的高频相对变化部分。这样经过高通滤波后的曲线就称为剩余波阻抗曲线或相对波阻抗曲线。由这些曲线组成的剖面就称为剩余波阻抗剖面或相对波阻抗剖面。

剩余波阻抗剖面只能反映波阻抗的高频相对变化,而不能反映波阻抗的真实变化情况。为了获得波阻抗的真实情况,必须在剩余波阻抗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的低频成分。

低频成分不可能由记录道上得到,只能从外界获取。其提取方法有二:一是在有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由声波测井资料得到的波阻抗曲线进行低通滤波,仅保留其低于8 Hz的成分而得到;另一种是在没有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由速度谱经计算、分析、平滑得到的层速度曲线,再进行低通滤波而得到。

把所得到的低频成分加到剩余波阻抗曲线上,就得到了总波阻抗曲线,它们所组成的剖面就称为总波阻抗剖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877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